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用頭孢匹胺鈉
注射用頭孢匹胺鈉
由金黃色葡萄球菌屬,鏈球菌屬(除腸球菌外),厭氧球菌屬,厭氧鏈球菌屬,大腸桿菌,檸檬酸桿菌屬,克雷白氏桿菌屬,腸桿菌屬,變形桿菌屬,摩根氏變形桿菌屬,假單孢菌屬,流感嗜血桿菌,不動桿菌,擬桿菌屬中對本葯敏感的細菌所致的下列感染:1)敗血症;2)燒傷,手術切口等繼發性感染;3)咽喉炎(咽喉膿腫),急性支氣管炎,扁桃體炎(扁桃體周圍炎,扁桃體周圍膿腫),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擴張(感染時),慢性呼吸道疾病的繼發性感染,肺炎,肺膿腫,膿胸;4)腎盂炎,膽管炎;5)腹膜炎(包括盆腔腹膜炎,膀胱直腸陷凹膿腫);6)子宮附件炎,子宮內感染,盆腔炎,子宮旁結締組織炎,前庭大腺炎;7)腦膜炎;8)頜關節炎,頜骨周圍蜂窩組織炎。
兒童:常用量為按體重每天每公斤30~80mg,分2~3次靜脈滴注。難治性或嚴重感染時,根據不同癥狀可增至每天每公斤150mg,分2~3次靜脈滴注。
(2)本葯只能用於靜脈給葯。不得使用注射用水溶解靜滴用藥,因為溶液不等滲;
(3)大劑量靜脈給葯時,有時引起血管刺激性和血栓性靜脈炎,為了預防出現這類癥狀,應注意注射液的溶解,注射部位的選擇,注射方法等,注射速度應盡量緩慢;
(4)溶解后須迅速使用,需要保存時,務必於24小時內使用。
(5)頭孢匹胺不應與其它藥物在同一容器中混合點滴使用。
據文獻報道,本品在上市前和上市后所進行的臨床研究統計分析15442例中,出現不良反應和實驗室檢查異常者617例(4%)。主要少見的腹瀉、噁心等消化道癥狀,以及皮疹等皮膚癥狀,白細胞減少、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等血象異常,BUN、肌酐升高等腎功能異常,GOT、GPT升高等肝功能異常者。
1.嚴重不良反應
(1)過敏性休克(<0.1%)密切觀察,出現癥狀時應停葯,並進行適當處理。
(3)大劑量靜脈給葯時,有時引起血管刺激癥狀和血栓性靜脈炎,為了預防出現這類癥狀,應注意注射液的溶解、注射部位的選擇、注射方法等,注射速度應盡量緩慢。
2.同類藥物出現的嚴重不良反應
(1)惡性大皰性多形紅斑(Stevens-Johnson氏綜合症)、中毒性表皮壞死綜合征(Lyell綜合症)。據報告使用其它頭孢菌素類抗生素時,偶見惡性大皰性多形紅斑(Stevens-Johnson氏綜合症)、中毒性表皮壞死綜合征(Lyell綜合症),應密切觀察,出現異常時,應停葯並進行適當處理。
(2)溶血性貧血
據報告使用其它頭孢菌素類抗生素(CET、CER等)時,出現溶血性貧血,發現異常時,應停葯並進行適當處理。
3.其它不良反應
出現下列不良反應時,應根據需要採取減少劑量、停葯等適當措施。
0.1-5% | <0.1% | |
過敏反應※ | 皮疹、瘙癢、發熱 | 蕁麻疹、紅斑、皮膚髮紅、關節痛 |
血液系統 | 中性粒細胞減少,嗜酸性粒細胞增多 | 貧血、血小板減少 |
肝 | GOT、GPT、AL-P、LDH升高 | 膽紅素、γ-GPT升高 |
消化系統 | 腹瀉噁心、嘔吐 | 食欲不振 |
雙重感染 | 口腔炎、念珠菌感染 | |
