欒姓
分佈於河北等地的姓氏
欒姓,晉國六卿之一,欒音Luán,姓氏多源,主要有三:1、出自姬姓,晉靖侯的孫子欒賓的後代。2、出自姜姓,齊惠公的兒子名堅,字子欒,他的子孫用他的名字的“欒”作為姓氏。欒姓人口並不多,在大陸和台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3、出自少數民族。
● 第一個淵源:源於姜姓,為炎帝的後代,是用人的名字作為姓氏的。
西周的時候,周文王的兒子唐叔虞被封在晉地,建立了晉國,他的後代中有著名的晉靖侯。
晉靖侯在西周歷史上赫赫有名,本名叫姬宜臼,與周平王同名,是晉國的第六任君主,晉厲侯姬福之子。
由於周厲王姬胡殘暴不仁,被周人在周厲王三十七年(晉靖侯十七年,公元前842年)趕出鎬京,共推舉周定公(周平王之後,名待考)、周召穆公姬虎共同當國,史稱共和行政(公元前841~前771年)。晉靖侯在此期間大力支持“共和行政”,使其順利實施,但他於次年(晉靖侯十八年,公元前841年)不幸病逝,其子晉釐侯(晉僖侯)姬司徒繼位。
欒氏家族世代為晉國卿士大夫,著名的有欒共叔(欒共子、共叔成)、欒枝(欒貞子)、欒盾、欒書(欒武子)、欒黶(欒桓子)、欒針、欒糾(弁糾、卞糾)、欒盈(欒懷子)、欒魴、欒樂、欒豹等人,欒氏家族曾一度把持晉國朝政達十四年之久,最後在氏族各家的權利之爭中,被范氏家族所滅。欒氏家族的後裔子孫後來逐漸成為魏郡欒氏望族,史稱欒氏正宗。
欒氏族人大多尊奉欒賓(姬賓、靖侯孫賓)為得姓始祖。
● 第三個淵源:源於蒙古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蒙古族欒氏,源出蒙古晃豁壇氏部族,晃豁壇氏亦稱晃合丹氏.宏豁氏等。
成吉思汗六世祖海都次子腿快,行路如飛,喘息鼻聲如搖鈴,由此得名“晃豁壇”(脫忽蘭,意為“轟鈴”)。他組織了晃豁壇氏族,其後人以晃豁壇為姓氏。在成吉思汗在統一蒙古和建立汗國的過程中,晃豁壇氏中出現了顯赫一世的人物,即晃豁壇·蒙力克父子。晃豁壇·蒙力克之子晃豁壇·磊薩滿闊闊出,利用薩滿的特殊地位擴充自己的勢力,企圖與成吉思汗鐵木真抗衡,事發后被殺。晃豁壇·蒙力克也受到懲處。但是,晃豁壇·蒙力克的另一子晃豁壇·脫欒(脫忽蘭·脫倫),則在蒙古汗國建立時被封為千戶長。
成吉思汗八年(公元1214年),晃豁壇·脫欒隨合薩爾·按陳左翼軍攻取了金國的薊、平、灤、遼西諸州。成吉思汗十年(公元1216年),晃豁壇·脫欒率軍連破河北真定城、大名府。從成吉思汗十四~二十一年(公元1220~1226年)的七年間,晃豁壇·脫欒一直扈從成吉思汗西征,屢立戰功,在歷史上頗有名望。
在晃豁壇·脫欒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名字的漢稱為姓氏者,省改簡化為單姓欒氏,世代相傳至今。
● 第四個淵源:源於滿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滿族賴布氏,亦稱賴卜氏、來布氏,滿語為Laibu Hala,世居扎庫木(今遼寧新賓伊勒登河西岸)、佛阿拉(今遼寧新賓永陵鎮二道村)、董鄂(今遼寧省桓仁、寬甸一帶)等地,后多冠漢姓為欒氏。
欒姓的望族多出於西河郡、魏郡。
孫賓。欒氏是晉靖侯的孫賓食采於欒邑而得姓。望族居於西河郡,就是現在的山西省離石縣。據根據《元和姓纂》上的記載,欒姓是周成王的弟弟唐叔虞的後代,春秋時期晉國的靖侯孫賓食采於欒邑,後代因地命氏,稱為欒氏。望族出於西河郡。根據《萬姓統譜》的記載,春秋時期欒書的後代為晉國的公卿。而根據《通志·氏族略·以邑為氏》上的記載,春秋時期晉靖侯孫賓的食邑是趙州,所在地就在平棘西北十六里古欒城,他的子孫以邑為氏,始有欒氏。故欒氏後人尊孫賓為欒姓的得姓始祖。
