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殺菌
破壞微生物膜結構的殺菌作用
臭氧空洞
大氣中,臭氧層對地球生物的保護作用——它吸收太陽釋放出來的絕大部分紫外線,使動植物免遭這種射線的危害。為了彌補日漸稀薄的臭氧層乃至臭氧層空洞,人們想盡一切辦法,比如推廣使用無氟製冷劑,以減少氟利昂等物質對臭氧的破壞。世界上專門設立國際保護臭氧層日。由此給人的印象似乎是:“受到保護的臭氧應該越多越好。”其實不是這樣,大氣中的臭氧,尤其是地面附近的大氣中的臭氧聚集過多,對人類來說,臭氧濃度過高反而是個禍害。臭氧是地球大氣中一種微量氣體,它是由於大氣中氧分子,受太陽輻射分解成氧原子后,氧原子又與周圍的氧分子結合而形成的,含有3個氧原子。大氣中90%以上的臭氧存在於大氣層的上部或平流層,離地面有10~50千米,這才是需要人類保護的大氣臭氧層。還有少部分的臭氧分子徘徊在近地面,仍能對阻擋紫外線有一定作用。但是,最近幾年發現地面附近大氣中的臭氧濃度有快速增高的趨勢,就令人感到不安了。這些臭氧是從哪裡來冒出來的呢?如同鉛污染、硫化物等一樣,它也是源於人類的活動,汽車、燃料、石化等是臭氧的重要污染源。在車水馬龍的街上行走,看到的空氣略帶淺棕色,又有一股辛辣刺激的氣味,這就是通常所稱的光化學煙霧。臭氧就是光化學煙霧的主要成分,它不是直接被排放的,而是轉化而成的,比如汽車排放的氮氧化物,只要在陽光輻射及適合的氣象條件下就可以生成臭氧。隨著汽車和工業排放的增加,地面臭氧污染在歐洲、北美、日本以及我國的許多城市中成為普遍現象。到2005年後,近地面大氣臭氧層,將成為影響我國華北地區空氣質量的主要污染物。研究表明,空氣中臭氧濃度在0.012ppm水平時,也是許多城市中的普遍現象,能導致人皮膚刺癢,眼睛、鼻咽、呼吸道受刺激,肺功能受到影響,引起咳嗽、氣短和胸痛等癥狀;空氣中臭氧水平提高到0.05ppm,入院就醫人數平均上升7%~10%。原因就在於,作為強氧化劑,臭氧幾乎能與任何生物組織發生反應。當臭氧被吸入呼吸道時,就會與呼吸道中的細胞、粘膜組織很快反應,導致肺功能減弱和組織損傷。對那些患有哮喘病、肺氣腫和慢性支氣管炎的人來說,臭氧的危害更為明顯。從臭氧的性質來看,它既可助人又會害人,它既是上天賜與人類的一把保護傘,又像是一劑猛烈的毒藥。當前,對於臭氧的正面作用,以及人類應該採取哪些措施保護臭氧層,人們已達成共識並做了許多工作。但是,對於臭氧層的負面作用,人們雖然已有認識,但除了進行大氣監測和空氣污染預報外,還沒有真正切實可行的方法加以解決。
紫外線從多方面影響著人類健康。人體會發生如曬斑、眼病、免疫系統變化、光變反應和皮膚病(包括:皮膚癌)等。皮膚癌是一種頑固的疾病,紫外線的增長會使患這種病的危險性增大。紫外線光子有足夠的能量去破裂雙鍵。中短波紫外線會透人皮膚深處,使人的皮膚產生炎症,人體的遺傳物質DNA(脫氧核糖核酸)受到損害,使正常生長的細胞蛻變成癌細胞,並繼續生長成整塊的皮膚癌。也有人說太陽光滲透進皮膚的表層。紫外線輻射轟擊著皮膚細胞,核內的DNA基本單位溶化成失去作用的碎片。而且修復過程可能會出現異常,從而導致癌變。流行病學已證實:患非黑瘤皮膚癌的發病率與日晒緊密相關。各種類型皮膚的人,都有患非黑瘤皮膚癌的可能,但在淺色皮膚人群中發病率較高。動物實驗發現,紫外線中,紫外線B波長區是致癌作用最強的波長區域。據估計,總臭氧量減少1%(即紫外線B波長增強2%),基礎細胞癌變率將增加約4%。21世紀以來的研究發現,紫外線B波長可使免疫系統功能發生變化。