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棣縣

山東省濱州市轄縣

無棣(dì)縣,隸屬於山東省濱州市,位於山東省最北部,地處沿海,東北瀕臨渤海灣,東南連沾化區,南靠陽信縣,西接德州市的慶雲縣,北以漳衛新河為界與河北省的海興縣、黃驊市為鄰。介於北緯37°4′—38°16′,東經117°31′—118°04′之間,總面積1961平方千米。

無棣縣是京津塘和山東半島兩大經濟區的交匯點,素有“冀魯樞紐”和“齊燕要塞”之稱。是黃河三角洲綜合開發的重點區域,也是“海上山東”建設的前沿陣地。

2018年,無棣縣下轄2個街道、10個鎮,戶籍總人口45.61萬人,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為290.0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2.8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132.3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114.9億元,次產業結構為14.8:45.6:39.6。第二批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2020年,常住人口為432311人。

2019年11月,被命名為“四好農村路”全國示範縣。

2020年6月30日,列為“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歷史沿革


無棣縣
無棣縣
新石器時代縣境內有人類聚居,有東李遺址、韓家窯遺址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有西小王鄉王家墳村出土的新石器時期磨製石斧。原始社會後期華夏、東夷、苗蠻三大部落集團時期,屬於東夷集團。有唐虞時期無棣山(碣石山)、有大禹治水之導河無棣水(無棣溝)。
夏縣境為兗州之域。“九河入海處當屬兗州”。《禹貢》載:“濟水、河水之間一帶是兗州。”
商縣境屬薄姑(又名亳姑、蒲姑)國地,治所在博興縣境內。
西周縣境為無棣邑,因境內有無棣山、無棣水而得名。周滅商,姜太公封齊君建國於營丘。無棣邑為齊國北疆、漁鹽之區,是華夏古老城邑之一。《左傳》載:“賜我先君履,東至於海,西至於河,南至於穆陵,北至於無棣。”清《海豐縣誌》載:“今之武樂慶鹽皆其舊境。”《寧津縣誌》載:“周,寧津屬無棣邑。”《鹽山縣誌》載:“周安王二十三年(公元前379年),鹽山縣為無棣地。”
春秋戰國無棣邑,為齊國地。《史記》載“桓公二十三年(公元前663年),救燕返國,燕庄公遂送桓公入齊境。桓公曰‘非天子,諸侯相送不出境……’於是分溝(無棣溝)割燕君所至與燕國”。自此無棣溝以北地區劃歸燕國,溝為齊燕國界。
秦縣境為厭次縣,初屬齊郡,后屬濟北郡。秦始皇以東有天子氣,乃東巡以厭(讀壓)之,次舍於此,而得名,治所在今惠民縣桑落墅北。楚、漢戰爭時期,縣境為漢將韓信所據,築有韓信屯兵的信陽城,位於信陽鄉車裡村。
西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縣境置陽信縣,屬渤海郡,治所在信陽鄉車裡村信陽城。新朝渤海郡改迎河郡,隨屬之。
東漢縣境初屬青州平原郡富平縣,永平五年(62年)改為厭次縣,延光元年(122年)改屬冀州渤海郡陽信縣,延康元年(220年)陽信縣改屬青州樂陵郡。
魏晉縣境屬冀州樂陵國陽信縣。晉末國改郡,為樂陵郡陽信縣。
東晉十六國縣境為陽信縣地,晉咸和二年(327年)屬後趙。晉太和元年(366年)屬前燕。晉太元七年(382年)屬前秦。晉太元二十年(395年)屬後燕。晉義熙五年(409年)屬魏。
南北朝縣境為陽信縣,南朝宋屬冀州樂陵郡,后屬北魏青州樂陵郡。北魏熙平三年(517年)冀、瀛州並為滄州,陽信改屬滄州樂陵郡。後為東魏、齊地。高齊天保七年(556年)厭次省併入陽信縣,陽信縣移治馬嶺城(今惠民縣),為附廓縣。
隋無棣縣,開皇六年(586年)析陽信縣北部、饒安縣東部置,屬棣州,治慶雲縣於家店村。大業二年(606年),棣州改滄州,屬滄州。大業八年(612年)廢州置郡,屬渤海郡。
無棣縣建築
無棣縣建築
唐無棣稱上縣,屬渤海郡。貞觀元年(627年)省併入陽信縣。貞觀八年(634年)復置。天寶元年(742年)滄州改稱景城郡,乾元元年(758年)復稱滄州,無棣隨屬。太和二年(828年)划屬棣州,不久復屬滄州。
後梁、後唐、後晉、後漢無棣縣,屬河北道滄州。
後周無棣縣,隸屬河北東路滄州保順軍。後周顯德六年(959年),置保順軍於無棣縣東南二十里,治所在信陽鄉城角村,軍如下州,轄無棣一縣。
北宋無棣縣,於治平元年(1064年)移治保順軍城,稱望縣,即縣治置軍使。大觀二年(1108年),屬滄州景城郡保順軍。
今無棣縣,屬河北東路滄州保順軍。天會四年(1126年),金兵占滄州,無棣縣入金。泰和三年(1203年),保順軍廢,無棣屬河北東路滄州。
元無棣縣,屬河北東路滄州。元世祖至元二年(1265年、南宋咸淳元年),無棣省並樂陵,以縣治入濟南之棣州,尋復置。是年,析無棣為東西二縣,縣境為東無棣屬棣州,治信陽鄉城角村。西無棣縣隸滄州,即今慶雲縣,治於家店村。
明海豐縣,屬武定州。洪武四年(1371年),無棣縣省並。明史載:洪武初州縣俱廢,洪武六年(1373年)六月,置海豐縣(另舊縣誌載:明建文四年九月初四無棣改海豐),以縣境有海豐鄉,西北有海豐場取名,初屬濱州,后屬樂安州。宣德元年(1426年)樂安州改武定州,隨屬之。
清海豐縣,屬山東省濟東泰武臨(濟南)道武定府。雍正二年(1724年),武定州改為直隸州。雍正十二年(1734年),武定州升為府,隨屬。
無棣夜色
無棣夜色
中華民國無棣縣,屬濟南道。1913年2月,海豐縣屬山東省岱北道。1914年6月,海豐復稱無棣縣,屬濟南道。1925年10月,改屬武定道。1928年,廢道直屬山東省。1938年2月,無棣縣抗日民主政府成立,由冀魯豫省代管。1939年7月,無棣縣第二屆抗日民主政府成立,隸屬冀南行政區第六督察專員公署。1945年9月,無棣縣解放,無棣縣屬渤海區第四專區,治無棣城。是年10月,遷水灣街,11月,遷信陽城。1947年初,遷車鎮小高村。1949年7月,第四專區改墾利專區,無棣屬之。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后,1949年10月6日,縣政府遷無棣城。1950年5月,渤海區及所轄專區撤銷,改屬惠民專區。1958年10月,惠民專區與淄博市合併,屬淄博專區。1959年1月,陽信縣併入無棣縣。1961年,專區與縣恢復原建制,屬惠民專區。1992年3月,惠民地區改濱州地區。2001年1月,濱州地區改濱州市,無棣隨屬。
附:1938年3月,日本侵略軍成立偽“山東省公署”,全省劃分為4道2市,無棣縣屬“魯北道”。1940年7月,全省改設10道,無棣屬武定道。1945年,日軍撤離無棣,偽行政區廢除。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無棣縣風光
無棣縣風光
無棣縣地處山東省北部,介於北緯37°4'~38°16',東經117°31'~118°04'之間,東北瀕臨渤海灣,東南連沾化區,南靠陽信縣,西接德州市慶雲縣,北以漳衛新河為界與河北省滄州市海興縣、黃驊市為鄰。南北最長70千米,東西最寬60公里,版圖面積2089.77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無棣縣地貌屬華北平原魯西北泛濫平原。地勢西南高、東北低。最高點在海豐街道西部,高程8米(黃海高程,下同),以萬分之一的坡降向東北傾斜。沿海的大口河,高程為1.9米;沿海的三里台、五里台高程僅1米左右。境內自西南向東北依次為黃泛平原、濱海平原和渤海灣海岸。縣境北部黃泛平原和濱海平原的分界線上有濱州市黃河以北唯一的一座山丘——碣石山。