(缺)欒姓在大陸和台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欒姓出自姬姓。上古周朝時,周成王的弟弟唐叔虞有個後代叫賓,是晉國的公子,晉靖候的孫子,他被分封在欒(今河省北元氏縣東,一說在今河北省城縣,亦說今河北欒城)邑,因此被稱為欒賓。欒賓的孫子欒枝把邑名作為姓,稱為欒氏,世代相傳,成為欒姓的起源。
西漢梁地人。少年的時候受雇於酒家,後來被搶去作了奴隸。後來成為梁王大夫。漢高祖殺彭越,下令不許收屍,欒布冒著被殺的危險哭著把彭越這個好朋友葬了,被官吏判處為死刑。欒布說:“彭越是我的好朋友,他因為一點小事就遭到殺害,這裡的大臣們著急 自己和彭越一樣因為小事就遭殺。我也一樣,到不如趁早殺了我吧。”漢高祖聽了以後,覺得他講的沒錯,又因為佩服他的勇氣與義氣,免了他的罪,封他為都尉。文帝時候,欒布做了燕相,封在酈侯。中元五年逝世,燕、齊都為他立社,號欒公社。
字叔元。東漢蜀郡人,一說河南內黃人。性格直爽,學問精深。順帝的時候做黃門令。先後遷任桂陽、豫章太守和沛相。注重教育,政事明察。因為上書營造順帝憲陵,被定罪入獄,不準回家20年。陵帝的時候任議郎,後來因為上書為陳蕃和竇武辯冤下獄后自殺。
春秋時期的晉國名將。
是後魏時的著名宿儒,有門徒數千人。德林亦就學,始精詩、書。后好內事,於眾輩中最玄默。
副主任醫師。男,1954年1月出生,江蘇射陽人。中共黨員。1978年畢業於南通醫學院。曾任射陽縣衛生防疫站防疫科副主任,縣計劃生育委員會副主任,縣衛生防疫站站長、黨支部副書記,縣衛生局副局長、黨委副書記。現任江蘇省射陽縣衛生局黨委書記、局長。兼任《中國衛生輝煌50年》、《江蘇衛生保健》雜誌編委,江蘇省防疾學會、預防醫學會、鹽城市預防醫學會理事,射陽縣醫學會會長,農民健康教育學會會長等職。射陽縣政協醫衛組組長、政協委員。主要業績:先後被表彰為中國紅十字總會先進會員、全市優秀衛生防疫站站長、全縣優秀幹部,多次被市衛生局和縣委、縣政府表彰為先進個人、優秀共產黨員。先後撰寫並發表論文48篇,其中4篇獲市、縣科技論文獎。在其親自指揮和直接參與下,全縣食品衛生、計劃免疫、放射衛生、學校衛生均受到國家級表彰,先後通過初保先進縣、農村中醫工作先進縣、農村自來水普及縣、愛嬰縣驗收,健康教育、等級防疫站、等級醫院創建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全國率先試行醫藥集中招標採購、鄉鎮衛生院產權制度改革。
男,1941年2月出生,河北南宮人。1958—1960年在北京第一航空技術學校學習,后留校任教一年;1961—1979年在航空工業部303研究所工作。現任北京市昌平區來德奇加工廠廠長。主要業績:長期從事科技工作,善於鑽研,專長機械加工方面的研究。研製出“浮球景觀結構”的專利技術,並被收入《中華優秀專利技術精選》等並被“世界發明家國際協會”評為金獎。該專利特點:國內外生產廠家僅應用:1、浮體浮力原理;2、德國科學家巴斯葛(PASCA1)理論,無法解決轉動中浮球與球座產生的摩擦,並於實踐中證明產品壽命很短。該專利又應用力學原理,從理論到實踐已證明基本上為永不磨損型的長壽產品。另外,結構簡單,節省能源,造價低,利於推廣普及。在國內外同行業同類產品中居領先水平,地礦部專業人士評價為世界第一。在從事“景觀浮球”研究的同時,對球形體的加工技術還有3項重大突破,其中一項屬於“發明專利技術”。其技術發明,先進於世界上發達國家使用數控機床的生產技術,其產品精度極高,設備簡單,生產速度快,產品造價低。近期又奔破了在各加工行業具有廣泛用途的“三維萬能仿形機床”的研究工作,可首選應用在雕刻行業中,其優點是對操作工人的文化、技術、藝術水平要求不高。