實驗結果表明,傳染性皮膚病可能也與由臭氧減少而導致的紫外線B波長增強有關。據估計總臭氧量減少1%,皮膚癌的發病率將增加5%-7%,白內障患者將增加0.2%—0.6%。自1983年以來,加拿大皮膚癌的發病率己增加235%,1991年皮膚病患者已多達4.7萬人。美國環保局局長說,美國在今後50年內死於皮膚癌者,將比過去預計的增加20萬人。澳大利亞人喜歡曬日光浴,把皮膚曬得黑黑的。儘管科學家反覆告誡多曬太陽會導致皮膚癌、他們對黑膚色還是樂此不疲。結果,直到澳大利亞人皮膚癌的發病率比世界上其他地方高出1倍時,才醒悟過來。全世界患皮膚癌的人已佔癌症患者總人數的1/3。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曾警告說,如果地球的臭氧層會繼續按照目前的速度減少並變薄,那麼到21世紀時全世界患皮膚癌的比例將增加26%,達到30萬人。如果下個世紀初臭氧層再減少10%,那麼全世界每年患白內障的人有可能達到160萬-175萬人。受紫外線侵害還可能會誘發麻疹、水痘、瘧疾、皰疹、真菌病、結核病、麻風病、淋巴癌。紫外線的增加還會引起海洋浮游生物及蝦、蟹幼體、貝類的大量死亡,造成某些生物滅絕。紫外線照射結果還會使成群的兔子患上近視眼,成千上萬隻羊雙目失明。根據非洲海岸地區的實驗推測,在增強的紫外線B波長照射下,浮游生物的光合作用被削弱約5%。增強的紫外線B波長可通過消滅水中微生物而導致淡水生態系統發生變化,並因而減弱了水體的自凈化作用。增強的紫外線B波長可殺死幼魚、小蝦和蟹。如果南極海洋中原有的浮游生物極度下降,則海洋生物從整體上會發生很大變化。但是,有的浮游生物對紫外線很敏感,有的則不敏感。紫外線對不同生物的DNA的破壞程度有100倍的差別。嚴重阻礙各種農作物和樹木的正常生長 有些植物如花生和小麥,對紫外線B波長有較好的抵禦能力,而另一些植物如萵苣、西紅柿、大豆和棉花,則是很敏感的。美國馬里蘭大學農業生物技術中心的特倫莫拉用太陽燈對6個大豆品種進行了觀察實驗,結果顯示其中3個大豆品種對紫外線輻射極為敏感。具體表現為,大豆葉片光合作用強度下降,造成減產,同時也使大豆種於蛋白質和油脂含量下降。大氣臭氧層損失1%,大豆也將減產1%。特倫莫拉還用了4年時間,對高劑量紫外輻射給樹木生長造成的影響進行了觀察。結果表明,木材積累量明顯下降,它們的根部生長也因而受阻。對全球氣候的不良擾亂作用,平流層上層臭氧的大量減少,以及與此有關的平流層下層和對流層上層臭氧量的增長,可能會對全球氣候起不良的擾亂作用。臭氧的縱向重分佈可能使低空大氣變暖,並加劇由二氧化碳量增加導致的溫室效應。光化學大氣污染,過量的紫外線使塑料等高分子材料容易老化和分解,結果又帶來新的污染——光化學大氣污染。
臭氧是一種強氧化劑,滅菌過程屬生物化學氧化反應。臭氧滅菌有以下3種形式:
臭氧對細菌的滅活反應總是進行的很迅速。
臭氧殺菌的徹底性是不容懷疑的。
臭氧滅菌或抑菌作用,通常是物理的、化學的以及生物學等方面的綜合結果。其作用機制可歸納為:(1)作用於細胞膜,導致細胞膜的通透性增加,細胞內物質外流,使細胞失去活動;(2)使細胞活動必需的酶失去活性;(3)破壞細胞內的遺傳物質或使其失去功能。臭氧殺滅病毒是通過直接破壞核糖核酸或脫氧核酸完成的。而殺滅細菌、黴菌類微生物則是臭氧首先作用於細胞膜,使細胞膜的構成受到損傷,導致新陳代謝障礙並抑制其生長,臭氧繼續滲透破壞膜內脂蛋白和脂多糖,改變細胞通透性,導致細胞溶解、死亡。
人類自發現並使用臭氧以來,一直對臭氧的滅菌性能進行試驗,這方面的試驗報告很多,以下從幾個方面進行綜述。