氣候特徵

無棣縣屬北溫帶東亞季風區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乾濕明顯。春季多風乾燥,夏季濕熱多雨,秋季天高氣爽,冬季長而干寒。春季(3月—5月)暖空氣開始活躍、增強,冷暖空氣相互消長,高壓系統移動頻繁,引起氣候多變,降雨較少,只佔全年降水量的13.7%。3月份平均氣溫6.9℃,到5月份可升到20.1℃。由於風大雨少,蒸發快,經常出現春旱。夏季(6月—8月)溫度最高,濕度最大,降水最多。夏初盛刮西南風,常出現溫度高、濕度小、風速大的“乾熱風”天氣。6月下旬(或7月上旬)到8月底(或9月初)為雨季,雷雨天氣較多,易出現暴雨和冰雹,降水量佔全年降水量的68.7%。也偶有夏旱的年份,稱為伏旱。秋季(9月—11月)北方的冷空氣開始活躍,降水量佔全年的15.1%,主要集中在9月。從10月份起,秋高氣爽、能見度高,晝夜溫差大。秋末,冷空氣不斷入侵,溫度急劇下降,偏北大風增多,冬季季風氣候逐漸明顯。冬季(12月—翌年2月),盛刮西北風或東北風,氣候乾燥寒冷,河流冰封,大地凍結。1月份為全年最冷月份,降水(主要是降雪)量最少,只佔全年降水量的2.5%。

水系水文

無棣縣境有漳衛新河、馬頰河、德惠新河3條幹流河道,支流河道11條,其中發源於外地區的6條,發源於縣境內部的8條。自西北向東南依次分屬於衛運河、馬頰河、徒駭河3個支系,統屬山東海河水系。主要河流有:漳衛新河、馬頰河、德惠新河、秦口河—套爾河、青坡溝、朱龍河、小米河、郝家溝。

氣候

無棣縣屬北溫帶東亞季風區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乾濕明顯。春季多風乾燥,夏季濕熱多雨,秋季天高氣爽,冬季長而干寒。春季(3月—5月)暖空氣開始活躍、增強,冷暖空氣相互消長,高壓系統移動頻繁,引起氣候多變,降雨較少,只佔全年降水量的13.7%。3月份平均氣溫6.9℃,到5月份可升到20.1℃。由於風大雨少,蒸發快,經常出現春旱。夏季(6月—8月)溫度最高,濕度最大,降水最多。夏初盛刮西南風,常出現溫度高、濕度小、風速大的“乾熱風”天氣。6月下旬(或7月上旬)到8月底(或9月初)為雨季,雷雨天氣較多,易出現暴雨和冰雹,降水量佔全年降水量的68.7%。也偶有夏旱的年份,稱為伏旱。秋季(9月—11月)北方的冷空氣開始活躍,降水量佔全年的15.1%,主要集中在9月。從10月份起,秋高氣爽、能見度高,晝夜溫差大。秋末,冷空氣不斷入侵,溫度急劇下降,偏北大風增多,冬季季風氣候逐漸明顯。冬季(12月—翌年2月),盛刮西北風或東北風,氣候乾燥寒冷,河流冰封,大地凍結。1月份為全年最冷月份,降水(主要是降雪)量最少,只佔全年降水量的2.5%。

