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學法學院

全國重點大學二級學院

西安交通大學法學院(School of Law,Xi'an Jiaotong University)是西安交通大學下設的二級學院,是國家級高水平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基地,設有陝西省法學會立法學研究會、陝西省信息安全法學研究會。

西安交通大學法學院肇端於南洋公學初期。1901年,南洋公學開設了憲法、國際公法、國際條約等課程,是交大法學教育的前身,也是中國最早的近代法學教育之一。1985年恢復辦學、2008年正式成立法學院

根據2021年9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開設1個本科專業,有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個,交叉學科博士點1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個,專業碩士學位授予類別1個;有專業教師60餘人。

歷史沿革


1896,先後擔任天津海關道和鐵路總公司督辦的盛宣懷先生和一批有識之士秉持“自強首在儲才,儲才必先興學”的信念,在上海籌建創辦了交通大學的前身——南洋公學,其初衷是將南洋公學建成一所專門培養“法律、政治、商稅”專業人才的大學堂。1920年12月14日,南洋公學始定名為交通大學。
西安交通大學法學院肇端於南洋公學初期。1901年5月-6月,南洋公學舉行了兩次“特班”招生考試,分為初試和複試,每個階段又包括筆試和口試。兩次招考共錄取42人,其中有黃炎培李叔同邵力子等人。翰林出身的蔡元培先生受聘為“特班”主任。當時,科舉制度尚未廢除,為了給處於大變革時代的中國社會培養具有現代學識的治國人才,特班和政治班“專教中西政治、文學、法律、道德諸學,以儲經濟特科人才之用”,開設了憲法、國際公法、行政綱要等課程,南洋公學因此成為首批開展近現代法學教育的中國高等學府之一。
南洋公學時期,蔡元培先生作為“特班”主任,革新教育方法,組織演說會,鼓勵學生了解西方,熏陶其愛國情操,培養了黃炎培、李叔同等一批卓越人才。1900年,王寵惠北洋大學堂獲得“欽字第壹號”法科畢業文憑,旋即被南洋公學聘為教師,隨後赴日美留學並獲耶魯大學法學博士學位,兩次獲任國際聯盟海牙常設國際法庭法官,享譽海內外政學兩界。民主人士黃炎培在延安的窯洞里與革命領袖毛澤東暢談王朝興亡“周期律”,文化大師李叔同最早中譯《法學門徑書》和《國際私法》,他們是“特班”學生的傑出代表。從南洋公學走出去的著名學者王寵惠(耶魯大學博士、中國首任國際常設法院大法官)、徐謨(聯合國國際法院首任中國籍大法官)、李叔同(翻譯了中國最早的國際私法著作)等曾對中國早期的法學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賡續南洋法脈,順應改革潮流,西安交大的法學專業於1985年恢復,當年即招收了經濟法專業的碩士研究生,這是中國最早的經濟法碩士點之一。新一代交大法律人以潘宇鵬宋雅蒓、章德安、施明德等為代表,圍繞技術合同科技立法、經濟法等領域展開法學研究,卓富成效,其中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技術合同法》起草的研究成果獲得了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2000年,西安交大合校,原陝西財經學院、西安醫科大學的師資併入,法學教研力量進一步增強。2004年,西安交大經濟法學專業被確定為陝西省重點學科,知識產權研究中心入選陝西省首批高等院校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
2008年1月,法學院正式獲准成立旨在建設一所“高起點、國際化、研究型”的國際一流法學院。
2011年,法學學科成為西安交通大學“985工程”三期重點建設學科之一,其中國際經濟法與比較法學科被確定為擬建世界一流學科。
2012年,法學學科首批獲得由教育部和中央政法委員會聯合評審批准的兩個國家級高水平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基地——“應用型、複合型法律職業人才教育培養基地”和“涉外法律人才教育培養基地”。
2013年,與牛津大學出版社聯合創辦了第一份綜合性英文法學期刊《中國比較法學刊》。
2014年,領銜推動商務部-陝西省-西安交通大學“絲綢之路經濟帶研究協同創新中心”共同建設並成功舉辦中心啟動儀式暨首屆“絲綢之路學術帶”高端國際論壇。
2015年又首倡創建由21所海內外著名綜合性大學法學院聯合發起的“新絲路法學院聯盟”,希冀“圍繞東西文明互鑒、人類和平正義、國際善法良治”作出貢獻,呈放異彩。
2016年,“絲綢之路國際法與比較法研究所”、“絲綢之路經濟帶法律政策協同創新中心”入選首批CTTI來源智庫。
2017,西安交通大學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名單,法學學科列入“雙一流”擬建的14個重點學科之一。
2018年法學院榮獲QS世界首家五星級法學院國際認證,“絲綢之路經濟帶法律政策協同創新中心”入選陝西省2011協同創新計劃、獲批陝西省首批十大A級智庫,“絲綢之路社會發展與法律治理”交叉學科納入西安交通大學“雙一流”建設規劃。
2019年法學院法學專業首批入選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法學院獲批法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是陝西省首家具有法學一級博士學位授權點,對於優化學校學科布局,促進法學學科的內涵式發展具有重大意義。學院知識產權研究中心、絲綢之路國際法與比較法研究所、絲綢之路法律政策協同創新中心入選中國智庫索引(CTTI)來源智庫作為法學院“雙一流”學科建設主要載體的“法學研究院”在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正式揭牌成立。
2020年法學院在QS法律和法律研究全球排名中成為進入世界前300的14所中國大陸法學院之一;同時進入ARWU法學學科排名前10%。獲得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一等獎;學院專家首倡的國家級“一帶一路”法律服務與法治創新示範區(“中央法務區”)正式落地西安並初步成型。
經過二十多年的建設,學院現在形成了法學博士(一級學科博士點)、法學碩士(一級學科碩士點)和法學本科的完整法學人才培養體系,並取得了法律碩士(JM)專業學位授予權,在校學生(包括博士生、碩士生、本碩連讀生和本科生)600多人,是中國最重要的法學人才培養基地之一。
學院現有畢業於英國劍橋大學、牛津大學、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美國密歇根大學、德國波恩大學、北京大學等國內外知名大學的教職工六十餘人,包括聯合國國際法院大法官1人,國家級人才計劃入選者2人,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2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4人、陝西省“人文社科英才”2人,陝西省“領軍學者”1人,陝西省青年人才計劃入選者1人,教授20人、副教授24人、助理教授15人。
西安交通大學法學院
西安交通大學法學院
法學院以“應用型、複合型法律職業人才教育培養基地”和“涉外法律人才教育培養基地”兩個國家級高水平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基地為依託,著力培養品學兼優、能力卓越的“國際化”與“複合化”高端法律人才。與新南威爾士大學合作的面向中國本科層次學生的中澳絲路班和面向外國留學生的“國際法中國商法”碩士班,與劍橋大學合作開展的面向博士生和青年教師的“絲綢之路學者”專項留學項目與高端國際會議項目都成為引領法學教育與研究國際化的標誌成果。2019年9月18日,法學院研究院正式入駐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並與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俄羅斯人民友誼大學阿里巴巴集團等簽署合作協議,為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國際化搭建新的平台。2015年以來,學院共有6名碩博研究生赴聯合國總部、聯合國國際勞工組織國際培訓中心等進行交流和實習。學院創辦了法學本科複合實驗班,特設“法律治理學”交叉學科博士點和碩士點,成立一系列交叉學科研究機構,為“複合化”高端法律人才培養提供了必要的平台、資源和條件保障。
法學院的教師們創辦並主編了牛津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國際學術期刊《中國比較法學刊》(ChineseJournalofComparativeLaw)、牛津哈特出版社出版的英文專著系列“中國與國際經濟法專著系列”等書刊,在牛津大學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等中外著名出版機構出版了著作、教材百餘部,並在《美國比較法雜誌》(AmericanJournalofComparativeLaw)、《歐洲國際法雜誌》(EuropeanJournalofInternationalLaw)、《現代法律評論》(ModernLawReview)、《中國社會科學》、《法學研究》、《中國法學》等中外權威專業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數百篇,承擔多項重要國際科研課題以及百餘項國家級和省部級社科基金項目,榮獲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一等獎、錢端升法學成果獎、安子介國際貿易獎以及陝西省人文社科優秀成果一等獎等數十項重要科研成果獎勵。
由西安交通大學法學院創辦、牛津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中國比較法學刊》入選科睿唯安(原湯森路透IP&Science)的“新型資源引文索引資料庫”,成為中國第二本進入ESCI的法學刊物,有力提升了中國法學學術話語權。
國家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基地建設和西安交通大學“985工程”三期重點項目建設為西安交通大學法學院的改革與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機。
學院致力於建立一所“高起點、國際化和研究型”的現代法學院。