維生素缺乏 | 傾向等),維生素B缺乏癥狀(舌炎、口 腔炎、食欲不振、神經炎等) | |
其它 | 頭痛、熱感、全身倦怠感 |
※出現這類癥狀時,應停葯並進行適當處理。
有本葯成份所致過敏性休克既往病史的病人禁用;對本葯成份或頭孢菌素類抗生素有過敏史的病人禁用。
1.嚴重肝腎功能障礙者,應適當調節用藥量及用藥時間,慎重給葯。
3.對青霉素類抗生素有過敏史的病人,本人或雙親、兄弟姐妹中有支氣管哮喘、皮疹、蕁麻疹等過敏體質的病人,嚴重肝腎功能障礙的患者(本葯可持續保持血中濃度,故需減少劑量或延長給葯間隔);進食不良的病人或非經口攝取營養的病人、全身狀態欠佳的病人(可出現維生素K缺乏癥狀,應密切觀察),應慎用。
4.有可能發生過敏性休克,需充分問診。
5.用藥時須做好搶救過敏性休克的準備,用藥后須使病人保持安靜狀態,密切觀察。
7.長期使用本品可導致產生耐葯菌,結腸中耐葯菌梭狀芽孢桿菌的增生可能導致偽膜性結腸炎,引起嚴重腹瀉。
9.直接血清抗球蛋白檢驗有時出現陽性反應,應予以注意。
10.據報道,在幼小大鼠皮下注射實驗中,發現有促使睾丸萎縮、抑制精子形成的作用。
本葯尚未確立圍產期給葯的安全性,因此,當判斷治療有益性超過危險性時,才可用圍產期婦女或有可能妊娠的婦女。
本葯尚未確立對早產及新生兒的安全性。
用於老年人時,應注意以下問題,控制劑量及給葯間隔,密切觀察病人狀態,慎重給葯。
1.老年人生理功能下降,易出現不良反應。
2.老年人有時出現維生素K缺乏所致出血傾向。
1.禁止飲酒或含酒精性飲料,同時服用可出現顏面潮紅、噁心、心動過速、多汗、頭痛等癥狀。其機理尚不明確,可能是頭孢骨架結構上3位連接的N-甲巰四咪唑硫代甲基引起的戒酒樣癥狀。
2.同時服抗凝葯可能會產生協同作用,導致出血。
3.同時使用時注意事項
藥品名稱 | 臨床癥狀及措施 | 機制、危險因素 |
利尿葯(呋喃苯氨酸、阿佐塞米、吡咯他尼、布美他尼等) | 據報告與其它頭孢菌素類抗生素聯合應用時,加重腎功能障礙。 | 機制尚未解明,考慮利尿葯脫水作用引起的血液藥物濃度上升所致。 |
過量用藥或頻繁用藥可導致噁心、嘔吐、腹瀉、癲癇發作,需對症治療。
藥理:
1.抗菌作用
(2)用於實驗性感染(小鼠)時,呈現優良的治療效果。
2.作用機制
毒理:尚不明確。
1.血中濃度健康成人靜注本品0.5g和1g時,血中濃度於5分鐘後分別達到163μg/ml和264μg/ml,於12小時後分別降到10.7μg/ml和17.7μg/ml,血中濃度半衰期為4.5小時。經1小時靜滴1g和2g時,滴注結束時的血葯濃度達到峰值,分別為215μg/ml和306μg/ml和306μg/ml,滴注開始12小時後分別降到14.7μg/ml和30.6μg/ml.血中濃度高且呈持續性,連續給葯無積蓄性。
2.排泄
健康成人靜脈給葯后24小時以內的尿中排泄率約為23%,給葯12-24小時后尿中仍保持約50μg/ml的高濃度,本品大部分由膽汁排泄,膽汁中頭孢匹胺的濃度大於血漿中的10倍,丙磺舒不影響頭孢匹胺的消除。
3.在體液和組織內的分佈
4.兒童的血中濃度及排泄
用於兒童時的葯代動力學與成人相同,血中濃度半衰期為3.6-4小時,8小時以內的尿中排泄率為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