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風味

安徽風味

《安徽風味》是1997年華夏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內容簡介


豆腐起源於安徽的淮南地區,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豆腐中質量最好的數淮南八公山一帶,叫做“八公山豆腐”。這種豆腐採用純黃豆作原料,加八公山的泉水精製而成。當地農民製作豆腐的技藝世代相傳,很多人都掌握了一套好手藝,做出的豆腐細、白、鮮、嫩,深受群眾歡迎。
銅陵姜,栽培歷史悠久,早在北宋年代,就成為全國生薑的著名產區。銅陵姜,以其“塊大皮薄,汁多渣少,肉細脆嫩,香味濃郁”等特點而聞名全國。銅陵姜,具有食葯兩用:其營養豐富,化驗表明,含蛋白質1.4%、糖8%、脂肪 0.7%。此外,還含有人體所必需的鈣、鐵、胡蘿蔔素維生素B1等營養成分。在醫藥上,銅陵姜有健胃止吐、順氣祛寒、化痰解毒、發汗消熱等功效。
安徽風味
安徽風味
懷遠石榴早在唐代已馳名南北。其品種主要有玉石籽、瑪瑙籽、白石榴青皮糙等,其中以玉石籽最為突出,果大如碗,皮色黃中帶白,白裡透紅,籽粒比玉米粒還大,肉肥厚,且汁多味甜。舊時,它是進貢給皇帝的貢品。
安徽風味
安徽風味
玉帶糕是安徽省名特產品,做工講究,質量上乘。清朝乾隆年間,一品玉帶糕作為貢品,乾隆皇帝品嘗后嘖嘖稱讚,御封為“一品玉帶”,此後聲名遠揚。玉帶糕以冰糖桃仁紅梅青梅桂花蓮子桔餅米粉麻油為原料,經科學方法,採用傳統工藝精製而成。黃色的核桃似黃金,綠色的青梅似翡翠,蓮子和桔餅如同珍珠瑪瑙;四周有米粉鑲成的白邊,酷象一條玉帶。玉帶糕不僅香甜可口,而且具有滋陰強身、潤腸益氣、清炎健胃、生津潤肺等功能。
蕪湖市被人們稱為“瓜子城”,瓜子種類繁多,其中最有名的數“傻子瓜子”。這種瓜子采蘇州、上海、南京、無錫等地眾家之長,熔南北口味於一爐,炒制方法因季節而不同,深受消費者歡迎。此外,以奶油味為主的“迎春瓜子”也同樣贏得南北各地的顧客好評。
安徽風味
安徽風味
徽州雜色類名菜,是將羊肉裝入魚肚子而後封口烹制而成。據傳說,清代徽州府有個農民帶著四隻羊乘渡船過練江,由於艙小擁擠,一不小心就把一隻成年公羊擠進了河裡,羊不會游泳,在河水中掙扎了一會便沉入深水中。由於羊的沉水,引來了許多的魚,當羊沉入水底時,魚兒便蜂擁而至,你爭我搶地爭食羊肉。因為它們吃得過多,一個個暈頭轉向。恰巧,附近有位漁民正駕小漁船從此處經過,見如此多的魚在水面上亂竄,心中驚喜萬分,忍不住撤了一網。使他奇怪的是,魚兒並沒有像往常那樣活蹦亂跳,而是一個個乖巧地呆在網裡,當漁夫把網收上岸拿到家后,覺得今天的魚特別重,就用刀切一條魚的肚子,見裡面裝滿了羊肉。漁民很新奇。就將魚洗凈,封好刀口,連同腹內的碎頭羊肉一道燒煮。結果燒出來的魚,魚酥肉爛,不腥不膻,湯味鮮美,風味特殊。消息傳出,當地有些美食家也試著燒成這樣一道菜,果然風味不凡,從那以後,當地人就將這樣燒成的菜取名為“魚咬羊”。久而久之,便成了徽菜中的一道名菜了。
安徽風味
安徽風味
徽州毛豆腐。打個巴掌都不吐”。相傳古時有一名叫王致和的舉子,多次科舉落第,自認只有賣豆腐的命,便接過父輩的豆腐坊,做起了豆腐生意,結果一日天氣悶熱,豆腐滯銷,他順手將多餘的豆腐鋪在稻草上,灑上鹽水,打算日後自家食用,過幾日因為事多,早忘到九霄雲外去了,待記起,那豆腐已是色變毛長,茸茸密密,他自認晦氣,打算倒掉,不經意用手掰下一點用舌頭舔嘗,居然嘗出一種難以言喻的咸粘味,於是他便放些油及佐料下鍋煎烤,一時奇香四溢,出鍋口食,更是鮮美無比,從此潛心做起毛豆腐的生意,且越做越大,做到了京城,還被收進了御膳譜,成了宮廷佳肴。
俗名“大獃臭”,為王致和於清康熙年間創製,康熙皇帝品嘗后讚不絕口,特地御筆親書“青方:二字賜王致和,從此??干呈鼎足三分之勢,享譽海內外。徽州大獃臭,表面為灰、蘭、黑綜合色,內里潔白如玉,聞著臭、吃則異香,獨具一番風味,而由於大獃臭的製作工藝很複雜,所以這道風味小吃,恐怕只有來黃山的遊客才能吃到了。大獃臭在黃山市內很多小吃攤點上均可吃到。
安徽風味
安徽風味
五城茶干為徽州傳統特產,原產於休寧縣的五城龍灣,該茶干以配料講究、製作精細、色香味美而著稱,原料黃豆要當年收的,醬油要用本鎮洪昌醬園的豆汁原油,桂皮茴香丁香、冰糖等原料都要精心選購,可不是那麼簡單的,現在的真空小包裝五城茶干,已經走出黃山,暢銷大江南北.