辦學條件


西安交通大學(Xi’anJiaotongUniversity)簡稱“西安交大”,位於陝西省會西安,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中央直管的副部級綜合性研究型全國重點大學,由教育部與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共建,位列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國家“七五”“八五”重點建設高校、211工程、985工程首批重點建設高校,2011計劃牽頭高校,環太平洋大學聯盟九校聯盟C9)、珠峰計劃111計劃卓越計劃中國大學校長聯誼會、全球能源網際網路大學聯盟、中俄交通大學聯盟CDIO工程教育聯盟成員,新絲綢之路大學聯盟發起高校,中國人工智慧教育聯席會理事長單位,學位授權自主審核單位,中國三所開設少年班高校之一。
學校是中國最早興辦的高等學府之一,肇始於1896年創建於上海的南洋公學,1921年改稱交通大學,1956年國務院決定交通大學內遷西安,為交通大學西安部分,1959年定名西安交通大學。2000年與西安醫科大學、陝西財經學院合併。2017年學校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總數列全國第二,2018年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總數列全國第一。

學科體系

截至2020年4月,學校興慶雁塔曲江、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四個校區佔地約8000畝;擁有博士后流動站25個,一級學科博士點32個,專業學位博士點5個,一級學科碩士點43個,專業學位碩士點27個;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8個列全國第七;15個學科進入世界學術機構前1%,2個學科進入前1‰,工程學進入前1‱。

師資隊伍

師資隊伍中有兩院院士44名、國家級教學名師6名、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42名、國家有突出貢獻專家25名、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及“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30人、教育部創新團隊帶頭人29人次、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234名、為國家作出突出貢獻並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491名;在校生42379名,其中本科生19012名,研究生21383名,留學生1984名。
教工6285人
專任教師3109人

人才培養

教學設施
法學院/研究院擁有一流的教學設施,包括一個亞太一流的國際法專業圖書館和一個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法律坊”(由模擬法庭實驗室、模擬仲裁庭實驗室和計算機教學實驗中心組成)。學院擁有十分優越的電子圖書資料,包括WestlawLexisNexis、TDM/OGEL、InvestmentArbitrationReporter、InvestmentClaims、北大法寶等法學專業資料庫。
法學院積極創新與實務部門聯合培養機制,與西安市各級人民法院、檢察院、仲裁委員會律師事務所等推進協同合作育人,聘任校外導師,打破高校和社會之間的體制壁壘,將實際工作部門的優質實踐教學資源引進學校。與司法實務部門聯合開展“司法進校園”活動,支持最高人民法院第六巡迴法庭在西安交通大學法律坊開庭審理案件,組織師生旁聽庭審,取得了良好的反響。創新港法學研究院建設有法學綜合實踐教學基地“智慧模擬法庭”和“絲綢之路國際律師學院”,為全面鍛煉學生的法律實踐能力和法律職業素養提供了一流的環境與平台。
2020年12月,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以下簡稱貿仲)與西安交通大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貿仲副主任兼秘書長王承傑和西安交通大學法學院院長單文華作為雙方代表共同簽署了協議。根據《戰略合作協議》,貿仲與西安交通大學將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等方面進行多元一體的戰略合作,共同探索理論與實踐融合的新模式、新途徑,就國際投資仲裁和國際商事仲裁領域重大問題展開研究,共同推動中國國際仲裁事業的發展。

