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葯餅灸

隔葯餅灸

隔葯餅灸,又稱葯餅。可分為二類。一類為單味中藥或加1~2味輔助中藥研末製作而成的隔葯餅灸,如上述的隔附子餅灸等;另一類系指將復方中藥煎汁或研末后加入少量賦形劑製成小餅狀,並隔此葯餅用艾炷灸或艾條灸的一種間接灸法。本詞條專指後者。

概述


隔葯餅灸起自何時已不可考,據明代袾宏《竹窗隨筆》載:“近有僧行灸法者,其法和葯作餅,置艾炷於其上而燃之,雲治萬病。此不知出自何書,傳自何人。”古代葯餅,多取用辛溫芳香藥物製成,以起到溫中散寒、行氣活血的作用。現代,有了較大的發展。無論是藥物的組成,施灸的方法及治療的範圍等。一般而言,從已有的臨床看,因葯餅所含的藥物成分不同取的穴位不同治療的疾病也不同。但其機理研究尚有待進一步深入。

操作方法


1.葯餅的分類:現代,隨著隔葯餅灸的應用範圍擴大,臨床上出現多種葯餅。大致可分為二類:一為針對某些病證的如骨質增生葯餅、潰瘍性結腸炎葯餅、足跟痛葯餅、硬皮病葯餅等;一類為根椐中醫治則而製作的葯餅,如活血化瘀葯餅、健脾益氣葯餅、補腎葯餅等。
2.葯餅製作法:分為三類。
(1)葯汁濃縮法:按配方稱取各味中藥,加水適量煎2次,去渣,再以文火濃縮至一定量,加入賦形劑;亦可根椐要求,部分藥物煎汁濃縮,部分藥物研末成粉,二者混和調勻后加入賦形劑。用特製的模子壓成薄餅
(2)研末調和法:可配方稱取藥物,研極細末,一般要求過200目篩,裝瓶密封備用。用時椐臨床需要臨時用調和劑調和,再用特製的模子壓成藥餅。截止到2013年,常用的調和劑有醋、酒、乙醇、薑汁、蜂蜜等。
(3)研末混合法:先按上法研成極細末備用,臨用時椐症情可分別選用大蒜、嫩姜、蔥白等其中之一,與藥粉各取適量,一齊搗爛,用模子壓成藥餅。
3.葯餅灸法:根據病證選用藥餅。隔葯餅灸,多取經穴,亦可用阿是穴;可只取單穴,亦可多穴同用。應用時,將葯餅置於穴位上,將中或大壯艾炷隔餅灸燒,患者覺燙時可略作移動,壯數多少據症情而定。灸療過程中,如葯餅燒焦,應易餅再灸。

主治病證


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隔葯餅灸在臨床上應用頗廣,且多用於難治性病證:骨質增生及脊髓空洞症、冠心病、慢性非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小兒硬皮病、胃下垂軟組織損傷、足跟痛、過敏性鼻炎等。另外,還用於保健與抗衰老等。

注意事項


1.葯餅的配方及製作應據病證而定,強調辨證施治的原則。
2.葯餅一般要求新鮮配製,現制現用;每隻葯餅只能使用一次。
3.灸后如出現水泡等灼傷等情況,可按前面章節所述的方法處理。

臨床應用


咳喘

取穴:定喘肺俞、心俞、膈俞
治法:將細辛21g,白芥子21g,甘遂12g,白果30g,地龍20g,黃芪30g,半夏20g,柴胡20g,元胡21g,川芎30g,補骨脂20g,五味子20g。上藥共研細末,以鮮薑汁將藥粉調成糊狀,攤成直徑 2 cm左右葯餅,分別貼於上述穴位,先以艾炷灸三壯,再以塑料薄膜敷蓋,膠布固定6~8小時。於每年立冬后每個節氣灸貼1次,連續3次。每年入伏后,每伏再灸貼1次,連續3次。
療效:以上法共治92例。結果治癒43例,好轉44例,無效5例。總有效率94.6%。

冠心病

取穴;至陽。
治法:選好穴區后,用隔活血化瘀葯餅灸療,每次30min,每日1次,3星期為1療程。療程間隔5日。施灸期間停用一切有關藥物及忌寒涼之品。
療效:共治冠心病患者60例(內伴心絞痛者21例),隔葯餅灸后不僅對臨床癥狀的改善有顯著效果外,心電圖和甲皺微循環(除平均管襻數和平均管徑數外)也均有明顯改善(P<0.5~0.001)。