自然資源


水資源

地表水
據白鶴觀水文站實測,無棣縣年均徑流量為1.21億立方米,特枯水年僅121萬立方米。過境客水主要通過德惠新河、馬頰河入境。漳衛新河為兩省界河,計其1/3水量,入境徑流量總計10.35億立方米。連同當地年均徑流量、引黃流量,地表徑流量共12.52億立方米,除工程攔蓄5077萬立方米,用於農田灌溉及其他各業外,有12億立方米地表淡水白白泄入渤海。
地下水
無棣縣地下淺層淡水埋藏量甚少。底界面埋深4—40米的分佈面積為155.3平方千米,僅佔全縣總面積的7.9%,其中宜井面積72.3平方千米,主要分佈在無棣、信陽、車鎮、小泊頭、河溝、龐家集等鄉鎮;沿海貝殼堤(無影山、大口河、季家堡子)和水溝堡亦有少量淡水資源分佈,為沿海漁民所利用。地下深層淡水埋深在400米以下,含碘、氟量較高,大多不宜飲用。

礦產資源

石油、天然氣
主要分佈在套爾河以西、車鎮鄉以東、佘家巷鄉以北、柳堡鄉閻家村以南,方圓100平方千米的下第三系地層里。自1968年6月以來,勝利油田在縣境已完成探井74眼,多數見油氣層,一般日產原油20噸,最高日產50噸,車古53井日產天然氣45000立方米。儲量正在勘查中。
建築石料
大山和大山鎮駐地以北地下廣布玄武岩,石質優良,儲量192.1萬立方米。
煤炭
主要分佈在常家鄉一帶下第三系孔店組地層里,為義和庄含煤區的一部分,己探明含煤總面積236.2平方千米,總儲量25.11億噸,埋深1000—2000米,屬太原群煤,因埋藏較深,當前無法開採,僅是一種潛在資源。
岩鹽
埋深200—1000米,儲量待查。石膏主要分佈在常家窪子一帶。石膏層在下第三系沙四段,因與灰質同時沉積,常見的是石膏灰岩、灰質石膏岩等。石膏含量、質量向凹陷深處變多變好。儲量待查。
貝殼
無棣縣境沿海一帶有兩條貝殼堤:一條從大口河經旺子、趙沙子至套爾河入海口,長約15千米,平均寬80米,深13米;另一條貝殼堤從埕口鄉的邢家山子經黃瓜嶺、馬山子至楊家莊子,民20千米,寬100—500米。據魯北化工總廠門口的鑽孔揭示,該貝殼堤位於地表以下1.38米,厚2.95米。除此之外,岔尖等地受春、秋季節風暴潮和夏季颱風的影響,淺海和潮溝中的貝殼不斷被搬運上來,正在發育為新的貝殼堤。貝殼堤主要由貝殼及其碎片組成,含少量細沙、粗沙和植物碎屑。貝殼表面光滑,含泥沙較少,據分析氧化鈣佔54%。三氧化二鐵佔0.06—0.12%,是生產白色硅酸鹽水泥的優質原料,也是生產配(混)合飼料的原料之一,儲量達1.6億噸。

風能資源

無棣縣風能資源極為豐富。縣境西南部縣城一帶年均風速3.6米/秒(3級),除7—10月份月均風速不足3.3米/秒(2級)外,其餘各月均在3.4米/秒(3級)以上,3—5月份有些年份達5.5米/秒(4級)以上。縣境東北部馬山子一帶由於臨近渤海,村落稀疏,樹木極少,風速較無棣鎮高一級。年平均4.5米/秒(4級),各月平均風速均在3.7米/秒(3級)以上,4—5月份平均5.5米/秒以上。

地熱資源

無棣縣車鎮凹陷東部2000米深處,溫度達114℃,主要和附近第四紀火山活動有關,面積尚未探明。另外在埕口以東、馬山子以北的沿海地帶800米以下,有30℃以上的熱水資源,儲量極豐,均有待開發利用。

植物資源

木本植物
杜梨苦楝檉柳(紅荊子)、野貓牙、棘(酸棗)、羅布麻(茶棵子)、拘杞、紅姑娘棵、海葚子棵等。
草本植物
種類繁多,其中掃帚菜飛反枝莧(人青菜)、野苜蓿野綠豆(胡綠豆)、麥蒿、小薊青青菜)、苦菜灰菜、屈屈菜、蒲公英(婆婆丁)、馬齒莧(馬莖菜)、羊羔子菜(羊角菜)、羊樹苗等可以食用;黃蓿菜、蒿子、蒼耳的種子可以榨油;艾蒿、茵陳(白蒿)、地黃(酒布袋棵)、蒼耳、麻黃、牽牛、蘆葦、茅草、旋覆花、馬藺(馬連)、瓦松、車前(荷包菜)、洋金花、芙子苗、菟絲子(菟魯絲)、鵝不食草(野芫荽)、老鴰瓢(白首烏)、蒺藜、節節草、扁蓄可以入葯;香草、馬唐、馬絆草、蘆草、浮萍、扎菜、小薊、米口袋、野芝麻、野子、野苜蓿、野綠豆、野苘、吐魯酸、熱草、白草、蔓子草、狗尾草、虎尾草、打碗花、草木樨、旱稗用作飼草;蘆葦、蒲草、馬絆草還是工業、手工業原料。
海水浮游植物以硅碟類中的圓篩藻為最多,談水浮游植物多為藍穰門的平裂藻和硅藻門的針桿藻。