領導團隊


現任領導

職務名單
院長單文華
書記王保民
副院長李萬強、丁衛
院長
單文華,英國劍橋大學(聖三一學院)法學博士,廈門大學法學博士,西安交通大學法學院院長兼國際教育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入選兩項國家級人才計劃,教育部高等學校法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教育部涉外法治人才培養專家諮詢組專家、西安交通大學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西安交通大學“騰飛計劃”特聘教授,劍橋大學勞特派特國際法研究中心(LCIL)資深研究員(SeniorFellow),國際投資爭端解決中心世界銀行)調解員,牛津大學出版社國際期刊TheChineseJournalofComparativeLaw榮譽主編,牛津布魯克斯大學國際法終身教授,海牙國際比較法科學院(IACL)名譽院士(TitularMember),英國經濟與社會研究基金委員會(ESRC)項目評審專家,美國法律科學院(ALI)Member,《美國對外關係法重述(第四版)》國際顧問、世界經濟論壇E15投資政策工作組專家,國際律師協會(IBA)投資仲裁專業委員會核心顧問,亞洲國際法學會(AsianSIL)執行理事,牛津哈特出版社“中國與國際經濟法系列專著”和北京大學出版社《海外法學學子文庫》主編,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案例研究院副院長(掛職),最高人民法院國際商事專家委員會首批專家委員,最高人民法院涉外商事海事審判專家庫專家,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仲裁員,中國法學會案例法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歐洲學會歐洲法研究會副會長,中國國際經濟法學會副會長,中國國際投資仲裁常設論壇執行主席、中國國際法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法學會法學教育研究會理事,陝西省委政法委專家諮詢員,入選陝西省首批“百人計劃”,陝西省法學會兼職副會長、學術委員會主任,陝西省法官、檢察官遴選(懲戒)委員會首屆主任,陝西省委省政府與西安市政府法律顧問;陝西省學位委員會委員,上海昊理文律師事務所高級顧問(中國執業律師)等。曾任全英中國法學會(UKCLA)首任理事長、劍橋大學勞特派特國際法中心客座研究員、西安交通大學校長助理、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國際法教授等。 
單文華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國際法與比較法,尤其是國際投資、貿易、商事、仲裁以及WTO法。先後主持歐洲聯盟世界經濟論壇、國際比較法科學院、牛津大學出版社等多項國際課題,以及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攻關課題、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外交部、商務部、司法部等各類課題數十項。在牛津大學出版社、劍橋大學出版社人民出版社等國內外著名出版社出版中英文著作20餘部並主編“SilkRoadSeriesinInternationalEconomicLaw”(BRILL)等英文專著系列;在“EuropeanJournalofInternationalLaw”、“AmericanJournalofComparativeLaw”、《中國社會科學》《中國法學》《法學研究》等主要中英文法學期刊發表學術論文數十篇。成果多次獲國際法庭、外國最高法院以及頂尖國際期刊引用,並獲得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人文社科類)一等獎、“斯普林格·自然中國新發展獎”、陝西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等多種獎勵。
書記
王保民,男,1968年出生於陝西,北京大學法學博士,博士生導師。西安交通大學法學院黨總支書記,西安交通大學立法與黨內法規研究中心主任,第四屆陝西省“優秀中青年法學家”,中國法學會立法學研究會常務理事,陝西省法學會立法學研究會會長、陝西省法治政府研究會副會長。2007-2008年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法學院富布賴特項目高級研究學者,2010年比利時布魯塞爾自由大學訪問學者。擔任陝西省省委政法委特約研究員、專家諮詢員,陝西省人大常委會立法諮詢專家、預算審查監督諮詢專家,陝西省高級人民法院特邀諮詢專家,陝西省法官、檢察官遴選(懲戒)委員會非常任委員。曾受邀在陝西省政府常務會議上講授憲法,受邀參加中共陝西省委“宣講團”,在全省巡迴宣講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
王保民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法理學立法學、公法理論,曾在《比較法研究》、《中國行政管理》、《清華法治論衡》、《西安交通大學學報(社科版)》等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50餘篇;主持各類科研項目30餘項,包括國家社科基金重大專項項目《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治國理政的法治思想研究》;出版專著譯著教材5部,其中獨著《政府在現代議會立法中的角色研究》獲西安市第七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陝西省第十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後由法律出版社再版。
副院長
李萬強,西安交通大學法學院副院長,西安交通大學“騰飛計劃”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國際經濟法學會常務理事、陝西省國際法研究會副會長、廈門大學“陳安國際法學講座教授”、《中國社會科學》特邀審稿專家、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仲裁員、西安市中級人民法院諮詢專家。曾任廈門大學碩士生導師、西北政法大學博士生導師、美國耶魯大學法學院訪問學者。
副院長
丁衛,湖北監利人,法學博士,現任西安交通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副院長(科研),兼任陝西省法學會立法學研究會常務理事、副秘書長,陝西省法學會建築法學研究會常務理事,西北政法大學禁毒法律與政策研究所研究員。 