胃下垂

取穴:中脘、神闕
治法:
葯餅製備:附子6g、肉桂6g、丁香6g、黨參6g、黃芪6g、白朮6g、香附3g、陳皮3g、麥芽3g、桑寄生3g、升麻3g。將諸葯共研細末,用鮮薑汁調和作成大約直徑2.5cm、厚0.5cm的圓形葯餅兩個,備用。用法:二穴同取,用時每穴取一葯餅,上置大艾炷,施灸,每穴灸5壯,以局部紅潤為度。每日灸治1次,10次為一療程。療程間隔3~5日。
療效:共觀察50例,經治療3個療程,結果:痊癒37例,;好轉11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96%。

脾虛證

取穴:分二組。① 足三里、關元;② 中脘、血海
治法:
葯餅製備:黃芪、川芎各6份,黨參、白朮、陳皮各3份,乾薑、白蔻仁各2份,甘草1份。將上藥共碾細末。加可溶性澱粉製成厚3mm,直徑2cm之葯餅。再在葯餅上加一以艾絨4g製成的圓錐狀艾炷,用桑皮紙將葯餅與艾炷固定而成灸餅備用。
用法:每次取一組穴,二組穴位交替使用。在所選的每個穴上,用1個灸餅點燃施灸,待艾絨燃盡(約5~10min)時去除葯餅。每日治療1次,三個月為1療程,一般治療1個療程。
療效:共治療50例,結果:痊癒10例,顯效26例,有效9例,無效5例,總有效率90.0%。

慢性潰瘍性結腸炎

取穴:
主穴:分為二組。① 中脘、氣海、足三里;② 大腸俞、天樞、上巨虛
配穴:脾胃虛弱脾俞,濕熱蘊結加水分,肝鬱脾虛加肝俞、脾俞,脾腎陽虛加關元。便秘加中注,膿血甚加隱白。
治法:主穴兩組穴位交替使用;配穴據證(症)而加。雙側均取。葯餅選用附子、肉桂、丹參、紅花木香、黃連等葯研成細粉密藏備用。根據不同證型,配製不同葯餅。濕熱蘊結以黃連、丹參、紅花等為主葯,配以適量木香粉。其它各型均以附子為主葯,配以適量肉桂、紅花、丹參、木香等藥粉。每隻葯餅含藥粉2.5g,加黃酒3g調至成厚糊狀,用特製模具按壓成直徑2.3cm。厚度O.5cm大小的葯餅。將葯餅放在所取穴位上,然後把底徑2.1cm,高2cm,重約2g的艾炷置於葯餅上,再點燃艾炷施灸。脾胃虛弱型,主穴、配穴各3壯。濕熱蘊結型,大腸俞、天樞、中脘、氣海各灸2壯,足三里、上巨虛各灸4~7壯,要求有較強的感應。肝鬱脾虛型主配穴各灸3壯。脾腎陽虛型,主穴3壯,配穴4~7壯。便秘者中注灸2壯,天樞少灸或不灸;膿血甚者,隱白穴灸4~7壯。每日三次,12次為1療程,療程間隔休息3日,6個療程為療效觀察階段。
療效:採用隔葯灸治療慢性潰瘍性結腸炎30例,結果近期治癒17例,有效12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96.7%。通過對臨床患者出現較多的幾個癥狀作了觀察,發現以主訴腹痛、腹瀉、粘液血便為多見,其次是里急后重、腸鳴等。隔葯灸治療后,患者自覺癥狀有明顯改善,提示隔葯灸不失為一種較好的治療方法,尤其是對輕、中度患者。當然,重度患者需配合西醫內科治療甚至必要時外科治療。另隔葯灸對里急后重癥狀的改善效果明顯高於對腸鳴的改善效果。機理研究表明,結腸黏膜T+8細胞明顯低於正常組(P

硬皮病

取穴:分為四組。① 大椎、腎俞;② 命門、脾俞;③ 氣海、血海;④ 膈俞、肺俞。
治法:
葯餅製備:以白附子乳香、沒藥、丁香、細辛、小茴香、蒼朮、川烏草烏各等量,共研末,加蜂蜜,蔥水適量調入,製成葯餅備用。
用法:上述4組穴位,每次取一組,輪流選用。行隔葯餅灸。每周灸2次,每穴灸2壯,以穴區出現紅暈為度。部分局限性硬皮病患者加用剌絡拔罐。3個月為1 療程。
療效:共治21例,其中系統性硬皮病5例,局限性硬皮病16例。灸治期間停用其他藥物。結果:有效12例(系統性3例,局限性9例),有效率為57.1%。甲皺微循環檢查,發現36.89%管襻頂有瘀血,治療后減少至21.78%,前後對比有顯著差異(P<0.01)。其中毛細管襻極度弛張者,治療后基本消失,21例患者治療前低於正常值的淋巴細胞轉化率,治療后顯著提高(P<0.01)。

