辭賦申遺
辭賦申遺
辭賦申遺,即“中華辭賦申請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簡稱,或“《中華辭賦申遺國學提案》”,提出中華辭賦申遺學說的第一人是學者-日不落、實踐中華辭賦申遺的第一人是江南辭翁-張友茂、推動中華辭賦申遺進程的第一人是韻文賦派鼻祖-金學孟,是一項宏偉壯闊的“世紀性國學工程(日不落語)”。
辭賦申遺,即“中華辭賦申請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簡稱,或“《中華辭賦申遺國學提案》”,是一項宏偉壯闊的“世紀性國學工程(日不落語)”。辭賦大師潘承祥先生、駢文賦派創始人著名辭賦家-周曉明先生,當為中華辭賦申遺的核心骨幹成員,積極促進辭賦申遺事宜。辭賦申遺,深得辭賦界名流---龔克昌、顏麒麟、魏明倫、孫繼剛、雪川、袁瑞良等人的鼎立支持。“中華辭賦是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日不落語)”,“非物質辭賦文化遺產”指被辭賦作家群體創作實踐、學者形式、辭賦知識技能、辭賦文化物證、辭賦文化場所等形成的歷史遺留的和更新著的辭賦文化的總和。“非物質辭賦文化遺產”包括:書面表述、媒介史料語言、創作藝術、賦文化社會風俗、辭賦禮儀、慶典文化遺跡等。非物質辭賦文化遺產,具有世代相承性,且與社會生活密切相連。非物質辭賦文化遺產,是無形的文化遺產,主要以作家思維運動方式相傳,是具有民族歷史積澱和時代性的文化遺產,被譽為“中華古文化活化石和古典文學的背影(張友茂語)”。
非物質辭賦文化遺產,最大特點不脫離民族特殊的文化生活、文化生產方式,是民族文化個性、民族文化審美習慣的“活”的顯現。依託於民族文化習慣而存在,以語言聲音、文字形象、創作技藝為表現手段,並以辭賦文學創作作為文化鏈,在當代中國延續著,是“活文化傳統”最脆弱的部分。因此,對於非物質辭賦文化遺產傳承,人的因素尤重要。非物質辭賦文化遺產,具有:確定文化特性、激發創造力、保護文化多樣性等特點。具備-藝術價值、瀕危狀態,符合“申遺規範”。
故,當制訂“中華辭賦完整保護綱要”。但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每兩年才審批一次,每次一國只允許申報一個。從2001年開始,該評選已進行了兩次,共批准了47項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國僅有崑曲和古琴入圍。【背景鏈接: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簡稱非物質文化遺產)又稱無形遺產,是相對於有形遺產,即可傳承的物質遺產而言的概念。它包括各種類型的民間傳統和民間知識、各種語言、口頭文學、風俗習慣、民族民間音樂、舞蹈、禮儀、手工藝、傳統醫學、建築及其他文化藝術。截至2004年7月,全球共有788處世界遺產,其中文化遺產611處,自然遺產154處,文化和自然雙重遺產23處。中國有30處世界遺產,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2項,數量居世界第三位。】.