科學研究


科研平台

絲綢之路國際法與比較法研究所
1.簡介
西安交通大學法學院
西安交通大學法學院
西安交通大學絲綢之路國際法與比較法研究所(SilkRoadInstituteforInternationalandComparativeLaw,SRllCL)原名“絲綢之路國際法研究所”,2006年成立,以“推動世界法治”為己任,致力於營造“創新、卓越、開放、和諧”的研究環境。目前,研究所不僅是西安交通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也是商務部-陝西省-西安交大共建的“絲綢之路經濟帶研究協同創新中心”的和“新絲路法學院聯盟”的首要支撐平台,同時還是國家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基地-“涉外法律人才教育培養基地”的主要依託機構。研究所在推動國際交流、搭建制度平台、推進法律研究等多方面已經形成重要的國際影響力和良好的國際聲譽。
SRllCL由西安交通大學法學院院長、講座教授單文華教授任所長,講座教授、聯合國國際法院大法官JamesCrawford教授任名譽所長,留日博士金春陽教授任比較法研究中心主任。SRIICL有10名教授、6名副教授、7名講師,包括講座教授2人、“新世紀優秀人才計劃”入選者3人、省“百人計劃”入選者1人、學校“騰飛人才”教授2人、外籍教師2人。SRIICL骨幹均為海內外博士,多位擔任海外高級教職。
2.國際交流工作
SRIICL主持教育部、國家外專局“學校特色項目”——“絲綢之路國際經濟法高級國際研討班系列”;邀請WTO法、國際投資法國際商法等國際經濟法領域的世界知名學者教授擔任“馬可波羅”和“鄭和”研究員:聘國際比較法科學院(IACL)秘書長、德國漢堡馬克斯-普朗克比較法與國際私法研究所所長JürgenBasedow、國際投資爭端解決中心(ICSIOD)秘書長MegKinneard等為“馬可波羅”研究員,聘國際海洋法法庭法官段潔龍聯合國國際法委員會委員黃惠康、WTO上訴機構大法官張月姣等為“鄭和”研究員,前來從事實質性教學工作,推進西交-劍橋“絲綢之路學者”培養項目,為青年學者、律師、政府人員提供學習平台。SRllCL與劍橋大學勞特派持國際法中心簽訂了“絲綢之路學者計劃”合作計劃。同時,SRllCL有英文原版專業圖書7000多冊,連續多年購買資料庫,已建成國內領先、亞太一流的國際法與比較法專業圖書館。
通過研究所骨幹的努力,西安交通大學法學院,協同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復旦大學武漢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廈門大學、南京大學吉林大學山東大學香港大學、台灣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芬蘭赫爾辛基大學、印度德里大學、俄羅斯人民友誼大學、巴西FGV大學、韓國首爾國立大學、南非開普敦大學吉爾吉斯國立大學等建立“新絲路法學院聯盟”,搭建“一帶一路”相關的研究和交流平台。
3.科研工作
《中國比較法學刊》是牛津大學出版社與中國學界聯合創辦的第一份綜合性英文法學期刊,也是國際比較法科學院(IACL)支持出版的第一份比較法國際專業期刊。在推進法律研究方面,絲綢之路國際法與比較法研究所主編了由牛津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中國比較法學刊》(ChineseJournalofComparativeLaw),該學刊是牛津大學出版社與中國學界聯合創辦的第一份綜合性英文法學期刊。絲綢之路國際法與比較法研究所在“一帶一路”、國際投資、國際貿易、國際商務、能源資源環境及外層空間等領域中某些方面的研究已經形成重要的國際影響力。研究所骨幹為中國對外特別是對美投資條約談判提供了系統的學術支持。研究所撰寫的報告成為中國簽署《國際能源憲章》的主要研究基礎。此外,團隊成員還在牛津大學出版社、劍橋大學出版社、牛津哈特出版社等國際一流出版社出版英文專著、編著十餘部;在AmericanJournalofComparativeLaw,EuropeanJournalofInternationalLaw,ICSIDReview,JournalofWorldTrade,CambridgeLawJournal,ModernLawReview等頂級國際法學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數十篇。團隊骨幹還主持了國際比較法科學院、牛津大學出版社、歐盟、英國法學家協會、國家社科基金、教育部、商務部等重要國際國內科研課題數十項。
4.工作成果
2016年,研究所首批入選中國智庫索引(CTTI)來源智庫,2020年,研究所以過硬的實力再次成功入選中國智庫索引(CTTI)來源智庫。再次入選CTTI,充分彰顯了研究所在智庫工作上的實力和社會認可度。中國智庫索引(CTTI)是由南京大學中國智庫研究與評價中心、光明日報智庫研究與發布中心聯合研發,旨在為黨政機關、學術界、媒體界和公眾提供真實和優質的智庫機構信息,提供嚴謹的專家信息,減少用戶識別數據的成本。CTTI是一項基於中國體制優勢的自主創新成果,它重視數據的客觀性和準確性,確立了共建共享的數據採集機制,創新了用戶分層服務模式,其系統和數據安全性達到准金融數據安全級別,UI設計和用戶體驗達到同類產品的前沿水平。據悉,CTTI智庫評測指標包括治理機構、智庫資源、智庫成果和智庫活動四個大項共19個二級指標,在一定意義上建立了中國特色新型智庫的統計指標體系元數據標準,業已成為中國最大的智庫垂直搜索引擎。研究所入選智庫以來,特別是近年來,在服務大局,為國家重大戰略決策提供智庫服務和決策建議方面取得一系列豐碩成果,多篇成果獲得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批示,部分決策建議寫入政府文件和發展規劃之中,有些已經得到具體落實和實施,取得了理想的效果。2019年研究所專家先後斬獲陝西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一等獎、陝西省哲學社會科學一等獎等獎勵。2020年研究所兩項成果分獲教育部第八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一等獎和二等獎,實現了西安交通大學在這項公認的國家文科最高獎項一等獎“零”的突破。其中,法學院院長兼絲綢之路國際法與比較法研究所所長單文華教授主持撰寫的《中美投資協定談判重要議題評估報告》榮獲諮詢服務報告類一等獎——這是該類型全國僅有的兩項法學類一等獎獲獎成果之一,也是西安交大在該獎項一等獎上的首次突破。同時,由單文華教授和王朝恩副教授等合作撰寫的《關於建立國家級“一帶一路法律服務與法治創新示範區”的建議》榮獲諮詢服務報告類二等獎,是全國5項法學類二等獎成果之一。
可以預見,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推進,西安交通大學絲綢之路國際法與比較法研究所、絲綢之路經濟帶法律政策協同創新中心和新絲路法學院聯盟將在國際法與比較法研究以及中國法學教育國際化建設方面做出更大的貢獻。
絲綢之路經濟帶法律政策協同創新中心
絲綢之路經濟帶法律政策協同創新中心,原名絲綢之路經濟帶研究協同創新中心,成立於2015年1月,2018年3月變更為現用名。系響應國家“2011協同創新計劃”,由商務部、陝西省和西安交通大學共同發起建設的協同研究機構。中心是陝西省重點建設的2011協同創新中心。中心的成立得到了外交部、發改委等國家部委和西安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張向晨、陝西省副省長庄長興和西安交大校長王樹國擔任聯合理事長,汪應洛院士、張月嬌大法官和馬振崗大使等專家學者和知名人士擔任研究人員。西安交通大學校長助理兼法學院院長單文華教授擔任管委會主任。