肱骨外上髁炎

取穴:阿是穴(壓痛點)。
治法:
葯餅製備:將川烏、乳香、沒藥、川芎等中藥配製好后,烘乾研成細末,用黃酒調和,製成葯餅,備用。
用法:將葯餅置於肱骨外上踝壓痛最顯著處,安放艾炷施灸,每次30min,以局部出現深紅暈為宜。另配合針刺:取患者患側列缺手三里曲池和阿是穴,施以捻轉手法。病程2個月以上者,可對阿是穴作遠點透刺,并行提插手法。留針20min,留針期間行針2次。針刺與葯餅灸每隔1日交替進行,每6日為1療程,共治療2個療程。
療效:共治37例,經2個療程治療,治癒29例,顯效4例,有效3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為97%。

足跟痛

取穴:阿是穴(壓痛點)。
治法:取患側壓痛點,雙側疼痛者取雙側壓痛點。按獨活寄生湯加味配方。諸葯研細后,用醋調葯末成膏狀,製成直徑約3cm的葯餅。將葯餅置於所選穴區;在葯餅上安放自製的艾灸筒。艾灸40min,取下灸簡,加膠布敷貼葯餅,並囑患者數小時后取之,每日艾灸一次,10次為一療程,一般須連續治療二個療程。
療效:共治104例,臨床治癒59例,顯效24例,好轉15例,無效6例。總有效率94.25%。同時發現病程越短,療效越好。年齡越小,療效越好。

老年骨質疏鬆症

取穴:分四組。① 大椎、大杼、肝俞;② 中脘、膻中、足三里;③脾俞、腎俞、命門;④ 神闕、關元。
治法:
葯餅製備:補骨脂、當歸、生熟地、仙茅仙靈脾、丁香、玉桂等采磨製成極細粉末,裝瓶密封備用。取藥粉適量,在臨灸前用8O%乙醇調勻,壓成直徑3cm,厚O.8cm圓形葯餅。
用法:每次取一組穴,四組穴可輪流選用。雙側均取,每穴放一葯餅,餅上置以圓錐形艾炷(艾重1.2g),隔日艾灸一次,每次一組穴,每穴施灸5壯,按上述4組穴順序灸畢,再隔灸,如此循環至24次為一療程。平均每人總灸量480壯。
療效:本組21例患者,在艾灸前均有不同程度的腎虛之證,表現為腰脊板滯、足脛酸軟、足跟疼痛、頭暈耳鳴、神疲乏力、步履緩慢、活動不靈活……等,懶於參加活動及鍛煉。當艾灸30~40壯以後,逐漸表現出不易疲勞,精力日益充沛,作家務事也有勁,動作較艾灸前靈活,步履有力輕快,並能參加活動,鍛煉身體,運動量不斷增加,腰脛酸痛明顯好轉。
實驗結果表明,本組骨密度平均值在艾灸前低於同齡人的正常值,而隔葯餅艾灸后高於正常值,且比艾灸前顯著上升,P<0.005,臨床癥狀也隨之好轉。

術后腹脹

取穴:神闕
治法:取炒萊菔子適量研細末,以鮮薑汁調和,製成直徑為3cm的薄餅。患者取仰卧位,神闕穴常規消毒后,將葯餅敷在神闕穴上,取艾條點燃,距神闕穴0.5寸~1寸左右進行熏灸,以患者局部有溫熱感而無灼痛為度。一般灸20min~30min,6小時~12小時1次,治療2次無效者,可改用其他治療方法。
療效:以上法共治60例,經治療1次有效者38例,治療2次有效者18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 93.33%。

腰軟組織損傷

取穴:腎俞、命門、阿是穴(壓痛點)。
治法:
葯餅製備:方一:當歸、白芍、紅花、川斷、狗脊、公丁香、桑寄生、升麻、川芎、木香各10g,乳香、沒藥各6g,全蠍3g。研末製成葯餅,備用。方二:葯餅採用生川烏生草烏各20g,丁香10g,肉桂10g,樟腦40g,共研細末,用時以米醋調成餅狀而成。治療先選定軟組織損傷處最明顯的壓痛點,作一標記。根據痛處面積的大小,配製葯餅。葯餅直徑一般為1cm左右,厚度約0.3cm。
用法:用方一時,上穴均取。灸治時體位應舒適合理,極大多數取俯平卧位,應放鬆衣帶。將葯餅放在俞穴及壓痛點上,上置艾炷,同時點燃,每穴灸5~7壯。灸時每壯燃至患者有明顯熱灼感后,即可更換一壯,不必等待艾炷燃盡。灸畢,要求達到灸部皮膚微微發紅,應避免過分燙灼而起水泡。用方二時,僅取痛點。將敷於痛處的葯餅,上蓋一層紗布,並貼上膠布。再固定熏灸器,艾條火頭對準葯餅熏灸,一次40min。每日1次,10次為一療程,療程間隔2~3日。一般治療1~3個療程。
療效:用方一或方二葯餅灸,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轉或痊癒。其中用方二灸治新傷84例(平均治療次數為3次),痊癒75例,顯效8例:有效1例。有效率100%。灸治陳傷16例(平均治療次數為9次),痊癒3例;顯效6例;有效4例;無效3例。有效率81.3%。