李懷恩等觀察了臭氧氣體對空氣中綠膿桿菌的殺滅作用。在15℃,濕度73%,臭氧濃度0.08-0.6ppm時,30分鐘內殺滅率達到99.9%以上;伍學洲等試驗臭氧對大腸桿菌殺滅率為100%,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殺滅率為95.9%,對綠膿桿菌殺滅率為89.8%,顧士圻等試驗,臭氧對大腸桿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殺滅率分別為99.7%、99.9%。居喜娟等試驗用臭氧可殺滅空氣中的白色葡萄球菌99.99%;Burleson等試驗將臭氧氣體通入染有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熒光假單胞菌、鼠傷寒沙門氏菌、福氏痢疾桿菌、霍亂弧菌的磷酸鹽緩衝液中,作用15秒后,以上細菌全部殺滅;白希堯等發現臭氧水溶液殺菌作用強大,且速度極快,濃度為0.3mg/L的臭氧水溶液作用1分鐘,大腸桿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殺滅率均達100%。
瞿發林等報告,以5.5mg/m?的臭氧作用下45分鐘,可將100mL塑料瓶內滴染的枯草桿菌黑色變種芽胞100%殺滅;居喜娟等報道,在1m?試驗櫃內,開啟500mg/h的臭氧發生器60分鐘可對空氣中的枯草桿菌黑色變種芽胞殺滅率達 99.95%;歐陽川等在動態試驗條件下,將臭氧氣體通入染菌井水中,臭氧濃度達3.8-4.6mg/L時,作用3-10分鐘,水中枯草桿菌黑色變種芽孢殺滅率達99.999%。
李紹忱等試驗發現,經10.3mg/m3濃度臭氧作用30分鐘后,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的滴度從1:256降至1:64。史江等報告,臭氧濃度13.6mg/m3時使用30分鐘,使HbsAg破壞99.99%,使用甲型肝炎病毒抗原(HAAg)破壞100%;Wolo等實驗證明0.5ppm的臭氧可滅活空氣中的甲型流感病毒99%;Herbold等報告,在20℃水中,臭氧濃度為0.13mg/L時,可以100%的滅活脊髓灰質炎病毒I型(PVI)。臭氧滅活病毒速度極快,當臭氧濃度分別為0.09mg/L-0.8mg/L時,在反應最初5秒鐘內,噬菌體T2即可被滅活5-7個對數值。Finch發現水中含臭氧濃度40μg/L時,作用20秒鐘,可使大腸桿菌噬菌體ms2滅活4個對數值。Vaughn等在4℃條件下,對比了臭氧對猿輪狀病毒SA-H和人輪狀病毒2型的滅活效果,發現兩種病毒均能被0.25mg/L的臭氧迅速滅活。Crpend等檢測了經臭氧處理后的血清中艾滋病毒(HIV)的滅活情況,證明當臭氧濃度為4mg/L時,可將滴度為106CID50/mL HIV全部滅活,病毒滴度下降6個對數值。
汪華明等報道,臭氧濃度為9.6mg/L時,作用100分鐘對雜色麴黴與桃色擬毒霉的殺滅率達100%,對蠟葉枝孢霉23mg/L30分鐘、青黑霉在12.5mg/L作用35分鐘、桔青黴在15.4mg/L作用30分鐘,尖鐮孢霉在15.5mg/L時作用20分鐘,均可達100%滅活率。對於煙麴黴、細交鏈孢霉、爪哇毛霉等,在臭氧濃度為3.85-10.7mg/L時作用10-20分鐘滅活率達96.4%。伍學洲等發現,臭氧在30分鐘內對青黴菌的殺滅率為93.8%,對毛黴菌的殺滅率為100%;白希堯等報告,濃度為15mg/L的臭氧作用1分鐘,可100%地殺滅試驗中的黑麴黴和酵母。