中心圍繞攸關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的法律與政策問題開展創新合作,推動學術交流,服務國家大局與區域發展。
立足於古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西安,“絲綢之路經濟帶研究協同創新中心”(“中心”)以建成絲綢之路經濟帶研究的世界一流智庫為己任,致力推動攸關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的法律、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等各層面的創新合作研究,培養精英人才,推動學術交流,服務國家戰略與區域發展。“中心”以“世界視野、中國重心、絲路特色”為主旨,力圖整合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和其他相關國家的優質學術與教育資源,為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提供最高質量的學術和人才支持,共謀絲路及其它地區人民之共同福祉。
協同創新中心的發展定位
1、中國特色高端智庫
堅持多層次、全方位的協同創新,打造中國特色高端智庫。
2、交叉學科研究平台
發揮中心協同單位的專家、專業和專註優勢,在交叉學科研究領域取得更多標誌性成果。
3、卓越人才培養基地
“寓教於研”,實行從學習者向參與者,再從參與者向研究者的轉變的人才培養模式。
中心成果
圍繞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重大法律政策問題,中心開展了系列研究,先後承接了教育部重大攻關課題、國家社科基金重點課題等國家級和省部級數十項,在國內外重要出版社和學術期刊發表(出版)中、英、俄文著作(論文)近百篇(部),向國家有關部委和省市提交智庫成果報告若干,獲得各級領導同志的高度肯定。
部分活動和成果展示
舉辦“絲綢之路學術帶”高端國際論壇,提出打造絲綢之路學術帶。
出版《中國商法》(俄文版),系俄語學術界首次出版的系統介紹中國商法的學術著作。
撰寫智庫報告,獲得中央委員、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中央委員、時任陝西省委書記婁勤儉等領導同志重要批示。
人工智慧與信息安全法律研究中心
西安交通大學信息安全法律研究中心(現更名為:“人工智慧與信息安全法律研究中心”)是2008年11月經西安交通大學正式批准設立的集科研、教學、國際合作交流等於一身的校級研究機構,是中國最早成立的、目前唯一專門從事信息安全法學研究的學術機構。
中心運用跨學科研究方法,採用系統科學、數學模型等手段,挖掘信息安全法學所涉及到的政治、文化、經濟、技術和社會等關係,為國家信息安全法制建設提供軟科學研究,推動國家信息安全法制建設,繁榮信息安全法學學科。
中心由國內著名信息安全法律專家馬民虎教授擔任主任和帶頭人。現有專職研究人員9名,其中教授3名,副教授4名,講師2名,並有一批來自學術界、司法界的知名人士、學者擔任兼職研究人員。在長期的科研、教學過程中,中心已經形成了以馬民虎教授為核心的學術團隊,整體研究水平在中國信息安全法學領域居於領先地位,並在國際相同研究領域中享有較高的學術聲譽。
自2002年以來,中心的主要人員先後承擔了十餘項國家級重點課題。作為國家985二期工程《網路信息社會安全政策法律研究》平台,中心研究人員還參與了中歐信息安全推進項目,翻譯了大量歐盟、美國信息安全法律規範,多次參加信息安全法學研究的國際學術活動,建立了良好的國際交流與合作平台,積累了大量重要的學術文獻。
中心長期致力於國內外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規研究和教學,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建設研究以及信息安全領域的知識產權問題研究,高層次複合型信息安全法學人才的培養。中心開設了《信息安全法研究》、《電子商務法研究》等研究生課程,並積極準備為本科生開設信息安全法學相關的全校選修課。此外,中心還擁有專門的網路交流合作平台“中國信息安全法律網”。
中心以西安交通大學為依託,堅持開放式運行模式,目前已與工業與信息化部公安部等國家機關,國內著名高校,以及跨國企業等建立了密切合作關係。中心的部分研究人員還在政府、企業等實際工作部門擔任顧問。
中心是中國最早成立的專門從事信息安全法學研究的學術機構,為響應國家大力發展人工智慧的產業政策,對接國家和省地實踐需求,努力探索人工智慧高層次人才培養模式,中心近期在西安交大法學院行政法學、經濟法學、刑事法學和網路法學等多學科的基礎上,聯合西安交大數學與統計學院相關科研人員,組建了網路法與人工智慧研究團隊,研究領域向“法律+人工智慧”戰略轉型。
中心將致力於建設研究隊伍素質最高、梯隊最整齊、研究範圍最廣、研究成果最豐富、最能代表中國的整體研究水平、與國際上著名信息安全法律研究機構保持緊密學術關係的一流的信息安全法律研究基地,將中心建成中國的信息安全法學術交流中心,資料中心,人才培養中心,中國信息化建設決策機關、公共網路安全和國家安全等執法機關、以及企業的思想庫和諮詢中心,并力爭成為在國際上具有較大影響,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的信息安全法律研究基地。
知識產權研究中心
西安交通大學知識產權研究中心成立於2004年12月,前身是成立於1985年的技術經濟法律研究中心,是全國最早的經濟法學碩士學位授予點之一。中心創設了獨具特色的研究生培養模式,通過拓寬知識面,開展課題研究和實務訓練,培養經濟、管理、科技、外語與法學多學科交叉的高層次、複合型法學人才,是集知識產權教學、科研、實踐和服務為一體的理論創新、人才培養、咨政建言、輿論引導和社會服務的綜合平台,是陝西省首批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
中心現有專兼職研究人員50人,其中教授25人,副教授25人,兼職人員均為國內外本領域著名專家、學者。主要研究領域涉及:知識產權戰略與應用、科技創新法律制度、知識產權的經濟學分析、網路知識產權、科學技術與知識產權立法研究、傳統知識的法律保護和傳統醫藥相關知識產權保護等。
中心積極投身學術社團與研究基地建設,成立了“陝西省法學會科學技術法學研究會”、“西安市法學會知識產權法學研究會”;參與設立“世界中醫學聯合會中醫藥傳統知識保護專業委員會”和“中國知識產權研究會傳統醫藥專業委員會”;成立“知識產權司法鑒定所”,發起設立了全國首個“影視版權研究基地”、“影視版權仲裁中心”、“知識產權公證研究中心”、“區塊鏈技術與法律創新研究中心”並設立了5個學生實習基地。
中心教學科研與實務成果豐碩,開設多門知識產權課程,其中《知識產權法學》被評為省級精品課,獲得省級教學成果獎一項、校級教學成果獎兩項,《司法實務研究》獲評西安交通大學優秀研究生課程,並依託該課程設立了學校首個課程獎學金;編寫的《知識產權法學》教材獲評校級優秀教材一等獎;金春陽教授的《知識產權法要論》獲陝西省普通高校優秀教材二等獎,《知識產權法要論》獲得西安交通大學第十三屆優秀教材一等獎。成立以來承擔國家社科重大項目、國家863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科基金及省部級研究課題50餘項,在國內外發表學術論文300餘篇,出版學術著作和教材50餘部,獲得各種學術獎勵50餘項。接受黨政、立法、司法機關委託,提供知識產權服務,所提交的決策諮詢意見、立法建議、法規起草、評估、司法鑒定意見等均獲得採納,發揮了重要的知識產權智庫作用。
中心主任馬治國教授為知識產權方向博士生導師、律師、仲裁員和知識產權司法鑒定人。同時擔任中國科學技術法學會副會長和世界中醫學聯合會中醫藥傳統知識保護專業委員會副會長。獲首屆“中國科學技術法學突出成就獎”,首批“國家知識產權專家庫入選專家”,“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制定重要貢獻獎”和“全國優秀社會科學普及名家”稱號,是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研究骨幹專家。