小兒厭食症

取穴:神闕。
治法:
灸葯製備:大黃、半夏、蜀椒、麥芽、白朮、枳實,共研細粉,貯於瓶中,備用。
用法:時取藥粉適量,用醋和鮮豬膽汁等量,調成稠糊狀,塗在單層紗布上製成厚0.3~0.4cm,面積4~3cm2範圍的圓形餅狀,敷蓋於神闕穴上。另用陳艾絨根據年齡大小,做成黃豆至蠶豆大小艾炷。將艾炷置於葯餅正中點燃,以局部有溫熱感,患者能耐受為度。嬰幼兒治療時,術者可提起紗布,用手觸試溫度,以免燙傷,每次灸3~6壯,每日1次,7日為1療程,至治癒為止。
療效: 120例厭食症小兒中治癒90例,顯效18例,有效7例,5例無效。總有效率為95.8%。本組病例,病程為1~12個月。多數病例做了微量元素測定,發現部分厭食患兒與鋅的微量元素偏低有關,經治療后鋅含量均有不同程度上升。

過敏性鼻炎

取穴:迎香、鼻通、印堂百會、大椎、大抒、風門、肺俞。
治法:
葯餅製備:用白芥子、元胡、細辛、肉桂各10g,麝香冰片各0.3g共研細末,再用鮮薑汁調拌成軟泥狀,臨用時,製作成直徑2cm的。
用法:患者取坐位,先以1寸毫針刺迎香透鼻通,印堂、百會斜刺。然後頭稍低,於大椎、大杼、風門、肺俞穴位(雙側均取)上各放一配製好的葯餅后,以艾條雀啄灸各穴位至皮膚紅潤為止,10次為1療程。
療效:以上法共治療78例,結果顯效58例,有效17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96.2%。

抗衰老

取穴:分二組:① 大椎、腎俞、脾俞;② 膻中、中脘、神厥、關元、足三里。
治法:每次選一組,雙側均取。葯餅採用補腎填精、益氣健脾活血化瘀中藥。研碎成粉,過120目篩,臨用前用80%乙醇調勻,製成直徑3cm、厚0.8cm葯餅。然後取直徑1.5cm、高1.5cm、重約1.5g圓柱形艾炷置於葯餅上點燃,每穴灸3壯,隔日灸一組,每周3次,二組穴位交替,24次為一療程。
療效:
(1)艾灸對老年人垂體- 甲狀腺的影響
老年人外周血TSH、T3含量明顯低於正常對照組,而T4則高於對照組,經艾灸治療后TSHT3濃度升高,與灸治前比P<0.05,提示老年人甲狀腺機能減退,艾灸能增強垂體甲狀腺的合成分泌功能,促進老年機體代謝,增強機體的機能活動。
(2)艾灸對老年人促性腺激素、性激素的影響
結果顯示,老年人促性腺激素量增高而睾酮含量下降與正常組比P<0.01,灸治后FSH下降、T升高與灸治前比P<0.01,L小時、E2雖有降低但與治療前比P>0.05,表明老年人垂體、性腺激素代謝紊亂,艾灸可調整老年人血漿中FSH、LH、T、E含量,糾正隨增齡而引起的促性腺激素、性激素的代謝紊亂狀態。
(3)艾灸對老年人血液流變性的影響:老年人全血黏度(高切、中切、低切)、血漿黏度和血沉均高於青年對照組,說明老年人隨年齡增長,血液黏度增高,經灸治后,除中切比黏度、紅細胞比積變化不明顯外(P>0.05),其餘各項參數均有改變,與治療前相比P<0.01,有顯著差異,提示艾灸有改善老年人血液高濃、黏、凝聚狀態。
(4)艾灸對老年人紅細胞變形能力的影響:紅細胞變形能力(RCD),是保證微循環有效灌注的重要因素,紅細胞變形能力降低將導致微循環瘀滯,使組織缺血、缺氧。紅細胞濾過指數(FI)作為紅細胞變形能力的指標,紅細胞濾過指數愈大,紅細胞變形能力愈小,本組老年人經灸治后紅細胞濾過指數下降,與治療前相比有顯著差異,提示艾灸能增強紅細胞變形能力,促進微循環。
  •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