Finch等比較了22℃時臭氧對蘭氏賈弟鞭毛蟲和鼠型賈弟鞭毛蟲色曩的滅活效果,當Ct值0.86mg·min/L時,可使鼠型賈弟鞭毛蟲減少4個對數值,Ct值為2.5mg·min/L時,使蘭氏賈弟鞭毛蟲減少4個對數值。Korich等比較了臭氧、二氧化氯、氯對凈化水中的微小隱孢子蟲卵囊的滅活作用試驗證明,1ppm的臭氧作用5分鐘可以滅活90%的卵囊,1.3ppm的二氧化氯則需作用1小時,80ppm的氯則需作用1.5小時才能達到同樣效果。
臭氧殺菌機理以氧化作用破壞微生物膜的結構實現殺菌作用。臭氧對細菌的滅活反應總是進行的很迅速,與其它殺菌劑不同的是:臭氧能與細菌細胞壁脂類雙鍵反應, 穿入菌體內部,作用於蛋白和脂多糖,改變細胞的通透性,從而導致細菌死亡。臭氧還作用於細胞內的核物質,如核酸中的嘌呤和嘧啶破壞DNA。臭氧首先作用於細胞膜,使膜構成成份受損傷而導致新陳代謝障礙,臭氧繼續滲透穿透膜而破壞膜內脂蛋白和脂多糖,改變細胞的通透性,導致細胞溶解、死亡。臭氧滅活病毒則認為氧化作用直接破壞其核糖核酸RNA或脫氧核糖核酸DNA物質而完成的。
臭氧具有殺滅空氣中含有的細菌和病毒,有降塵的功能,使空氣清新自然,起到消除疲勞,提神醒腦的效果。
水果、蔬菜的運輸、貯藏一直是急需解決的問題,處理不當將帶來極大損失。據悉,我國每年有30-40%的蔬菜因儲運不當和局部積壓而成為垃圾。臭氧與負離子共同作用有極好的果蔬保鮮功能,因此利用臭氧技術可以大大延長果蔬的保鮮、貯存時間,擴大其外運範圍。另外,臭氧技術還可以用於凈菜處理中的殺菌消毒。日本川島播磨重工業公司開發了利用臭氧水自動對蔬菜進行殺菌的系統。據其研究,低濃度臭氧水殺菌效率高,沒有二次污染。通過實驗對比臭氧水和次氯酸鈉對很容易在蔬菜中繁殖的枯草菌的殺菌效果發現,用濃度為50ppm的次氯酸鈉殺菌2分鐘后細菌還沒有被殺死,而用濃度為5ppm的臭氧水殺菌20秒后99.9%的細菌被殺死。臭氧水將成為最佳的蔬菜殺菌劑。同時,臭氧水能有效氧化蔬菜水果表面農藥,降低農藥殘留量,保護身體健康。
產生水危機的主要原因是浪費、污染、用水分配不均和灌溉,其中約有5.5億立方米/年的水體被污染。作為高效殺菌、解毒劑的臭氧自然吸引了眾多的科學家研究將其應用於水資源污染處理及節約工業用水領域的技術。美國地下水技術公司在試驗用臭氧化技術處理土壤及地下水污染取得成功。該公司的試驗表明,臭氧化技術可以在幾個月內消除35 ~ 98%的有毒物質,而這些有毒物質用揮發、生物降解等傳統方法來處理則需幾年時間。有研究表明,用臭氧配合紫外線照射可以將工業廢水中有毒碳氫化合物氧化分解,同時去除重金屬離子。這種方法在染料業廢水處理中已取得95%的凈化率,比傳統方法提高25%。處理后的工業污水可以循環使用,避免了水土污染,節約了工業用水。在發達國家,臭氧技術在處理飲用水、海水淡化等方面也已獲得應用。
除以上這些領域外,臭氧技術還應用在養殖業、漁業、農業、食品加工業等領域。
醫院是治療疾病的地方,但是由於到醫院就診的人很大部分是危重患者,其炎症正處於高峰時期,來自病人身上的有害病菌極易散發於空氣中。因此,醫院又是容易感染疾病的場所。所以到醫院就診引起交叉感染的事已司空見慣。醫院手術和護理操作前大夫或護士的雙手及手術器具的消毒問題也是亟待解決的課題之一。具有高效、迅速殺菌作用的臭氧在醫院環境消毒、術前消毒等方面大有用武之地。比如,日本科學家就研究過用於醫院的臭氧水消毒法。據其研究結果,用臭氧水對醫院手術前醫生、護士的雙手消毒,可殺死所有細菌,不僅時間極短,而且其消毒效果也是其他碘類消毒劑無法比擬的。傳統進行同樣的消毒操作至少需要10分鐘。在醫院中最易引起感染的黃色葡萄球菌和綠膿桿菌等在臭氧水中只需5秒鐘即可全部殺死,其殺菌力遠遠超過酒精和氯。而且臭氧水具有可靠的安全性,經常使用不會傷及肌膚,即使誤喝也不會中毒。