動物資源

獸類
有黃鼠狼(黃鼬)、刺蝟、灌、狐(狸子)、野兔、老鼠、地松鼠大眼賊)、艾虎(土狗)、蝙蝠等。
鳥類
已發現48種,隸屬9目、22科、36屬。
食鼠類有短耳鴞(貓頭鷹)、銀鷗(魚鷹)等。
食蟲類有白領鵠(竄竄雞)、鳳頭麥雞(阿蘭)、普通燕鵠(土燕)、石鵠(花頭鷹)、黑翅長腳鷸(長腿)、黑尾鷗紅嘴鷗、白翅浮鷗(以上三種俗名“魚鷹”)、灰掠鳥(拉嘴)、棕眉柳鶯(黃雀)、禿鼻烏鴉(黑老鴰)、灰鷚鷦、灰背鶇、白骨頂(骨頂)、白尾鷂(鷹)、喜鵲(野鵲)、綠啄木鳥(花打鑿)、斑啄木鳥(臊打呼)、家燕等,其中普通燕鵠、白翅浮鷗、白尾鷂均為煌蟲天敵。食穀食草籽鳥類有黑尾塍鷸(水扎子)、金翅雀、麻雀、豆雁翹鼻麻鴨、鵪鶉(米雞子)、燕雀、蒼鷺等。
喜食水生動物的鳥類有澤鷸、鶴鷸青腳鷸紅腳鷸白腰草鷸、尖尾濱鷸、紅腹濱鷸、烏腳濱鷸、小杓鷸(以上九種俗名均為“水扎子”)、大杓鵲、白腰杓鷸(以上兩種俗名“還水”)、扇尾沙錐、大沙錐(以上兩種俗名“水雞”)、蠣鷸(紅嘴)、白額燕鷗、普通燕鷗(以上兩種俗名“魚鷹”)等。還有國家二級保護珍禽大天鵝、三級保護珍禽白頭鶴、大鴇(卜)等。
爬行類
有蛇、晰踢、壁虎等。另外還有兩棲動物青蛙、蟾蜍等。
昆蟲類
農業害蟲天敵資源分屬昆蟲綱蛛形綱,共10目、14科、124種,昆蟲綱以膜翅目居多,蛛形綱以蜘蛛目居多。藥用昆蟲有蠍子、蜈蚣、地鱉(土鱉)、蚯蚓、螻蛄(糞蟲子)、斑蟊、黃蜂(馬蜂)、土蜂、蟬(老蛸蛸)、蝗蟲(螞蚱)、蟋蟀(促織兒)、螳螂(刀螂)、蜘蛛、馬陸(馬連蟲)。
水生動物
分淡水、海水兩大類。其中淡水類有淡水魚8目、14科、31屬、35種,鯉科佔19種,其中鰱、鱅、鯉、草魚、團頭魴等均屬養殖魚類;淡水蝦、蟹主要有沼蝦、中華絨鰲蟹等。淺海及河口海、淡水交匯區有魚類27科、85種,80年代構成捕撈對象的主要有青鱗魚(青皮子魚)、斑鯽(鼓眼、氣泡魚)、黃鯽(麻口、白片)、河刀魚、梭魚(紅眼)、鱸魚(鱸子)、棘頭梅童魚(大頭星)、黃姑魚(銅鑼魚)、舌鰨(鰨目)、銀魚(麵條魚)、尖尾蝦虎魚、狼蝦虎魚(以上二種俗名“油光”)等。蝦蟹類40餘種,構成捕撈對象的有對蝦(大蝦)、脊尾白蝦(青蝦)、中國毛蝦(蝦蝦、小白蝦)、長額刺糠蝦、三疣梭子蟹、絨毛細足蟹、天津厚蟹(明嘟嚕子)、三齒厚蟹(黃眼蟹)、日本大眼蟹(臊嘟嚕子)等。貝類近40種,主要經濟貝類有文蛤、縊蟶(蟶子)、四角蛤、牡蠣(蛤蠣)、毛蚶毛蛤蚶子)等。低值貝類有光滑蘭蛤(海沙子)等。其他水生動物還有海蜇烏賊、海龜、海豚、海豹、豐年蟲以及淡水中的鱉等。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9月,無棣縣解放,設6個區,以數字命名。1947年,增至11區,以集鎮命名。
1949年9月,全縣轄城關、信陽、車鎮、大山、泊頭、小山、柳堡、水灣、石廟、龐家集、埕口11個區,轄105個鄉。
1957年2月,撤區劃32個鄉鎮。
1958年9月,調整為13個人民公社。
1959年1月,陽信併入無棣縣,全縣轄26個公社,改用集鎮命名。4月,設岔尖漁業社。
1961年10月,無棣陽信分縣,各歸其建。
1963年12月,全縣設10區56個小公社。
1964年10月,辛集區(含6個公社)和埕口區楊埕公社划屬河北省,全縣轄9區1個縣屬漁業公社。
1968年11月,撤區設17個農業公社,1個漁業社。
1984年5月,撤公社設3鎮15鄉。
1990年,全縣轄濱州港開發區,無棣、大山、水灣、小泊頭4鎮,信陽、車鎮、大楊、梁鄭王、埕口、柳堡、馬山子、東風港、常家、西小王、佘家巷、鄧王、龐家集、河溝14鄉,71個管理區(辦事處),592個行政村。
1994年10月,埕口鄉、馬山子鄉改鎮。
1997年2月,河溝併入無棣鎮,龐家集併入水灣鎮,梁鄭王併入小泊頭鎮,東風港併入馬山子鎮,大楊併入車鎮鄉,常家併入柳堡鄉,鄧王併入佘家巷鄉,加之未調鄉鎮大山鎮、埕口鎮、信陽鄉、西小王鄉,全縣轄6鎮5鄉60個辦事處593個行政村。
2005年7月,大山鎮改碣石山鎮
2007年,全縣轄6鎮5鄉593個行政村。
2010年4月2日,市級濱州北海新區成立。同日,馬山子鎮交由北海新區代管;5月21日,經省政府批准,整建制撤銷無棣鎮,以其原行政區域及信陽鄉部分行政區域設立海豐街道棣豐街道。整建制撤銷柳堡鄉、車鎮鄉,設立柳堡鎮、車王鎮(車鎮鄉更名為車王鎮)。9月29日,經省政府批准,濱州北海新區升級為省級濱州北海經濟開發區,馬山子鎮則由升格后的北海經濟開發區代管。
至2010年底,全縣有2個街道、6鎮3鄉,即:海豐街道、棣豐街道、水灣鎮、碣石山鎮、小泊頭鎮、埕口鎮、車王鎮、柳堡鎮、信陽鄉、西小王鄉、佘家巷鄉。
2011年9月14日,經省政府批准,整建制撤銷佘家巷鄉,設立佘家鎮(佘家巷鄉更名為佘家鎮)。
2011年底,全縣有2個街道、7鎮2鄉,即:海豐街道、棣豐街道、水灣鎮、碣石山鎮、小泊頭鎮、埕口鎮、車王鎮、柳堡鎮、佘家鎮、信陽鄉、西小王鄉。
2012年9月,經省政府批准,整建制撤銷信陽鄉,設立信陽鎮。
2013年12月,經省政府批准,整建制撤銷西小王鄉,設立西小王鎮。
至2016年底,全縣有2街道9鎮,即:海豐街道、棣豐街道、水灣鎮、碣石山鎮、小泊頭鎮、埕口鎮、信陽鎮、車王鎮、柳堡鎮、西小王鎮、佘家鎮。共有569個行政村。