教授。男,1929年10月出生,遼寧新賓人。1952年畢業於國立西北工學院。曾任教於西安交通大學、陝西工業大學、西北農業大學。現任職於西安理工大學。中國水利學會泵及泵站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主要業績:長期從事高等學校的教學和科學研究工作。多年來,為國家培養水利水電建設人才做出了貢獻。曾任中國水利電力部高等學校教學委員會委員,研究生導師,學科帶頭人。已為國家培養出一批碩士研究生。在科學研究方面,主要在“水力機械”、“泵抽水系統水力過渡特性”、“泵站水力學及泥沙”等學科領域有深入研究,完成多項國家水利水電科學研究基金項目。研究成果“泵站水錘電算程序開發與應用”獲省級優秀科學研究成果獎,在國內公開發表科技論文50餘篇,主要有在國際學術會議上發表的《大型離心泵站水燙特徵線解法與應用》等,公開出版的著作10餘種,其中《農用井泵》、(水泵及水泵站)分獲1980年國家新長征優秀科普圖書獎和1995年全國高等學校優秀教材二等獎。
教授。男,1939年9月出生,山東青島人。1963年畢業於山東冶金學院鋼冶金專業。現任職於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冶金工程學院鋼鐵冶金教研室。兼任中國電工技術學會電熱專業委員會委員,西安市鍊鋼技術協會理事等職。先期從事冶金企業生產技術及管理工作,1972年開始從事高等教育工作。主要業績:編著正式出版(鋼冶金學)、(鐵合金約、(電爐鍊鋼)、(冶金工廠設計)等和主編校內出版的研究生、本(專)科生教材、畢業設計(論文)指導書等教學文件10餘本,數百萬字。公開發表科技論文和高教學術論文40餘篇。與企業合作,主持完成多項科研、設計、工程和技術推廣項目並取得效果。曾榮獲江蘇省政府頒發的“開發蘇北有功人員”二等獎,陝西省科研成果二等獎和三等獎,西安市電爐鋼節能技術標兵和先進工作者獎勵多項次,以及中國金屬學會鐵合金學會、陝西省金屬學會、西安市鑄造學會、中國高等教育研究會等多項次優秀論文獎和本校的科研成果、優秀教學成果從秀實習和畢業設計指導教師、優秀研究生導師等諸多嘉獎。身居教學科研第一線,學風端正、治學嚴謹、經驗豐富,成果累累。正為冶金高教事業做著新的貢獻。
高級法官。男,山東黃縣(今山東省龍口市)人。中共黨員。中國人民大學刑法專業研究生畢業。1962年10月一1979年3月任黑龍江省依安縣人民法院書記員、助理審判員、審判員、庭長;1979年4月至今任黑龍江省高級人民法院助理審判員、審判員、副庭長、庭長。主要業績:1962年以來,一直在人民法院從事審判工作。1993年3月被最高人民法院授予“長期從事人民法院工作,為中國社會主義司法建設做出了貢獻”的榮譽稱號並頒發證書和獎章。結合審判實踐撰寫並發表論文和著述20餘篇,其中《經濟犯罪疑題探析》、《經濟犯罪疑案分析》、《正確掌握當前經濟活動中罪與非罪的界限》、《受賄案件“一比一”證據的存疑與突破》、《刑法疑題評解》等調研文章,為審判工作起到了積極的指導作用並提供了可靠的參考資料。在國家級大型理論文集上發表的主要學術成果有《非法所得罪立法探討》、《詐騙罪若干問題研究》、《挪用公款罪若干問題研究》、《貪污罪若干問題研究》、《略談經濟承包活動中貪污罪的認定》、《如何識別利用經濟合同詐騙犯罪與經濟合同中欺詐行為的界限》等,有的篇目獲得優勝獎和榮譽證書。合著《犯罪與刑罰》、《中國刑事司法案例彙纂》等書。1997年1月應邀參加了在東南亞舉行的“理論建設與市場經濟學術考察研討會”;1998年4月應邀參加了在廣西南寧市舉行的《中國百科學者傳略》首發式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與市場經濟學術研討會。