黟縣民間風味特產,在春節前夕的臘月初八,家家戶戶都要曬制豆腐,民間將這種曬制的豆腐,便稱作“臘八豆腐”。製作方法是先用上等小黃豆做成豆腐,並切成圓形或方形的塊狀,然後抹上鹽水,在上部中間挖一小洞,放入適量食鹽,置冬日溫和的太陽下慢慢烤晒,使鹽分逐漸吸入,水分也漸曬乾,即成臘八豆腐。
“鳳陽釀豆腐”是安徽沿海地區的傳統名餚。據鳳陽當地傳說: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出身在鳳陽,他年幼時家境貧寒,靠乞討度日。一,朱元璋在鳳陽城內的黃家小飯店裡討得一碗釀豆腐,吃后深感滋味極佳。以後,他便經常去這家飯店乞討釀豆腐。後來他穿上龍袍做了皇帝,便下令將鳳陽城內那家黃家小飯店的廚師召進了皇宮,專門為他烹制“鳳陽釀豆腐”,成了他御膳房的廚師。從此,這個菜身價百倍,成了明朝宮廷筵席上的一道名菜,並得到一個“朱洪武(1368年朱元璋稱帝年號洪武”)豆腐”的雅號馳名於世,一直流傳至今。
安徽風味
安徽風味
今天的“鳳陽釀豆腐”是用嫩豆腐為原料切成片,夾入豬肉末、蝦仁末等,裹上雞蛋粉糊下油鍋炸至金黃色,再用糖醋勾上芡汁即成,具有色澤奶黃,外脆里嫩,酸甜可口等特色。
安慶迎江寺素炒裡脊丁
安慶迎江寺的素菜,頗有歷史,相傳還是徽幫素菜的起源地之一。早在清光緒年間,寺院的清茶素點就很有名。
製法:
1、麵筋切成1.2厘米見方的丁,胡蘿蔔切成1.2厘米的四喜花刀,蒜白切成1.5厘米長的象眼段。
2、將麵筋丁用開水略燙一下,再用乾淨布拭乾水分,放碗內加鹽、黃酒(8克)、干澱粉拌勻,製成裡脊丁坯;取碗將各種調料兌汁待用。
3、鍋置旺火上,倒入芝麻油花生米去皮放入六、七成熟的油鍋內,炸至金黃色撈起;再將拌好的裡脊丁坯投入四、五成熱的油鍋滑油,待其變乳白色時倒入漏勺瀝油;趁熱鍋余油,先煸炒蒜白出香味,再放入胡蘿蔔煸炒,倒入裡脊丁、花生米,烹入調好的汁,顛鍋淋入麻油裝盤即成。
特點:
鮮香滑嫩,椒鹽適口。
製法:
1、取豆腐375克,用刀塌成細泥;水發蹄筋切成細末,再取蝦仁、魚肉雞脯肉各125克,分別排斬成細茸泥,放豆腐泥內,加入蔥薑汁紹酒、鹽、味精拌勻,擠成球形滾上蹄筋末。
2、取1隻盤,抹上豬油,將蹄筋末放盤內,上籠蒸熟取下待用。再將剩餘的豆腐、蝦仁、雞脯肉、魚肉、香菇、蘑菇、筍分別切成小方丁。炒鍋放入熟豬油,燒至四成熱時,將小方丁下鍋煸炒,加入鹽、味精、白糖、紹酒翻炒幾下,成餡心,裝碗備用。
3、將雞蛋清抽打成雪花狀,加味精、鹽少許,攪拌成泡沫糊;取1隻大平盤,把調好的泡沫糊先用一半抹在盤邊四周,然後把炒好的餡心放在圍成一圈的泡沫糊上,再將另一半泡沫糊抹在餡心上,做成一個雪白的“空心月亮”,再用火腿末和香菜葉點綴成幾朵花草,最後把豆腐蹄筋球堆放在“雪月”中間、勾入流水芡澆上即成。
特點:
色雪白,如空中月亮,豆腐似銀球,清爽適口。
八公山豆腐鳳尾三球
作法:
1、豆腐塌成泥,魚肉剁成細泥,二泥合在一起加精鹽、味精、紹酒、白糖、干澱粉,攪勻在豆腐泥。
2、取10片大小均勻的菜葉,取8克菜葉切成細末,其餘菜葉擠成青菜汁雞蛋磕開,蛋清蛋黃分別放。大青蝦去頭殼,每個蝦撒上干澱粉砸成片,放在10片菜葉上,每個蝦片上抹豆腐泥一層,蝦尾撒青菜末,前面撒火腿末,再蒸熟備用。