於是,中華辭賦申遺產進程,當分階段進行。可先定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再圖“世界申遺”,穩健中擴大辭賦在國學領域在世界漢學的影響。因為中華辭賦,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綿延了數千年的賦體文學,其上承詩歌源頭,下啟古文運動,起到了歷史上任何一種文學體式不可以替代的作用,成為中華民族的國粹。
3.中華辭賦賦學聯合艦隊,研究所相互支持:洛陽大學辭賦研究所、山東大學辭賦研究所、香港中華辭賦研究院、雷池辭賦研究院、南昌滕王閣辭賦研究所、溫州辭賦研究所、臨清辭賦研究所
4.中華辭賦申遺作家群:桐城賦家群、四川賦家群、江南賦家群、中原賦家群、邊疆賦家群、沿海賦家群
6.中華辭賦申遺支持辭賦團體:中國辭賦學會、中華辭賦創作和國學傳播中心、中華辭賦藝術學會
“毋庸置疑,辭賦申遺很難,而且也許是個很漫長的過程,需要漫長的等待。但過程比結果更重要”中國駢文網業總裁-周曉明先生說。辭賦申遺的目的,是為了保護中華辭賦這一極具民族特色的文學屬種和獨特古老“語言活化石現象”。在辭賦申遺過程中,需要對照考察實際、對照考證目標,把中華辭賦發展過程中的若干課題加以規範,包括對辭賦的研究、創作、後備人才的培養、創新工程等,逐步建立對非物質辭賦文化遺產的一整套科學、規範、系統、全面的文化保護體系,使中華辭賦藝術後繼有人,最終使之得到傳承,保持其可持續發展的陽光態勢。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文件,世界遺產的識別和申報須遵循9大步驟:
1、一個國家通過簽署《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和保證保護該國的文化和自然遺產而成為締約國。
2、締約國把本土具有突出普遍價值的文化和自然遺產列出一個預備名單。
3、從名單中篩選要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遺產。
4、把填寫好的提名表格寄給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
5、世界遺產中心檢查提名是否完全,並送交國際自然與自然資源保護聯盟或國際古迹遺址理事會評審。
6、專家到現場評估遺產的保護和管理情況。按照標準,對上交的提名進行評審。
7、作出評估報告。
8、世界遺產委員會主席團的7名成員審查提名評估報告,並作出推薦。
9、由21名成員組成的世界遺產委員會最終作出錄入、推遲錄入或淘汰的決定。
中華辭賦申遺,實際基礎操作---“立體式”保護工作全面啟動:
(1)、向國家有關部門申報,經國際專家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審查評選產生的人類文化精華。
(2)、在申報過程中,做廣泛的基礎調查和研究工作,需要制定相應的保護法規和保護規劃。
(3)、在群眾、文學愛好者、辭賦作家、辭賦寫手、辭賦界專家中做最廣泛的宣傳和最充分的推薦工作。
(4)、擯除辭賦申遺障礙,重視鞏固其國粹地位的意識,避免產生“生在賦國不識賦”的尷尬,增強國人責任感。
(5)、辭賦申遺成功,被列入了世界非物質遺產名錄,會對該種文化保護繼承發揚帶來新契機。因此,要樹立“全世界範圍內有代表性的、獨一無二的中華辭賦文化精品理念(金學孟語)”,擊敗申遺競爭對手,短時期內,脫穎而出。
(6)、2007年進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因為,中國的申遺項目將從民族文化“國家名錄”中選取,而“辭賦文化保護工程”的實施是中華辭賦是否會被列入“國家名錄”的關鍵步驟。這個環節直接,涉及到中華辭賦申請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進程,甚至牽扯到最後的成敗。