1938年出生,重慶人,主任醫師。1964年畢業於成都中醫學院醫療系。大學本科六年,外語修英、日、俄文。畢業分配到成都市新華人民醫院。曾任中醫科主任、主任醫師、市科協中醫學會會員、廠科協中醫藥學組長,從事中醫臨床30餘年,具有系統的中醫藥理論和現代醫學知識。學驗俱豐。在醫學論文撰寫和醫療工作中,多次受到地方與工人表揚。撰寫論文40餘篇,從1979年以來,在《成都中醫學院學報》、《四川中醫》、《四川中醫函授》、《工礦醫刊》、《國醫論壇》等發表,近20餘篇論文在國家級、省市級學術交流會交流。重視中醫基礎理論《內經》、《傷寒論》、《金匱要略》、《溫病學》的研究,對金、元、明、清時代醫學發展的研究,以李東垣的脾胃學說和王清任活血化瘀學說頗有發揮。旁及諸家學說,力主創新。臨床重視實效。對歷年的各種疾病的治療,注重資料的搜集整理。著《工廠常見病治療體驗》(初稿)。擅長慢性氣管炎、肺心病、風濕、肝炎、胃十二指腸潰瘍,各類結石病、腎病的治療,對紅斑狼瘡、部分腫瘤病的治療見長,對婦兒科病有獨特見解,採用歷代名方、單驗方、針灸、湯熨、外治法,可起沉行。主張中西論道,充分發揮中醫特長,自創“狼瘡方”、“癌轉化方”、“化石片”、“益腎湯”等,臨床應用效果甚佳。曾獲先進工作者及科協優秀會員譽稱。1998年市衛生局授予“成都市名中醫”。
高級教師。女,1956年生,遼寧新民人。畢業於遼寧省教育學院。現任新民市實驗小學副校長。主要業績:參加教育工作17年,曾先後任少先隊輔導員,班主任、教導主任、副校長等職。工作兢兢業業、盡職盡責。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潛心研究教育教學理論,取得了突出的成績。1989年被評為全國優秀教師、遼寧省優秀課教師,瀋陽市優秀教師,1991年被評為瀋陽市勞動模範。主持的瀋陽市級實驗項目《愉快教育研究》和《語文環境中識字教學研究》通過專家驗收。1995-1997年連續三次被評為瀋陽市級優秀課指導教師。1989年被評為全國優秀教師、獲全國優秀教師榮譽獎章;1989年被評為遼寧省優秀課教師、瀋陽市優秀教師;1991年被評為瀋陽市勞動模範。1995年撰寫的《語文環境中識字》、《減輕學生負擔的幾點做法》在瀋陽教育上發表;1997年撰寫的《在教育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的幾點做法》在瀋陽教育上發表。編寫的《作文序列教學》書在新民市小學發行。1996年撰寫的《小學教育應著眼於民族素質的提高》、《閱讀教學幾點做法》被評為遼寧省級優秀論文;1997年撰寫的《小學數學活動課研究》被評為遼寧省級優秀論文。
1955年生,遼寧省撫順市人,醉墨。中國書畫函授大學畢業,國家三級書法師,中國藝術研究院二級書法家。中國硬筆書法協會會員,中國當代硬筆書法家協會理事,國際美術家聯合會中韓文化藝術專家委員會委員,山東省曹州畫院名譽院長。日本國藝術道院客座教師,作品參加全國及國際性大賽多次獲獎。作品入選日本、加拿大、韓國作品收藏。作品編入《中國當代藝術界名人錄》、《中國當代名人錄》、《世界名人錄》、《世界書畫之最東方書畫長城巨卷》、《20世紀中韓名人書畫辭典》十幾部。