臭氧還可以用於治療。如俄羅斯研究出一種特殊的液壓液來治癒傷口,其基本方法就是在高壓下用霧狀富含臭氧的生理溶液沖洗傷口,水流就象手術刀一樣將傷口中的膿血、壞死組織及細菌分解物清除,同時殺死傷口表面的致病微生物。然後變換"臭氧道"的結構,繼續增大液體的壓力,使臭氧化的溶液滲進發炎組織幾毫米至3厘米深,並增加氧氣,殺死更深層的致病細菌。據報道,用這種方法已治療過200例病人,他們都是一些糖尿病、膿毒病、血管動脈硬化及不宜施行通常外科手術的患者,結果這些病人的傷口全都完全癒合。
在飲料、果汁等生產過程中,臭氧水可用於管路、生產設備及盛裝容器的浸泡和沖洗,從而達到消毒滅菌的目的。採用這種浸泡、沖洗的操用方法,一是管路、設備及盛裝容器表面上的細菌、病毒大量被沖淋掉;二是殘留在表面上的未被沖走的細菌、病毒被臭氧殺死,非常簡單省事,而且在生產中不會產生死角,還完全避免了生產中使用化學消毒劑帶來的化學毒害物質排放及殘留等問題。另外,利用臭氧水對生產設備等的消毒滅菌技術結合膜分離工藝、無菌灌裝系統等,在釀造工業中用於醬油、醋及酒類的生產,可提高產品的質量和檔次。
在蔬菜加工中的應用,如小包裝蔬菜如傳統的榨菜、蘿蔔、小黃瓜等食品加工中,很多企業為延長產品的保質期,往往採用包裝后高溫殺菌的工藝,這樣不僅對產品的色澤、質地等帶來了不利的影響,而且還消耗了大量的能源。利用臭氧水冷殺菌新技術可避免傳統加工工藝對產品質量帶來的不利影響,並且可提高產品質量,降低生產成本。
在水產製品加工中的應用,在冷凍水產品的凍前處理中,通過臭氧水噴淋殺菌對水制產品的衛生指標可以起到良好的控制作用。
在冷庫中的應用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殺滅微生物—消毒殺菌;二是使各種有臭味的無機物或有機物氧化一除臭;三是使新陳代謝產物氧化,從而抑制新陳代謝。
在食品加工環境替代紫外線消毒燈,被廣泛應用加工環境消毒。
禽類現代工廠化養殖,尤其是養雞生產已到了轉型期,即從普及發展轉為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階段。在轉型期常規的技術已暴露出明顯的弱點。就以養雞生產最關鍵的預防瘟疫和病害的措施來說,必須在技術上找到新的突破口,才能提高生產效益和產品質量。在常規的飼養過程中只是不斷地給雞喂上抗生素和注射疫苗。這些 措施看起來無可非議,但是,卻忽視了飼養過程中平時無時不刻地對場內空氣進行殺菌、消毒、凈化。過多地使用化學藥物會損害了蛋雞的吸鈣機能。蛋雞的吸鈣機能一時受損即使增加含鈣飼料也收效甚微,軟殼蛋不可避免地還要產出。養雞生產過程中不給雞喂抗生素等藥物難以避免瘟疫疾病帶來的損失,餵了抗生素等藥物又影響了產品質量,實在處於兩難狀態。臭氧充注到養殖棚內,首先與禽類排泄物所散發的異臭進行分解反應去除異臭,當異臭去除到一定程度稍聞到臭氧味時,棚內空間的大腸桿菌,葡萄球菌及新城瘟疫、雞霍亂、禽流感等病毒基本隨之殺滅。另外,不可忽視禽類的排泄物散發的胺類氣體給禽類造成的毒害,農村養殖戶冬天在養殖棚直接用煤爐取暖所產生的氧化硫等有毒氣體給禽類造成的危害不可能靠化學藥物來消除。但應用臭氧技術之後,有效地達到凈化作用,進入應用臭氧技術的養殖棚內很直觀地讓人感覺到空氣明顯清新了。