(7)、引起各方重視,保護工作開始啟動。對現存的辭賦資源和“辭賦環境”進行深入摸底。制訂出辭賦申遺總體規劃與中華辭賦文化保護規劃,將相關辭賦文化物質遺產景觀地納入重點文物保護地域。對辭賦文化遺產保護區範圍、保護對象等做出詳細的保護細則與實施規劃。對辭賦資源進行普查,發現辭賦文化遺存,可實行單獨立項,給予重點保護。同時,籌建“中華辭賦博物館”,及時規劃立項建成開放;編纂《中華辭賦大百科全書》,組建編纂委員會。
中華辭賦申遺之大略途徑:
1.調研,辭賦文化作為物質文化遺產申報課題。
2.決定申報機構。
3.提交《關於中華辭賦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項目建議書》。
4.政府批示,相關部門關部門研究、支持。
5.成立辭賦申遺工作領導小組,組長,主要成員單位。
6.列為“國家文化保護工程”,辭賦申遺深入。
7.相關物質保留整合,向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
賦,當涉及重大主題,辭里隱有民生觀。賦,如果寫進步思想,可能還有一定研究價值;否則,純粹的文學,可能由於藝術技巧的拙劣,而被淹沒。先在文辭、體式上、物象上,多涉及積極意義,而提高賦的價值,是出路。如果,這代人不改革辭賦,可能辭賦,就要滅絕。當前辭賦,並不樂觀。但先得襲好古,畢競我們承襲基本功還不夠!若承襲基本功好了,改之才易!辭賦,一定能有古典、通俗、高雅的語言體式---別人讀不懂,不可;通俗了不可。但又通俗而高雅、雅俗共賞,辭賦改革才成功。改革,絕對不是打油化。
張友茂先生說:“漢語從她誕生出象形文字以降,辭賦駢文就經過上古各代文言文的古典漢語之傳衍,一直流淌到今天的現代漢語乃至詩歌辭賦,可以理解為是一種歷史雋永,文學的赫然,乃至強烈的文體個性。古典文學大可提高文字文學修為,古典文遣詞能力大可益於現代行文應用。若你古典文學基礎真的好,那你行起現代文來將會有如行雲流水。作為一個詩賦寫手好手,當可形成自己行文風格;若一個好的辭賦學人,寫漢賦當能有漢味,寫楚辭宜力顯楚風,寫律絕得求合平仄,填詞曲得力入牌譜。寫駢序當工散得度,寫時賦須能朗朗上口。故我倡導:有點文學能力與潛力者,都當爭取修好一些古典文學基礎,或可終身受益!”。
張友茂先生說:“漢賦,是一個時代;那麼,當代辭賦也應當是一個時代。而古文體制的拘囿,排擠了辭賦。因此,辭賦必然是瀕危動物。因為語言環境,不適應其生存了。瀕危動物,當先搶救!適者生存、物競天擇,對瀕危動物,搶救當為目前之先!有搶救之願在,因此必須提升到國學角度。發出呼籲,為中華辭賦申遺;否則,就無法振興。辭賦申遺,得先考證大運河與辭賦的關聯。因為當代辭賦必須以一個大的物化的角度申請遺產保護。現代賦,半文半白賦,多一個人寫不多,少一個或許有憾!如瀕危動物之賦,當搶救之。以瀕危動物之賦,面目而世!辭賦為什麼不可申遺呢?辭賦若申遺,當以瀕危動物之賦之矣!辭賦屬於非物質文化遺產。”。
當半文半白些化發展,沒了運用市場。辭賦還應力求:寫漢賦當能有漢味,寫楚辭宜力顯楚風,寫律絕得求合平仄,填詞曲得力入牌譜,寫駢序當工散得度,寫時賦須得朗朗上口。說來不易,寫來尤難!況我,古文的飯,賺的倒是現代文章的錢,得益的又正有那點點古典文字基礎的賜予,查典翻籍比較還算方便點。正如著名辭賦家張友茂先生受邀與世界桂冠詩人范光陵院士共舉「國際桂冠詩人聯盟」、「世界文化總會」之“2005(中國泰山)世界詩人大會”,力求溝通中、外、古、新詩辭之融匯交流也,虛任是次中華民族5000年來在中國首次成功舉辦的世界詩人大會的文案總策動;其著作、文案、詩賦不下300萬字,