3、將豆腐泥分成3份,1份加蛋清,1份加蛋黃,另1份加青菜汁,攪勻全擠成小球形,入水氽成三色豆腐球。將白色球放大盤中間,兩旁放黃、綠二色球,四周碼上形似鳳尾的豆腐,再將鍋中加雞湯、鹽、味精、濕澱粉調稀勻,成流水芡,澆在盤中即成。
特點:
形似鳳尾,色美味鮮。
安徽風味
安徽風味
豆腐腦髓是安徽歙縣的傳統風味小吃。據傳在明朝就以鮮嫩可口,湯乳白味美,價格低廉,聞名遐邇。
製法:
1、取鍋1隻盛滿七八成冷水,放入約500克五花肉1塊,1小袋蝦米(約50克),燒至肉熟,油汁和蝦汁溢出溶入水中時,再加少量優質綠豆粉絲、無色醬油、精鹽、茴香,改用文火燉,待粉絲成熟后,即成粉絲肉汁湯備用。
2、選用嫩豆腐,用紗布包圍擠去水分后解開,再舀1匙倒入盛有精白麵粉的碗內(粉要扒凹,輕輕拍實),同時加入少量細肉末(前一天放在粉絲湯中煮得透爛的五花肉)。然後端碗輕輕旋轉搖動,外部裹勻麵粉,將其滾成乒乓球形,順手將碗靠鍋邊一斜,讓丸子滾入湯鍋,煮熟浮起即成。(不能用手掌搓捏或用手指攝拿,以免變形,破壞疏鬆結構,阻礙汁味均勻滲入而降低質量)。
特點:
軟嫩可口,湯汁鮮美,風味獨特,易消化吸收,因豆腐丸子很嫩,故命名為豆腐腦髓。
狀元飯又叫棗子飯,據傳是明朝狀元劉若宰家中吃的菜。
製法:
1、糯米洗凈加水蒸熟取出,加白糖90克及少量豬油,攪勻,蜜棗去核備用。
2、用1隻大碗抹上豬油,將蓮子碼在碗中間,加上無核棗子,裝上糯米飯,碼在蓮子周圍,上籠蒸熟備用。
3、將荸薺挖個小洞裝滿翡翠心,上籠蒸一下,取出棗子飯倒扣在大盤中間,將熟荸薺碼在棗子飯周圍,每個翡翠上面按上1隻櫻桃,荸薺四周再碼1圈桔子
4、炒鍋坐火加清水和白糖燒開,撇去浮沫,用生粉勾芡加點豬油燒在棗子飯上即成。
特點:
色澤明亮,營養豐富,香甜可口。
過去,安徽無為縣劉家渡一帶民間則以製作米粑粑作為送“灶神”的祭品。每當臘月23號這一天,家家都做送灶粑粑。一般上午準備米粉、餡心等原料,下午加工成型,傍晚煎烤。煎烤好的第一鍋粑粑則首先用來祭灶
製法:
1、將秈米和糯米按比例混合,淘洗凈,瀝干,磨成細粉(越細越好)。
2、將蘿蔔洗凈,剁成碎末,再上籠蒸熟或煮熟,擠出水分。
3、把肥瘦兼顧的豬肉剁成肉末,放鍋內加醬油煸一下,再順序加入蘿蔔末、食鹽、蔥姜蒜末、水澱粉胡椒粉香油、味精(如有雞湯加入更好)等,邊加邊翻炒至熟。這裡特別需要說明的是:蘿蔔餡所用的調料內一定要有胡椒粉,方能保證成品具有蘿蔔和胡椒粉獨特的香味。
4、將米粉加熱水和製成麵糰(亦可將米粉入鍋小火翻炒至半熟,再趁熱加水,和成麵糰),分劑后,用手工捏成麵皮,放上餡料,包成扁圓形的粑粑坯。
5、把包好的粑粑坯入鐵鍋內煎烤,入鍋前先在燒熱的鍋內壁上塗上一層食用油(如用平底鍋,效果更好),放好粑粑坯后,蓋上鍋蓋,用中火煎烤至用輕微的油煙氣從鍋蓋邊冒出時,打開鍋蓋,往粑粑上均勻地灑點清水,加蓋后再煎烤。如此反覆灑2-3次水后,即可出鍋。
特點:
送灶粑粑貼鍋的一面色澤金黃,脆而不焦,酥香味美;不貼鍋面,光滑油潤,軟而不粘;餡心多汁,鮮鹹味美,清香可口。送灶粑粑的餡料多變,除蘿蔔肉餡外,還常有“鹹菜肉餡”、“芹芽炒肉絲餡”、“白糖餡”、“桂花糖餡”、“芝麻糖餡”、“辣味餡”等風味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