在人才培養層面,中心建立了運行良好的人才培養機制,有計劃地提高青年教師的學歷層次、科研能力及教學實踐能力;在輔助層面,中心擁有由課程負責人任主編、本課程教學人員廣泛參與編寫、權威出版社出版的教材,廣泛使用、反映良好。目前,中心的知識產權研究已具一定規模,特色突出。各方向帶頭人在研究課題、發表學術論文和出版專著等方面處於國內領先水平,具備相當潛力和良好基礎。中心發展目標是堅持跨學科的交叉性、前沿性、應用性、系統性、戰略性,以知識產權研究為核心,以學校和地方科技優勢為依託,以陝西和西部地區及企業發展戰略為突破,推動學科建設和實踐發展。
在對外交流方面,馬治國教授受英國南安普頓大學法學院及法律與網路研究所所長Porf.HazelBiggs教授邀請,於2013年5至11月前往該地,進行了為期半年的學術研修。參與該學院“英國知識產權法”的教學工作,講解中國知識產權司法實務、科技法理論課程內容,和該研究中心的各國老師對國際知識產權法、科技法進行座談,交流經驗,取長補短。周方副教授多年致力於非遺研究,於2013年,周老師赴英國南安普頓大學進行學術訪問,並為學院教師及博士生做題為“中國知識產權立法現狀”、“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律保護”等講座。11月受LSPI-ILTC會議組織委員會邀請,赴泰國曼谷參加“第四次國際私法會議”,並做了“英國和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立法比較研究”的主題報告。
光明日報和南京大學共同主辦的2019新型智庫治理暨思想理論傳播高峰論壇在北京召開,在本屆論壇上南京大學中國智庫研究與評價中心與光明日報智庫研究與發布中心發布了CTTI來源智庫更新和增補名錄,西安交大知識產權研究中心入選中國智庫索引(CTTI)來源智庫。中國智庫索引(CTTI)是由南京大學中國智庫研究與評價中心、光明日報智庫研究與發布中心聯合研發,旨在為黨政機關、學術界、媒體界和公眾提供真實和優質的智庫機構信息,提供嚴謹的專家信息,減少用戶識別數據的成本。CTTI是一項基於中國體制優勢的自主創新成果,它重視數據的客觀性和準確性,確立了共建共享的數據採集機制,創新了用戶分層服務模式,其系統和數據安全性達到准金融數據安全級別,UI設計和用戶體驗達到同類產品的前沿水平。據悉,CTTI智庫評測指標包括治理機構、智庫資源、智庫成果和智庫活動四個大項共19個二級指標,在一定意義上建立了中國特色新型智庫的統計指標體系和元數據標準,業已成為中國最大的智庫垂直搜索引擎。
立法與黨內法規研究中心
西安交通大學“立法與黨內法規研究中心”是在經過多年建設的“立法與社會治理研究中心”的基礎上,順應法治中國和民主政治建設的國家戰略需求和新時代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要求重建而來。中心以立法與黨內法規重大理論與實踐問題為研究對象,致力於構建一流的立法與黨內法規研究高端智庫、一流的立法與黨內法規創新研究基地和一流的立法與黨內法規人才培養基地。
中心的主要任務是:堅持國家治理現代化目標導向,總結提煉中國特色立法和黨內法規理論。研究立法和黨內法規建設中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總結中國立法和黨內法規的發展歷程、現狀和趨勢,探討中國特色立法和黨內法規的發展規律,產出高質量、前瞻性、原創性研究成果,為中國立法和黨內法規建設提供堅實的理論支撐和指導。以問題為導向,服務好國家和地方立法和黨內法規實踐。研究立法和黨內法規建設中的重大現實問題,積極參與立法和黨內法規制定實踐,為黨的領導機構、人大和政府,特別是西部地區黨委、人大和政府的立法與黨內法規制定的依法民主科學決策提供智力支持,發揮好“智囊團”和“思想庫”作用。以需求為導向,從事立法學和黨內法規高層次專業人才培養。著力於為中央和地方各級立法和黨內法規機關(部門)和教學科研機構提供高層次、專業性人才培養和在職人員培訓。開展各種形式的國際交流,紮根中國、融通中外,提高研究成果的國際化水平和平台的國際影響力。
中心教學和科研實力雄厚,取得了一批具有重大理論與實踐意義的立法與黨內法規研究和智庫服務成果。中心現有一支10餘人組成的專職研究團,聘請了一批由國內外知名立法和黨規研究學者組成的兼職研究團隊。中心還吸納了中西部地區省市人大、政府法制部門、黨的領導部門、紀檢監察部門等立法和黨內法規實務部門的專家。研究團隊理論造詣深,實踐經驗豐富,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與創新。中心主任王保民教授(博士生導師)畢業於北京大學,取得立法學博士學位,現任陝西省立法學研究會會長、黨內法規研究會副會長,長期從事立法學和黨內法規的教學與研究,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成果涉及議會(人大)立法、行政立法、司法立法,黨內法規的地位和作用、黨內法規與國家立法的銜接等多個領域。
“立法與黨內法規研究中心”自成立以來,圍繞立法和黨內法規建設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多次承辦“后體系時代立法學的使命”、“立法法的修改與立法質量的提升”、“制度反腐與黨內法規建設”等系列學術會議和徵文活動,組織師生參加國際國內相關學術會議,加強與歐美地區相關學術和科研機構合作,推動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同時,中心與國內人大、政府法制機構、黨委部門和紀檢監察部門等立法和黨內法規實踐部門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係。經過多年的努力,西安交通大學“立法與黨內法規研究中心”已經成為國內重要的立法和黨內法規科學研究、人才培養和智庫諮詢基地之一。
刑事法律與社會治理研究所
刑事法律與社會治理研究所,成立於2016年12月,現有專職研究人員6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4人、講師1人,5人擁有法學博士學位,1人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本研究所致力於刑事法律與社會治理的交叉研究,在刑法解釋學、刑事政策與社會治理、網路犯罪防治、刑事訴訟證據規則、企業(企業家)刑事法律風險防範、新型犯罪治理等領域具有良好的研究基礎。
近年來,研究所成員在《法學研究》、《法律科學》、《法學》、《法商研究》、《當代法學》等重要法學期刊發表學術論文20餘篇,出版《刑法之適應性:刑事法治的實踐邏輯》、《鑒定意見證據規則研究》、《社會危害性理論研究:淵源、比較與重塑》、《秦窯法庭》、《風險刑法的反思與批判》等多部學術專著,承擔“實現刑事個案公正的法律方法研究”(2017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項目)、“電子數據在侵害公民個人信息安全犯罪中的審查與認定”(2015年度陝西省社科基金項目)、“侵害公民個人信息安全犯罪的認定與電子數據的審查”(中國博士后基金第57批資助項目)等多個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
民商法研究所
研究所為西安交通大學法學研究院下設的專業學術研究機構。主要從事民商事法律及其適用的重大問題研究,瞄準一流學術成果,力爭為中國民商事法治的理論發展做出積極貢獻;以學術研究促進人才培養,培育優秀民商事法律人才,特別是從事民商事學術研究的高端人才;發揮民商事法律實踐性的優勢,積極服務社會,為司法機關、律師事務所、企事業單位提供相關法律諮詢服務。