區劃現狀

2018年,無棣縣下轄2個街道、10個鎮。無棣縣人民政府駐棣豐街道。
統計用區劃代碼名稱
371623001000棣豐街道
371623002000海豐街道
371623101000水灣鎮
371623102000碣石山鎮
371623103000小泊頭鎮
371623104000埕口鎮
371623105000馬山子鎮
371623106000車王鎮
371623107000柳堡鎮
371623108000佘家鎮
371623109000信陽鎮
371623110000西小王鎮

人口民族


2018年末,無棣縣戶籍總人口45.61萬人,增長0.8%。全年出生人口5770人,其中二孩出生3637人,占出生總數的63.0%。人口自然增長率為7.96‰。
2021年6月11日,濱州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公布,無棣縣常住人口為432311人。

政治


代縣長:鄭振亮

經濟


綜述

2018年,無棣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為290.0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7.1%,位列全市第5位。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2.8億元,增長3.0%;第二產業增加值132.3億元,增長9.2%;第三產業增加值114.9億元,增長5.8%。三次產業結構為14.8:45.6:39.6。
固定資產投資
2018年,無棣縣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項目233個,其中5000萬元以上項目95個。全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長7.1%,列全市第3位。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長88.7%;第二產業增長11.1%,其中工業技術改造投資增長18.0%;第三產業投資下降2.7%。投資結構為6.0:50.8:43.2。
財稅收支
2018年,無棣縣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5.4億元,同口徑增長4.1%。其中稅收收入12.3億元,增長11.0%,佔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79.8%;非稅收入3.1億元,下降16.6%。分稅種看,增值稅增長28.8%,企業所得稅增長24.8%,個人所得稅增長36.9%。全年實現稅務系統收入22.6億元,增長16.8%,列全市第3位。
人民生活
2018年,無棣縣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038元,增長7.0%,其中工資性收入20934元,占可支配收入61.5%;人均消費支出21541元,增長4.3%,其中食品煙酒消費5299元,居住消費3920元,分別占消費支出的24.6%、18.2%。
2018年,無棣縣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555元,增長7.7%。其中工資性收入8343元,占可支配收入的50.4%;家庭經營凈收入6097元,占可支配收入的36.8%。農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1232元,增長7.8%,佔總支出的43.4%。其中食品煙酒類、居住類2850元、2103元,分別占消費支出的25.4%、18.7%。醫療保健類、交通通信類增長較快,分別增長15.9%、13.4%。

第一產業

2018年,無棣縣實現農林牧漁業增加值47.6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3.9%。其中農業16.7億元,增長0.2%;林業0.5億元,增長5.3%;畜牧業8.5億元,增長8.8%;漁業17.0億元,增長2.4%;農林牧漁服務業4.9億元,增長13.2%。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分別新增16家、14家、8家。全縣新增土地流轉7.8萬畝,標準化生產基地發展到45萬畝,“三品一標”認證達到36個,新增“中國好糧油”示範企業2家,2家企業入選省知名農產品品牌。成立了棉花生產院士顧問辦公室,合作共建黃河流域萬畝棉花全程機械化示範基地。
種植業
2017年,無棣縣糧食播種面積73.7萬畝,糧食總產30.4萬噸,分別比上年增長21.6%、24.4%。其中小麥播種面積32.2萬畝,總產12.9萬噸;玉米播種面積38.4萬畝,總產16.8萬噸。全年棉花播種面積12.3萬畝,棉花總產0.8萬噸,分別比上年減少46.1%、46.4%。
畜牧業
2018年,無棣縣生豬出欄29.4萬頭,家禽出欄5407.7萬隻,分別比上年增長24.1%、22.7%;牛出欄4.4萬頭,羊出欄17.4萬隻,分別比上年減少15.3%、5.9%。全年肉類總產量11.7萬噸,比上年增長17.0%。其中豬肉產量2.6萬噸,禽肉產量7.9萬噸,分別增長24.7%、21.0%。