張友茂先生說:“古典辭序賦駢之文是比較難的,許多新詩的名詩人,有的皆意願補充點古典漢浯基礎的,有的也想嘗試著寫點古韻辭賦的。寫辭作賦要報著負責的態度,要有鮮明的立意,客觀的材料,準確的表達。譬如說鋪陳,是賦所需要的,但要圍繞立意和主題去選擇材料,不能漫無邊際的東拉西湊的拼湊。硬要為,就容易使讀者一頭霧水,或是不知所云,或是感覺是在買弄文字,在辭賦創作中都當切實注意的。”。
張友茂先生說:“現在辭賦創作,有的即是習文,或是應景,或也有文字買弄和調遣,是承襲期。辭賦文字的這個體式,除山水文字外,皆可融樂觀、悲觀、慷慨、頹放、嬉笑、譏諷、自得、內疚,沉潛、感悟,賦式工麗均可盡意傾注於筆端。一篇好的辭賦必然是:語言精練,簡約含蓄,雋永傳神,辭詞典雅,用典生動。古典辭賦、駢文與散韻在文學藝術形式上,比一般古體散文更蘊寓著其時代的文化嬗變。古典辭賦、駢文其使藻飾、聲律、駢偶、用典這四種修辭手段被大量地使用,語言也特別工整精麗。藻飾、駢偶、聲律、用典,歷來成為古體辭賦創作中普遍使用的手段。文評乃善,賦評求真!若於百花其放,不喜歡詩歌文學的可以不習詞詩曲律,那麼,不喜歡辭賦文化的可以不為賦駢。不喜歡古典形態文學的可以不學不讀,讀不懂古體辭賦駢序的可以少讀古章,但皆不宜相互排斥!不是喜歡辭賦文學的就不會聚居在辭賦與〔中辭〕版里,不是喜歡〔中辭〕版就不來會中辭發辭賦類的帖子;沒有辭賦文學的學習、創作與交流的繁榮與百花齊放,就沒有中國辭賦網乃至〔中辭〕網的立網之要了。”。
辭賦文學藝術的創作依其受眾不同,或可以古典,或可以現代,或可以半文半半白,或可以辭駢律散並韻,作為傳承古典文學的賦寫,當然擇用古典的形態來撰作,顯然要為貼切的了,更而要受那些古典辭賦研習人士的歡迎的了。如此論,中國辭賦文學藝式的發展要想衝擊時代發展的高峰,得須研究承襲古典與注入現代漢話要素的獨特表現力和豐富內涵共舉。
(1)著名辭賦家-張友茂先生的《中華辭賦國學統論》高度概括了中華辭賦的古代發展脈絡,著重透深刻地論述了古代辭賦的10個專題:
一:起源問題:辭賦最早不是文體,“不歌而誦謂之賦”。由《詩》衍化,容納楚辭精潤,受縱橫家影響。
(2)《中華辭賦大典》(網路版),證明了中華辭賦每一個時代的輝煌---中華辭賦上啟楚辭屈原、宋玉,下承民國章太炎(辭賦在“五四運動”廢除古文,起了橋樑的作用),在當代載以“辭賦四傑(潘承祥、張友茂、周曉明、金學孟)”。古典辭賦、古代賦家目錄:
枚乘辭賦選(漢代)嚴忌辭賦集(漢代)淮南小山賦(漢代)司馬相如賦(漢代)劉徹全集輯(漢代)東方朔賦選(漢代)
司馬遷賦集(漢代)枚皋辭賦選(漢代)劉向辭賦集(漢代)班婕妤賦集(漢代)王褒詩賦選(漢代)揚雄辭賦選(漢代)
劉歆辭賦集(漢代)傅毅辭賦集(漢代)班彪辭賦選(漢代)班固全集輯(漢代)班昭辭賦選(漢代)張衡全集輯(漢代)
馬融辭賦集(漢代)王延壽賦集(漢代)趙壹辭賦選(漢代)蔡邕全集輯(漢代)王逸詩賦選(漢代)禰衡辭賦選(漢代)
曹操詩全集(漢代)曹丕全集輯(魏代)曹植全集輯(魏代)王粲全集輯(魏代)陳琳全集輯(魏代)向秀辭賦選(魏代)
潘岳全集輯(晉代)張華全集輯(晉代)陸機全集輯(晉代)左思全集輯(晉代)陶淵明全集(晉代)王羲之賦集(晉代)
夏侯湛賦輯(晉代)傅咸辭賦輯(晉代)傅毅辭賦輯(晉代)成公綏賦集(晉代)傅玄辭賦輯(晉代)郭璞辭賦集(晉代)
蕭子暉賦集(兩朝)蕭子范賦集(兩朝)蕭統辭賦集(兩朝)蕭綱辭賦集(兩朝)吳均辭賦集(兩朝)沈約辭賦集(兩朝)
謝惠連全集(兩朝)謝靈運全集(兩朝)鮑照全集輯(兩朝)江淹全集輯(兩朝)徐陵全集輯(兩朝)庾信全集輯(兩朝)
蕭繹辭賦選(兩朝)薛道衡全集(隋代)杜牧辭賦輯(唐代)黃滔辭賦集(唐代)徐寅辭賦集(唐代)王勃全集輯(唐代)