學術交流

國際合作
法學院以“應用型、複合型法律職業人才教育培養基地”和“涉外法律人才教育培養基地”兩個國家級高水平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基地為依託,著力培養品學兼優、能力卓越的“國際化”與“複合化”高端法律人才。法學院與英國劍橋大學、英國國際法與比較法研究院、英國倫敦大學國王學院、德國馬普所國際私法研究所、歐洲大學研究院、美國印第安納大學、美國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俄羅斯人民友誼大學等國際一流院校和科研機構有著密切的學術交流與合作關係,並已選派學生前往這些校院所學習深造,為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國際化搭建新的平台。
2015年以來,學院共有6名碩博研究生赴聯合國總部、聯合國國際勞工組織國際培訓中心等進行交流和實習。學院創辦了法學本科複合實驗班,特設“法律治理學”交叉學科博士點和碩士點,成立一系列交叉學科研究機構,為“複合化”高端法律人才培養提供了必要的平台、資源和條件保障。

科研成就

近五年獲得獎項匯總
序號獲獎名單獲獎時間獲獎人
1施普林格·自然首屆“中國新發展獎”國際獎項,法學領域唯一獲獎2019年單文華
2教育部第八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一等獎2020年單文華
3教育部第八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二等獎2020年王朝恩
4教育部第七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三等獎2015年周少華
5第二十屆“安子介國際貿易研究獎”二等獎2018年劉橋
6第五屆錢端升法學成果獎三等獎2014年單文華
7陝西省第十四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調研報告類一等獎2019年單文華
8陝西省第十二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調研報告類二等獎2015年馬治國
9陝西省第十三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調研報告類三等獎2017年馬治國等
10陝西省第十三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調研報告類三等獎(青年)2017年李曉鳴等
11黨政密碼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2016年馬民虎
12陝西省第十二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論文類三等獎2015年單文華、張生
13陝西省第十二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論文類三等獎2015年金春陽
14陝西省第十二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著作類三等獎2015年樓曉
15陝西省第十二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著作類三等獎2015年丁衛