第二產業

工業
2018年,無棣縣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398.2億元,增長15.0%。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累計增長13.9%,比上年提高7.4個百分點,列全市第4位。分行業看,全縣21個行業大類中有12個行業實現正增長。其中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增長26.9%,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增長18.3%。工業品產銷總體平穩,產銷率為98.4%。全年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85.7億元,增長11.1%;利潤總額15.8億元,下降6.5%;利稅總額25.3億元,增長14.9%。利潤率為4.8%,比同期下降0.2個百分點,利稅率為6.1%,下降0.3個百分點。全年完成技改投資55億元,化學品鋁、鈦白粉、環氧丙烷產能分別由原來的30萬噸、10萬噸、32萬噸,提升到80萬噸、15萬噸和62萬噸。
建築業
2018年,無棣縣資質以上建築業企業28家,其中二級及以上13家。完成建築業總產值17.0億元,下降11.4%;實現工程結算收入19.7億元,下降0.5%。房屋建築施工面積152萬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積42萬平方米。

第三產業

國內貿易
2018年,無棣縣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1.5億元,增長7.8%,列全市第3位。其中限額上消費品零售總額11.0億元,增長9.0%,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10.8%。從消費形態看,商品零售額增長9.5%,餐飲收入增長6.1%。從限額上單位統計的20大類商品銷售看,有18類實現增長。與民生相關的基本生活類商品穩固增長,其中糧油、食品類和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分別增長9.8%、18.2%。文化信息類商品消費穩步加快,其中體育娛樂用品增長14.2%,文化辦公用品增長13.9。消費升級類商品較快增長,其中汽車類增長21.6%,通訊器材類增長18.2%,金銀珠寶類增長14.8%。
對外經濟
2018年,無棣縣實現出口總額9.0億元,增長24.7%,列全市第3位。
房地產業
2018年,無棣縣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26.0%。其中住宅投資增長31.2%。住宅投資占房地產開發投資的比重為87.0%。商品房銷售面積下降,比上年同期下降7.6%。
旅遊業
截至2018年末,無棣縣累計創成4A級景區2家、3A級8家、2A級2家、省級旅遊強鎮7個、旅遊特色村16個,創成省級工農業旅遊示範點13個,創成省級農家樂、精品採摘園12處。先後獲得省級旅遊綜合改革試點縣、好客山東旅遊創新示範縣、全省鄉村旅遊示範縣、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單位等四個省級以上榮譽。
金融業
截至2018年末,無棣縣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餘額222.1億元,較上年增加7.5億元,較上年增長3.5%。其中住戶存款餘額134.4億元,較上年增加12.2億元,較上年增長10.0%;年末本外幣貸款餘額173.9億元,較上年增加13.5億元,較上年增長8.4%。

文化


地方特產

無棣縣栽培棗樹歷史悠久,始於夏商,盛於唐代,被譽為“華夏棗都”。有棗面積115萬畝,棗樹4100萬株,其中小棗樹2720萬株,冬棗樹1380萬株,年產小棗(干)4500萬千克,冬棗3000萬千克。是國家林業局命名的“中國棗鄉”。無棣金絲小棗因氣候條件、地理位置特殊,品質獨特而馳名,在2002年全國紅棗交易會上評為金獎。含糖量70—80%,1千克鮮棗含維生素C的總量為5460毫克。還含有維生素A1、B2(核黃素)、B1(硫胺素)和尼克酸、鈣、磷、鐵、胡羅卜素等。
也稱“德州驢”,主產無棣縣。早在清乾隆年間,無棣農民常用驢運鹽去德州地區進行鹽畜交易,德州就成為無棣驢的集散地,“德州驢”之名由此而來。其體型高大,肌肉發達,形體勻稱而健壯,頭頸高昂,面直口齊,眼大有神,背腰平直,肋骨拱圓,腹部充實,關節明顯。按毛色分,有“三粉”和“烏頭”兩大類。其生長發育快,驢駒一歲時,體高、體長即達到成年的85%以上;3歲時,發育基本完成,一般體高140厘米,體長141厘米。體重一般在311千克左右。
梭子蟹
俗稱“螃蟹”。在眾多海產中,以其肉鮮味美,堪稱“海鮮一絕”。梭子蟹營養豐富,蟹肉中維生素A的含量較高,還有蛋白、脂肪、糖、鈣、磷、鐵等其他營養物質,是渤海中經濟量高,產量最大的經濟蟹類。蟹肉不僅供食用,還可供藥用,有清熱、散血、滋陰的功效。

交通


2018年,無棣縣路網提檔升級工程開工160千米,大中修工程完工140千米,危橋改造工程完工14座,客運站點建成97個。重點實施了疏港路綠化改造和大濟路綠化提升工程,基本實現農村公路綠化全覆蓋、疏港路“綠起來”、大濟路“美起來”目標。獲評全省首批、全市首個省級“四好農村路”示範縣稱號。

社會


教育事業

2018年,無棣縣新建、擴建中小學34所,現投用31所,新增加班數426個,新增加學位20670個。新建農村幼兒園12所,完成投資1520萬元。2018年9月,完成三處高中學校均衡師資、生源,城區義務教育學段學校師生整體划轉分流,海豐街道中學撤併、海豐街道小學和聾校搬遷等工作。

文化事業

2018年,無棣縣村(社區)綜合性文化中心建設實現全覆蓋。一年來開展各種展覽、微信展等活動21次,6000餘人次參加了活動。縣博物館、馮安邦紀念館、吳式芬紀念館、張鎛紀念館以及非國有博物館北海翰苑博物館全力做好免費開放工作,累計接待社會各界人士達46萬人次。