駱賓王全集(唐代)韓愈全集輯(唐代)柳宗元全集(唐代)蘇轍辭賦集 宋遼金 范仲淹全集 宋遼金 歐陽修全集 宋遼金
蘇軾全集輯 宋遼金 黃庭堅全集 宋遼金 蒲松齡賦集(清代)汪中辭賦集(清代)
賦壇四傑,指新中華辭賦運動中,最具創作活力的四大辭賦流派、四大辭賦掌門人、賦網四架馬車。其理論淵源,是當代辭賦學者---日不落先生創立的系列辭賦學說。因此,日不落是當代辭賦的總設計師;而“賦壇四傑”的成功實踐正佐證了其學說的正確程度。
四大辭賦流派:現代駢文派(周曉明開創)、桐城賦派(潘承祥開創)、彭蠡賦派(張友茂開創)、韻文賦派(金學孟開創),這四大辭賦流派,極大地推動了新中華辭賦運動的國學進程,具有深遠的時代意義。同時形成了中國四大辭賦作家群。
四大辭賦掌門人:鄱陽湖辭賦代表張友茂、皖江辭賦代表潘承祥、吳越辭賦代表錫東刀客、黃河辭賦代表金學孟。潘是當代賦祖、周是當代駢祖、張是當代辭祖、金是當代韻祖。四人分別著有:《張友茂辭文集》、《潘承祥賦文集》、《周曉明駢文集》、《金學孟韻文集》。
賦網四架馬車:專業性韻文網---金學孟創建。專業性賦網---中華辭賦網,潘承祥創建;專業性駢文網---周曉明創建;專業性古辭網,張友茂創建;四架馬車,縱橫捭闔,遙相互應,共同駕馭著中華“辭賦列車時代”前進的方向。中辭網,以辭賦駢文、進而吸納並擴展辭賦創業力量,拉動並引領詩歌、散文、雜文、小說、戲劇、音樂、報告文學的發展。除此之外,尚有天涯社區辭賦論壇版塊、且聽風吟文學-詩歌辭賦版等為數不多的網站,在主要宣傳詩歌、散文、雜文、小說、戲劇、音樂、報告文學等的同時,旁及涉足辭賦駢文。
四大以網路為平台的辭賦學術機構---南昌滕王閣辭賦研究所(張友茂)、雷池辭賦研究院(潘承祥)、溫州辭賦研究所(周曉明)、臨清辭賦研究所(金學孟)---以網際網路為科技第一平台,促進辭賦文化繁榮局面的及早到來。
當代中國一大批最優秀的辭賦作家群,目錄如下:
【潘承祥賦輯】【周曉明賦輯】【張友茂賦輯】【金學孟賦輯】【孫繼綱賦集】【顏麒麟賦集】【袁瑞良賦集】【雪川辭賦集】
【保鏢辭賦集】【天山客賦集】【詹杭倫賦集】【張昌余賦集】【魏明倫賦集】【何開四賦集】【桃花主人賦】【章方松賦集】
【賈玉寶賦集】【病龍辭賦集】【布茂嶺賦集】【郝麗雲賦集】【沈不沉賦集】【錢明鏘賦集】【陳恩田賦集】【陳章漢賦集】
【高志其賦集】【王艷鈞賦集】【右文辭賦集】【王志清賦集】【張心豪賦集】【蔣海松賦集】【閑機生賦集】【馬門列夫賦】
【王鐵辭賦集】【陳仁德賦集】【饕餮記賦集】【王秉德賦集】【盧虹賦序集】【楊威辭賦集】【賀興桐賦集】【王士毅賦集】
【王克湘賦集】【向征辭賦集】【賀曉賢賦集】【王獻力賦集】【月隱寒霜賦】【杜萱辭賦集】【風少爺賦集】【許孔璋賦集】
【張黎華賦集】【周志豪賦集】【夜月幽蓮賦】【陳秀冬賦集】【胡雪松賦集】【徐康辭賦集】【雪雁鳴賦集】【熊篤辭賦集】
【浮生閑數賦】【陶然於然賦】【倪文濤賦集】【陳勇辭賦輯】【月下蟲賦集】【陳瑞萍賦集】【喻子涵賦集】【廣成子賦集】
【山東萊子賦】【趙榮光賦集】【高軍辭賦集】【並日齋主賦】【易聞曉賦集】【流沙河賦集】【曹英人賦集】【聖玉辭賦集】
【朱向遠賦集】【乾坤居士賦】【醉卧松山賦】【宋小武賦集】【抱月齋主賦】【明石秋色賦】【白永剛賦集】【花月主人賦】
【劉長煥賦集】【王澤生賦輯】
當代辭賦學者群如下:
學長張友茂 學者日不落 學者潘承祥 學者周曉明 學者金學孟 學者孫繼剛 才女青蓮
簡宗梧教授 詹杭倫教授 曹道衡教授 曲德來教授 萬光治教授 郭建勛教授 許結教授
程章燦教授 莫道才教授 黃瑞雲教授 鍾振振教授 馮俊傑教授 周建忠教授 傅剛教授
黃靈康教授 蘇瑞隆教授 王金鈴先生 龔克昌教授 鍾振振教授 孫繼剛教授 劉培教授
下面引用一大段關於古典文學在當代現狀和發展趨勢的爭論---精彩的學術對白,來說明與辭賦並存了幾千年的辭賦文學的瀕危狀況:
(1)、“生活,仍然是詩歌創作的土壤啊!我想,這才是詩歌突圍的必由之路啊.朋友,你說呢?我,一個鄉下娃,從美麗而廣袤的田野走來,詩作的語言滿帶著泥土味,也許這就是詩歌的原創和回歸吧?!誠然,我的見地還不成熟,有待於在今後的文學實踐中不斷充實.但,我對生活的愛始志不渝!所以,討厭自己的惰性.詩歌,是為人服務的,太朦朧了也不好,太直白沒有意境.總之,現在的詩歌面臨著消逝和沒落,如何讓她走進生活呢?應當反思啊.是詩的辯證法啊。尤其辭賦創作比古典詩詞難度頗大(日不落語)”。
(2)、“王君新登,詩我是很讀了幾遍,說心理話尚欠耐讀性,及今早見王君對詩歌的見解,我深感折服。古典詩詞如何存在(發展還不敢說),不少人在思考和實踐,但成效甚微。是古典詩歌已失去生命力,還是參與其事的人才乏善可陳?王君一席話(也許有人認為這只是老生常談),使我感到是不是古典詩歌的困境也許是現代人一味求新求奇而對顯兒易見的道理淡忘了,而迷路了。(葶溟茶客語)”。
(3)、“從發展勢頭和群眾基礎來看,古典詩歌已明顯不如現代詩歌.我想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車輪在滾滾前進,新的景物總會逐漸取代逝去或即將逝去的那些,不過我想古典詩歌作為中華傳統文化中的精粹之一,完全消亡應該是不會的,但式微卻是不爭的事實。正如茶客兄所說,現代人追新求異,思想解放了,視野開闊了,因此自然想擺脫以往的束縛和羈絆,在文學創作上也是如此,現在寫古詩的絕大多數都是上了年紀的人,年輕人更於樂於寫現代詩,而這兩個流派又互相瞧不起,新的說老的呆板,無病呻吟,老的說新的寫得太散,簡直是不知所云,這兩種見解都有失偏頗,但確是一種常見的社會(文學)現象。我想兩者各有所長,古典詩歌確有文風優美的長處,但確實也束縛太多,尤其在平仄上有諸多限制,假如能再放寬一點更好,這也許更有利於古典詩詞的發展。不過儘管對古典詩詞有許多看法,但這並不影響我對她的濃厚興趣和深厚感情。振興古典詩詞,我輩有責(口號也許太大,或許會招來嘲笑吧).只是一家之言,與諸君探討.(瘦虎 語) ”。
(4)、“古典詩歌的走向,瘦君說的很有道理。作為一個愛好者,只是為古典詩歌的滿目瘡夷和暮氣逼人感到悲哀.(葶溟茶客語)”。“‘古典詩歌完全消亡應該是不會的,正如茶客兄所說,現代人追新求異,思想解放了,視野開闊了。想擺脫以往的束縛和羈絆,不想拘泥於形式,而古典詩詞卻是用幾千年時間壘起來的一個樊籬,本質上其實類似於八股文,這是她逐漸失去生命力的原因.’---(摘錄)這些精闢的論斷,一語驚天!茅塞頓開哦。你的觀點是一分為二的,馬克思主義的。既有分析,又有新異;既有原因,又有對比;全面,綜合,系統。那麼,古典詩歌的優美文風與她的相對定勢也是經歷了幾千年的發現,發展,發揮的啊。畢竟,她曾經做過文學的主流啊,還是有其繼續存在下去的合理“內核”的(王澤生語)。”。
(5)、“虎兄之論頗見精到,精到之餘,續談幾句。余對古體詩,特別是格律詩很是畏懼。所以不敢擅寫擅作。一怕意境與古人重複、重疊,或是有剽竊之嫌,自己獨創的意境空間又極其狹小,故從不敢造次;二怕寫出來不對仗、不規範、不工整,或者因詞害意,或者因意害詞,損害古體詩的原本藝術形象,即不敢妄寫;三怕平仄有誤,雖說135不論,246分明,就這裡面的第二,弟也無一適之,一旦拼湊起來,只怕不合閩南口語之精慣,弄得個行家說長道短。於是不敢涉足。前幾年寫過的,費了九牛二虎,弄了好幾天,寫出一首。給此方面專家一瞧,專家笑了笑說,意境很好,有獨到之處,也倒工整,可是這平仄有幾處是很差的。余笨矣!既不是那寫古體詩的材料,也就只好轉到新詩和散文上來。可是,如今寫新詩的人比讀新詩的人人數差不多,平而均之,等於自己寫自己讀,不過是孤芳自賞而已。所以,余就轉到小說和散文上來上來了。讀此之人比讀彼之人數要多一些吧!以上所言希望做君貼之續談,不知君以為然否?(冷雨熱雪語)”。