學術資源

學術論文
序號論文名稱作者發表年月發表刊物名稱
收錄
類型
補充說明
1Opportunity,ChallengesandPolicyChoicesforChinaontheDevelopmentofShaleGasDeshengHu201309EnergyPolicySSCIESI高被引論文
2TheEastChinaSeaAirDefenseIdentificationZoneandInternationalLawJinyuanSU201506ChineseJournalofInternationalLawSSCI
3TheProliferationSecurityInitiative(PSI)andInterdictionatSea:AChinesePerspectiveJinyuanSU201202OceanDevelopmentandInternationalLawSSCI陝西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4MeasuresProposedforPlanetaryDefence:ObstaclesinExistingInternationalLawandImplicationforSpaceArmsControlJinyuanSU201511SpacePolicySSCI
5TheEnvironmentalDimensionofSpaceArmsControlJinyuanSU201301SpacePolicySSCI
6TheEuropeanUnionDraftCodeofConductforOuterSpaceActivities:AnAppraisalJinyuanSU201402SpacePolicySSCI
7NationalTreatmentforForeignInvestmentinChina:AChangingLandscapeWenhuaShan201201ICSIDReviewESCI
8TheChina-EUBITandtheEmerging'GlobalBIT2.0'?WenhuaShan201505ICSIDReviewESCI
9MarkAccessProvisionsinthePotentialEUModelBIT:Towardsa"GlobalBIT2.0"?1WenhuaShan201406TheJournalofWorldInvestmentandTrade
10TransferofFundsinChina-USBITNegotiations:ComparingtheArticlesofAgreementsoftheIMFQiaoLiu201201JournalofInternationalTradeLaw&Policy
11論投資條約中的“符合東道國法律”要求——兼論中國在中美投資條約談判中的立場選擇王璐201301法商研究CSSCI
12城市化與鄉土化:基層司法權力運行機制實證研究潘懷平201309法學CSSCI
13論投資條約領土定義條款的改革王朝恩201507法律科學CSSCI
14美國投資條約新範本及其可接受性問題研究單文華201309現代法學CSSCI陝西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15國際投資法制框架下的締約國解釋研究張生201511現代法學CSSCI
16中國公司型基金治理結構的構建之路——以美國共同基金治理結構為視角樓曉201311法學評論CSSCI
17美國對華適用反補貼法的實踐檢視——基於“非市場經濟國家”的考量劉素霞201211國際經貿探索CSSCI
18陝西省政府信息公開的實證研究姬亞平201308行政法學研究CSSCI
19預算決策信息公開法律問題研究張昭201212宏觀經濟研究CSSCI
20小額訴訟程序及其在中國民事訴訟法修改中的完善劉仲屹201205比較法研究CSSCI
21大數據時代個人信息保護的現實困境與路徑選擇史衛民201312情報雜誌CSSCI
22中國專利先用權制度實施的困境與立法完善王保民201308知識產權CSSCI
23法律原則、修辭論證與情理——對清代司法判決中“情理”的一種解釋杜軍強201411華東政法大學學報CSSCI人大複印資料《法理學·法史學》201504轉載
24法院設置體制改革的方向與路徑——比較法視野下的司法改革研究進路彭何利201403法學雜誌CSSCI
25“新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國際法治構建彭何利201508法學雜誌CSSCI
26西部自然資源開發與西部可持續發展關係芻論胡德勝201203西安交通大學學報(社科版)CSSCI
27基礎性創新成果獲取專利的困境與啟示金春陽201405西安交通大學學報(社科版)CSSCI《新華文摘》201408轉載、陝西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28論中國能源監管的架構——混合經濟的視角胡德勝201407西安交通大學學報(社科版)CSSCI
29外資國民待遇與陝西的外資政策研究單文華201303西安交通大學學報(社科版)CSSCI
30中美澳水資源管理責任考核制度的比較研究胡德勝201305中國地質大學學報(社科版)CSSCI
31鑒定意見概念之比較與界定蘇青201601法律科學CLSCI
32刑法規範的語言表達及其法制意義周少華201607法律科學CLSCI
33中國法院的現代轉型:模式選擇與體系框架彭何利201601法學CLSCI
34
國際投資條約體系下外交保護的空間
2016.12
張生2017.08中外法學CLSC
35服制與清代法律適用的基本模式——從“服制如何定罪”切入杜軍強201704法學CLSCI
36CISGinChineseCourts:TheIssueofApplicability劉橋201701AMERICANJOURNALOFCOMPARATIVELAWSSCI
37ActiveDebrisRemoval:PotentialLegalBarriersandPossibleWaysForward蘇金遠201612YIJUN出版社SSCI
38AMatrixAnalyticalFrameworkforInvestmentDisputesandTheirSettlement單文華等2019.04ICSIDReview(SSCI
39LegalityofUnilateralExploitationofSpaceResourcesunderInternationalLaw蘇金遠201710International&ComparativeLawQuarterlySSCI
40Shaping“ACommunityofSharedFutureforMankind”:NewElementsofGeneralAssemblyResolution72/250onFurtherPracticalMeasuresforthePAROS蘇金遠201812SPACEPOLICYSSCI
41為作為證明方法的“印證”辯護薛愛昌201811法學研究CLSCI
42當代中國的“司法”概念——基於憲法文本和政策文本的實證分析薛愛昌201807政治與法律CLSCI
43國際投資法制框架下的跨境數據流動:保護、例外和挑戰張生201909當代法學CLSCI
44歐盟外資監管和安全審查立法的評估與應對——基於《建立外國直接投資監管框架條例》的分析冷帥201911現代法學CLSCI
45PakistanSpaceProgrammeandInternationalCooperation:HistoryandProspects蘇金遠201902SPACEPOLICYSSCI
46事實因果關係不明侵權中比例因果關係的確定吳國喆202002法學家CLSCI
47論司法裁判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的統一路徑——以刑事司法裁判為例壽媛君202004法律科學CLSCI
48AMatrixAnalyticalFrameworkforInvestmentDisputesandTheirSettlement單文華等201904ICSIDReviewSSCI
49China’sInternationalCommercialCourt:Background,ObstaclesandtheRoadAhead張生202010JournalofInternationalDisputeSettlementSSCI
50EnergySecurityalongtheNewSilkRoad:EnergyLawandGeopoliticsinCentralAsia王鵬202001TheJournalofWorldEnergyLaw&BusinessSSCI
51PreventionofanArmsRaceinOuterSpaceandDevelopingCountriesMiqdadMehdi202060TheKoreanJournalofDefenseAnalysisSSCI
52法學研究目標受眾選擇的大數據分析周翔、劉東亮202010法學研究CLSCI
專業著作
序號著作名稱作者出版社
出版
年月
1TheLegalProtectionofForeignInvestment單文華HartPublishing201201
2ContractLaw劉橋PalgraveMacmillan201301
3HumanPopulationGeneticResearchinDevelopingCountries:Theissueofgroupprotection王玥Routledge201312
4秦窯法庭:基層司法的實踐邏輯丁衛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402
5中外投資條約研究單文華、娜拉-伽拉赫法律出版社201512
6現代國家政府立法角色研究王保民法律出版社201512
7中國生態系統保護機制研究——基於水資源可再生能力的視角胡德勝法律出版社201512
8網路通信監控法律制度研究馬民虎、果園法律出版社201312
9網路通信監控法律與技術標準導讀馬民虎、果園、方婷法律出版社201312
10勞動法與社會保障法:理論、圖表與案例林雪貞法律出版社201512
11證券業自律管理“公權化”研究樓曉知識產權出版社201407
12中國水下文化遺產的法律保護劉麗娜知識產權出版社201503
13中國對外能源投資的國際法保護單文華清華大學出版社201411
14票據法基本原理及應用比較研究胡德勝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505
15全球公域和平時期軍事利用的國際法研究蘇金遠哈爾濱工業大學出版社201308
16基於規範治理視角的專利價值開發研究金春陽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201208
17當代大學生思想特點、成長規律與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研究盧黎歌、薛華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201212
18知識產權的合理邊界研究金春陽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20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