衛生事業

截至2018年末,無棣縣共有各類衛生機構24個(不含村衛生室),其中醫院9個,衛生院9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個。各類衛生機構共有衛生技術人員1925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875人,註冊護士791人。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走在全市前列,成立公立醫院管理委員會,2個縣域醫共體健康運行。

社會保障

2018年,無棣縣城鎮職工養老、城鎮職工醫療、工傷、生育、失業五項社會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到4.1萬人、4.0萬人、2.7萬人、1.9萬人、2.9萬人。全縣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人數為22.6萬人,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為38.4萬人,基本實現應保盡保。

社會福利

2018年,無棣縣銀齡安康和民生災害救助工程實現全覆蓋,為全縣9萬餘名老年人購買意外傷害險,為全縣44.76萬人購買民生災害救助綜合保險。全縣城鄉居民低保標準由2017年每人每月525元、350元分別提高到555、380元。全年實施特困家庭救助104戶、166.7萬元,醫療救助3063人、294.5萬元。全縣城鄉低保對象6525人,其中農村低保對象6268人。

脫貧攻堅

2018年,無棣縣893貧困人口穩定脫貧,18個扶貧工作重點村摘帽。各級財政專項扶貧資金1206.1元,精準用於貧困人口。發放小額扶貧信貸11269.4萬元,覆蓋2254名貧困群眾。扶貧產業項目實現收益1546.0萬元,覆蓋全部14526名貧困群眾。大病醫療商業補充保險報銷2703人次、232.4萬元。對520戶貧困戶危房進行改造,幫扶各學齡段學生2348人次、發放助學金212.6元,不斷提高貧困群眾獲得感。

環境保護

2018年,無棣縣建成水質自動監測站6座、空氣自動監測站11座。畜禽糞污處理配建工程全面完成。實施清潔取暖改造12571戶,超額完成上級下達任務。西小王鎮生物質取暖改造實現全覆蓋。全縣二氧化硫、二氧化氮、PM10、PM2.5同比改善23.3%、5.2%、17.1%、15.9%。

安全生產

2018年,無棣縣共發生各類生產安全事故4起,死亡4人,同比分別下降20%、33%,沒有發生較大以上安全事故。共檢查生產經營單位5131家次,查處隱患6620條。68家企業完成雙重預防體系建設。