利用臭氧消毒凈化養殖場內空氣的同時,利用臭氧泡製臭氧水供給禽類飲用也是重要的環節。禽類喝了臭氧水可改變禽類腸道微生態環境。臭氧在禽類腸道內減少了以宿主營養為生的細菌數量,減少宿主營養消耗。還使有力分泌的煙粉酶的活性增強。提高了禽類尤其是幼禽對食物營養成分的利用率,增加了幼禽營養供應,促使禽類健康生長。讓禽在喝臭水時相對對地改變了禽類的抗藥性,能有效預防如小雞白痢等腸道疾病。需要的是,臭氧在水中的半衰期是二十分鐘左右,邊制邊喝效果更好。但是分解成化學解化學藥物。供葯與供臭氧水應相隔配套更先進。
通過大量的現場應用對比,臭氧有效地遏制了禽類瘟疫病害的發生,保證禽類的成活率並促進健康生長。養殖戶非常滿意,經濟效益和社會效果顯著。養肉雞一般一個周期為五十天,應用臭氧技術之後可提前一個禮拜,幾乎無因病死亡,雞仔長得特別有精神;蛋雞能保持穩定的產蛋率,而且從對比中發現大有提高。
臭氧是一種無色略帶臭味的氣體,溶於水后就會成為一種強氧化劑,對活細胞有較強的殺滅作用。通過臭氧發生器可將空氣中的氧氣在高壓、高頻電的電離作用下轉化為臭氧,進而在生產中加以利用。筆者利用臭氧發生器在西安周邊溫室大棚開展了施放臭氧防治溫室大棚蔬菜病蟲的試驗示範,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臭氧防治病蟲的優點:
安全高效成本低。臭氧可實現一施多用,同時防治多種病蟲,而且防治費用低。與噴施農藥相比,施放臭氧更為方便、高效、安全,可大大減少農藥的使用量,避免菜農施用高毒、高殘留農藥,從而降低用藥成本;無公害。臭氧在乾燥的空氣中不穩定,可很快分解還原為氧氣,因此在植株內及果實中無污染、無殘留,是實現無公害蔬菜生產的一條重要途徑;提質增產。經試驗,溫室番茄使用臭氧后畸形果明顯減少,產量增加20%左右,且果實個大、著色好、口感好。
使用方法:
種子處理。將臭氧氣體導入清水中並不斷攪拌,10分鐘后即製得臭氧溶液。將種子倒入其中浸泡15-20分鐘,可殺滅種子表面的病毒、病菌及蟲卵;溫室大棚病蟲防治:熏棚消毒。定植前10天可結合高溫悶棚利用臭氧發生器將臭氧集中施放於棚內,施放時間以不少於2小時為宜;防治苗床病蟲。先將苗床封嚴,每10平方米每次施放1分鐘,並密閉熏蒸10分鐘,然後再通風30分鐘;設施蔬菜定植后的病蟲防治。定植緩苗后,每畝棚室持續施放臭氧7-10分鐘,再密閉熏蒸15-20分鐘,然後通風30分鐘。無病蟲的棚室每5-7天施放1次,連續施用5次,每經2-3次施放時間再增加5分鐘,直到每畝每次增至25分鐘。熏蒸時間也同樣每經2-3次增加5-10分鐘。經試驗證明,臭氧對番茄灰霉病、葉霉病、早疫病、晚疫病,黃瓜霜霉病、疫病等以及溫室白粉虱、潛葉蠅、蚜蟲等病蟲防治效果較好。但對棚室土壤中的病蟲,由於臭氧氣體滲入土中的量太少,濃度也太低,故沒有作用。
注意事項:
合理確定施放量及熏蒸時間。臭氧施放量及閉棚熏蒸時間要根據不同作物及其生長時期進行適當的調整。一般成株期的作物與苗期作物相比,對臭氧的適應性更強。生產中如果臭氧施放量過大或棚室熏蒸時間過長,輕者會導致大棚蔬菜葉片及花朵中毒乾枯,重者會引起植株死亡。隨著植株生長,施放量與熏蒸時間可逐漸增加,以達到既可防治病蟲又不傷害蔬菜作物的目的。釋放時應盡量保證均勻,且噴氣口不能直接對著蔬菜,應該距蔬菜植株0.8-1米以上。熏蒸時間到達后應及時通風,一般通風時間不能少於30分鐘;溫度和濕度調控。臭氧施放時棚室內溫度應保持在10-30℃範圍內,在空氣濕度較大的情況下防治效果會更好;棚室熏蒸時嚴防人畜進入,以免引起中毒或出現其他不良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