(6)、“葶兄過謙了!你的詩詞寫得不錯,弟雖不懂詩,可在朦朧中也是覺得好。次鐵發過一次,可惜兄未看到,故重發一次。若不介意,獻一拙憶,供兄做詩參考:當年,禪宗五族弘忍大師即將謝世,要在眾徒兒中尋一繼任主持,便令眾徒各做一偈,闡述對於佛理的體會,並以偈論定。素以“上座”著稱的神秀做偈曰:“身做菩提樹,心是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五祖看后,怏怏不悅,搖頭不睬。此刻,那個以燒火做飯為職,且識字不多的慧能也做了一偈,呈於五祖審看,那偈寫道:“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世間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五祖看后大喜,選定慧能作了禪宗六祖,並傳授衣缽,繼任了主持。後來,神秀北上,另立寺院,廣傳佛法,被武則天看中,便封他為“禪宗六祖”。所以史書上的禪宗六祖就有兩人,即慧能和神秀。史稱神秀為北宗六祖,稱慧能為南宗六祖。一個是皇封的,一個是祖傳的,不分上下。據宋朝的《警世傳燈錄》所載,隨後禪宗的宗脈非常繁多而複雜。但是,都源自慧能和神秀對佛理的不同見解。神秀認為入道需要“漸悟”,慧能則主張“頓悟”。到現在,佛教界對於“頓悟”、“漸悟”,仍然爭論不休。(冷雨熱雪語)”。
(7)、“漢賦學的意義、唐代律賦的地位、宋代賦格的價值等等,都是當代辭賦學家研究的重點領域。中華辭賦,起源於戰國楚辭,繁榮於兩漢,平緩於魏晉,衰敗於唐詩宋詞,絕跡於新文化運動。因為改革開放放鬆了思想禁錮,文化伴隨著經濟一度成反比例關係。但隨著經濟社會的過度膨脹,導致國民意識,對文化慾望的增生,對傳統文化的熱度劇增,對尋根文化的思潮出現,對國學返祖現象的思考,對辭賦回歸心態的研究。因此,“當代辭賦熱潮”的來臨,標誌著一場新中華辭賦運動的來臨。其實,是社會主義辭賦文學的興起,同時也有古典辭賦復興的成分,是國學思潮在辭賦領域裡的客觀反映。那麼,當代辭賦創作比之於當代古典詩詞創作如何呢?當代詩歌大軍,可以毫不誇張地形容----13億國人中起碼有幾百萬能之者,而辭賦則反之---全國僅僅從事辭賦創作(包括專業、非專業)的不足幾十人,簡直是微乎其微;而辭賦研究家更少之甚少矣。中華辭賦,必將伴隨著漢字拼音化的進程而為世人所忽略成負數,到那時中華辭賦作家等於絕跡。此歷史性課題,不得不引以高度關注。畢竟,滿口之乎者也的古典辭賦,大大與當代漢語習慣已格格不入的。因此,辭賦研究、辭賦改革、辭賦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產,勢在必行。然而,對於古典辭賦研究的成果,則反證了一個科學的命題:中國辭賦,“絕對堪稱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學者潘承祥語)”;“洛陽辭賦峰會的崛起是國學前進的反映,桐城賦派、彭蠡賦派、駢文賦派、韻文賦派的創立是網路即科技平台的產物,老一輩辭賦家的辛勤耕耘是辭賦文化現代辭賦在狹窄的空間開花的根基,如袁瑞良先生寫的《黃山十賦》等等。總之,當代辭賦的最終發展還不容樂觀。(日不落語)”
賦學,重要書目:
《賦學論叢》南京大學中國詩學研究中心專刊 - 圖書城
《中國賦學文獻》
《漢賦源流與價值之商榷》/簡宗梧/文史哲出版社/一九八○年
《賦與駢文》/簡宗梧/台灣書店/一九九八年
《賦學》/張正體、張婷婷/台灣學生書局/一九八二年
《漢賦史論》/簡宗梧/東大圖書公司/一九九三年
《世族與六朝文學》、《魏晉南北朝賦史》程章燦
《中國賦學研究》許結教授
《國歷代賦學曲學論著選》陳良運主編、南昌 百花洲文藝出版社