旅遊


貝殼堤景區
山東首批八大原生態旅遊景區,位於無棣的最北部、渤海灣西南岸,有“山東北極點”之稱。這兩條貝殼堤島總長133千米、總儲量達3.6億立方,無論是深埋地下的,還是裸露地表的,貝殼含量幾乎達到100%。基本處於未開發狀態,人為干擾較小,保護完整,是世界少有的生物質海岸,形成了獨特的潮間帶生態濕地系統,擁有種類繁多的海洋資源,豐富的濕地動植物資源和人文資源。
貝殼堤是東北亞內陸和環西太平洋鳥類遷徙的中轉站和越冬、棲息、繁衍地,是研究黃河變遷、海岸線變化、貝殼堤島的形成等環境演變以及濕地類型的重要基地。自然保護區有鳥類達45種,主要有一級保護動物大鴇、白頭鶴,二級保護動物大天鵝、灰鶴短耳鴞等;有形成貝殼堤島的物源文蛤、藍蛤、牡蠣等貝類軟體動物30餘種以及種類繁多的海洋動植物;有濱海濕地植物如珍稀瀕危植物野大豆,珍稀野生自然植物羅布麻、麻黃等。
2006年,被國務院批准為貝殼堤島與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入選《中國國家地理》雜誌《中國地理百年大發現》;2011年入選“到山東旅遊不可不去的100個地方”,2013年被評為“山東省自駕游示範點”;2014年入選“山東首批八大原生態旅遊景區”,“好客山東十佳特色品牌‘黃河入海’旅遊路線”;2016年入選全國優選旅遊項目,被國家海洋局授予“全國海洋意識教育基地”稱號。
黃河島景區
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位於山東濱州無棣縣的東北部,瀕臨渤海、系黃河故道,由秦口河、套爾河環抱左右,四面環水,是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環渤海經濟圈和省會城市群經濟圈的疊加地帶,交通便利。黃河島景區總面積25.9平方千米。主要景點有:仙人渡、百果園、紅海灘、蘆葦盪、科普館、書畫院、綠林氧吧、檉柳仙蹤等,集知識性、趣味性、觀賞性、體驗性於一體。國家濕地公園、國家級野外科學觀測研究基地、全國休閑漁業示範基地、全國十佳休閑農莊、國家級水利風景區、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五星級示範基地、山東省畜牧旅遊示範區、山東省自駕游示範點。
碣石山景區
國家AAA級景區,位於無棣縣碣石山鎮。系73萬年前火山噴發而形成的錐形複合火山堆,是山東省最年輕的火山,也是華北平原地區唯一露頭的火山,方圓0.39平方千米,山體海拔63.4米,山腳周長1600米,被譽為“京南第一山”。碣石山位於黃河故道入海口,又被稱為“黃河故道”的“古化石”。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的說法,正好適合這座山,這座山是《禹貢》之碣石秦皇漢武東巡之碣石,曹操東臨之碣石,徐福東渡入海求仙起航之碣石。碣石與無棣實為一體,夏商稱碣石,春秋稱無棣,魏晉稱鹽山,唐宋稱馬谷,元明稱大山。碣石山地質公園內地質遺跡主要為火山地貌景觀類,包括火山機構地貌景觀、火山熔岩地貌景觀、火山碎屑堆積地貌景觀三個亞類。碣石山由更新世霞石岩組成,下部為典型的路內強鹼性玄武岩,保留岩漿流動時形成的繩狀、火焰狀、氣孔狀構造,上部被火山碎屑岩覆蓋。是山東省第八批省級地質公園,(魯國土資發【2012】110號文),是一處典型罕見的地質遺跡、美麗的自然景觀和厚重的文化沉積巧妙結合、揮然一體的地方、是一個具有科普教育、觀光旅遊、科學研究、休閑度假、文化娛樂等多功能和較高科學品味的“生態公園、科學公園”,是地學旅遊和生態旅遊的理想場所。碣石山有著濃郁的文化積澱,文化遺址有觀海閣、山神廟、碣石宮、曹操點將台、禹王亭、安作璋題詞碑、碣石山複名碑、秦碑亭、碣石文苑、碣石山地質展覽廳等,1999年3月列為省級地質遺跡自然保護區。
千年古桑景區
國家AAA級旅遊景區,位於車王古鎮崔王孟村(即崔家、王家、孟家毗鄰三村)禹治水時九河之德惠新河、馬頰河的新舊河道之間,是典型的黃河故道植物遺存。
為深入挖掘千年古桑的歷史文化,2012年,無棣縣以禹疏九河之古道德惠新河為紐帶,構建起“一帶、二線、五大板塊,七大節點”的旅遊格局。“一帶”即德惠新河濱水休閑帶;“兩線”即水陸兩條游線;“五大板塊”即千年桑園生態觀光區、桑梓家園鄉村休閑區、故道葦海濕地度假區、桑中樂土自駕游區、車王新村農家居住區;“七大節點”也叫七星聯珠,即福門迎賓、千年桑王、桑椹靈潭、懷桑望海、桑椹食坊、桑園人家、葦海隱仙,形成秋季北斗七星的形狀。先後獲山東省自駕游示範點、山東黃河三角洲農業風情游示範點、全國四星級休閑與鄉村旅遊企業和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十大精品路線,舉辦首屆中國無棣千年古桑旅遊文化節。
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形成於商周,發展於隋唐,繁榮於明清。宋元時期佔地就已達11.5萬平方米,夯土築成的城牆上,建有城門、角置炮台和鐘鼓樓,城內商肆旅社齊全,城外有護城河、荷花灣等水系環繞相聯。保留著唐代的大覺寺、海豐塔、宋代的古城牆、明代的縣衙大堂、清代的吳式芬故居等一些歷史人文遺跡。彙集了魯北地區多元建築風格,融合了齊文化、燕文化、河文化、海文化等多種文化及宗教、民俗風情,是魯北和天津以南廣大地區歷史文化風貌的典型代表,具有“觀一城則窺魯北全貌”之譽。整個古城按照“山海古邑·儒風無棣”定位,規劃總面積3.1平方千米,遵循“存古、復古、建古”三個原則,突出“古”、“水”、“綠”三個特點,將古城開發分為歷史文化旅遊區、景觀風貌休閑區、生態園林居住區和綜合商貿服務區四個功能區。2014年被授予“山東省自駕游示範點”,2015年海豐街道辦事處城裡村入選“山東省第一批‘鄉村記憶’工程文化遺產傳統文化村落”。
吳式芬故居
位於舊無棣城南門裡西側,佔地7000平方米,院內古木參天,氣勢古樸典雅。故居南院始建於建於明英宗正統年間,原為明代戶部尚書王佑之宅弟,由吳氏十三世吏部尚書吳紹詩購置后重新擴建,現明代建築猶存,已有500年歷史。

代表人物


王曉東
王曉東,男,漢族,1959年5月生,山東無棣人,1981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76年8月參加工作,重慶大學機械工程二系鍛壓專業畢業,大學學歷,高級工程師。現任河北省人大常委會黨組副書記、副主任,省總工會主席。
李愚(?—935年)
唐末名相李愚,滄州無棣縣人。青年時期立志求學,嗜讀經史,崇尚古文,近韓、柳文體。因傾慕晏嬰(字平仲)的為人,初名晏平。
楊巍(1516—1608年)
無棣縣人,明代中期重臣,歷嘉靖、隆慶萬曆三朝。《周禮》“六官”中有“天官”一職,其職務類後世的禮部、吏部,所以後世的禮部尚書、吏部尚書也稱之為“天官”,楊巍在明代擔任過吏部尚書,故鄉人習稱為“楊天官”。
吳式芬(1796—1856年)
字子苾,號誦孫,海豐(今無棣)縣人。清嘉慶元年丙辰年二月二十四日,生於北京。金石學家和考古學家。清道光進士,官至內閣學士,生平專攻訓詁之學,長於音韻,精於考訂,凡鼎彝、碑碣、漢磚、唐鏡之文,皆拓本收錄。懂古代繪畫和書法,善鼓琴,愛作詩。
李山
祖籍山東無棣。民國十五年(1926年)生於青島。幼年與大海為伴,“海水青天浩渺無涯之印象深植於心”是以後畫中多遼闊深遠之致。民國二十六奶奶(1937年)抗日戰爭起,隨父母返農村故鄉,讀書于田埂柳蔭下,耽玩與野草秋蟲聲中,諸多童年回憶,多融於後來花鳥畫創作中。

獲得榮譽


中國棗鄉。
國家循環經濟示範基地。
海瓷藝術故鄉。
國家農業科技園區。
2019年2月2日,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評為縣級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
2019年8月,入選為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試點縣。
第二批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
2019年11月,被命名為“四好農村路”全國示範縣。
2020年6月30日,入選“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2021年1月14日,入選農業農村部辦公廳公布的第三批全國農村創業創新典型縣名單。
2021年,入選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