《賦學概論》出版上海古籍出版社 / 1998-11-01
賦學,最經典的論著當屬《漢賦通論》。書中指出:“在古代的各類文體中,詩、文、賦是資格最老的正統文學形式。雖然如此,賦的地位與詩文比起來,總有無法擺脫的尷尬。因為它在文人正統的文學觀念之中,獲得的始終是曖昧的地位和曖昧的評價。正是這樣的尷尬,不僅影響到賦體文學的創作,影響到賦體文學的歷史地位,也影響到古代的賦學研究,更使建國后的賦學研究一度陷入窘境。賦體文學的尷尬,始於賦體文學產生的漢代,並在古代與它一同走向終極;漢賦的研究,因而不可能迴避這一問題。對這一現象的回顧與研究,不獨有助於對賦學史的反思,有助於當代賦學研究的深入,即對古代文學觀念與文學史的整體研究,也有極大的認識意義。”。
中外賦學研究--篇目:
辭賦專著(含學位論文)
一、通論
編號、書名、作者、出版社、出版年月備註
AA0-001、賦史、馬積高、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7
AA0-003、賦史述略、高光復、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1987.3
AA0-004、辭賦流變史、李曰剛、台北:文津出版社、1987.6
AA0-005、辭賦學綱要、陳去病、台北:文海出版社、1971.1、原出版於1927年
AA0-006、賦學、張正體、張婷婷、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82.2
AA0-007、賦選注、傅隸朴、台北:正中書局、1977.8
AA0-008、中國的辭賦家、蔡義忠、台北:漢威出版社、1988.1
二、先秦
編號、書名、作者、出版社、出版年月備註
AA1-002、屈荀辭賦論稿、李金錫、瀋陽春風文藝出版社、1986.12
三、兩漢
編號、書名、作者、出版社、出版年月備註
AA2-001、漢賦研究、李善*、台北:撰者、1967
AA2-002、漢賦研究、張清鍾、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5.1
AA2-003、漢賦研究、李兆蘭、台北:書恆出版社、1980、尚無資料
AA2-004、漢賦研究、龔克昌、山東文藝出版社、1984.5
AA2-005、漢賦研究、許建章、台北:崇德出版社、1985.4
AA2-006、漢代文賦之研究、林達琪、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74、尚無資料
AA2-007、漢賦之史的研究、陶秋英、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0.2、原由上海中華書局1939年初版
AA2-008、漢賦通義、姜書、齊魯書社、1989.10
AA2-009、漢賦通論、萬光治、巴蜀書社、1989.12
AA2-010、楚辭到漢賦的衍變、張書文、台北:正中書局、1983.4
AA2-011、漢賦體裁與理論之研究、朴現圭、台師大國文碩士論文、1983、方祖燊教授指導
AA2-012、漢賦源流與價值之商榷、簡宗梧、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0.12
AA2-013、論漢賦之寫物言志傳統、曹淑娟、台北:文津出版社、1987.8、台師大國文碩士論文(1982)、葉慶炳教授指導
AA2-014、漢賦:唯美文學之潮、劉斯翰、廣州文化出版社、1989.4
AA2-015、司馬相如、揚雄及其賦之研究、簡宗梧、政大中文所博士論文、1976、高明、盧元駿教授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