男,1930年生,江蘇省泰興市人。筆名敬之,紅石,齋名敬業,1950年畢業於江蘇省泰興中學,1954年畢業於東北人民大學,現為《中外市場信息報》主任記者。1987年參加北京《華藝硬筆習字會》1994年參加北京《詩刊社》詩人之家,著有詩詞300首。1995年獲“民族杯”書法品位賽精品獎。同年參加國際硬筆書法家加拿大總會高級會員。1996年參加首屆冰雪情海內外書畫名家展並被聘為展事顧問。作品入《世界硬筆書畫家精品博覽》。1997年作品入《中國硬筆書法大成》、《中國藝術人才書畫作品展精品集》。1998年作品入《國際硬筆書法家觀止》,名片入《中國著名書畫家精英博覽》。1999年入二十世紀藝術名人大辭典。同年獲中華書畫世紀獎。
1943年2月生,山東省黃縣(今山東省龍口市)人。別名魯寧,齋號三餘書屋。自幼酷愛書法、繪畫藝術。1959年考入魯迅美術學院附中,為全國著名國畫家郭西河教授所賞識,納為入室弟子,學習傳統花鳥畫,1962年入魯迅美術學院工藝系學習裝潢專業。作品創作花鳥畫為主,兼畫別樣,重視寫生,不為具象束縛。現系遼寧美術出版社副總編輯、編審。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裝幀藝術委員會會員、中國流行色協會會員、中國出版協會會員、遼寧裝幀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遼寧美術家協會理事、遼寧書法家協會理事。遼寧中國畫研究會理事、中國鄉村田園畫會常務理事、臨夏民族書畫院顧問。其在工藝美術設計方面有較深的造詣,撰寫的《淺談書籍裝幀》獲全國首屆裝幀藝術論文研究成果三等獎。個人著作有《藝用動物資料》、《欒祿璋花鳥畫花魚觀》、《寫意金魚技法》、《欒祿璋國畫作品集》等書。所設計的大量圖書封面、插圖及編輯的圖書多次獲全國及省級獎勵,在首屆中國優秀美術圖書評獎中《 色彩辭典》獲金牌獎、《現代水墨畫》等三種獲銅牌獎,個人所著述的《幼兒趣味繪畫》獲全國優秀圖書獎。中國畫創作方面,其作品多次參加全國及省市美展並獲獎,作品在美國、新加坡、日本、韓國展出被各國友人收藏,《遼寧日報》、《瀋陽日報》、《美術之友》、《美術大觀》、遼寧電視台等都作過專題報導,傳略、作品編入《中國當代美術家名人大辭典》、《中國當代藝術界名人錄》、《中國現代書畫界名人大觀》、《當代世界名人傳》、《20世紀美術書法界名人名作博覽》、《中國美術家》、《世界當代書畫篆刻家大辭典》等典集。被授予“世界書畫藝術名人”榮譽稱號。
女,1960年2月生,陝西三原人。新疆師範大學中文系古代文學教研室教授,教研室主任,古代文學研究生專業負責人,宗教文化學、中國古代文學碩士導師。已出版《中國佛教大觀》(第二編、第三編)由哈爾濱出版社出版;《花底拾遺—古代婦女生活經典》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元曲家薛昂夫》由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西域風景詩一百首》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批判”北京人?》中國社會出版社出版;《唐宋詩詞名篇詳解》由新疆大學出版社出版;《喀納斯神秘游》由新疆大學出版社出版《李白詩文注析》由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表論文《試論詞在文化轉型時期的確立》(南京師大學報1996年1期);《司馬遷民族觀批判》(殷都學刊1993年2期、《蘇軾的佛教觀念及其影響》(《新疆師大學報》1995年1期;《必須十分重視轉型期文化建設》(《陣地》1993.4)、《清人烏魯木齊詩評析》(新疆大學學報1998.2)《交河塔林與密教東漸》(《西域研究》2000.1);《作為典籍符號的圖像敘事——西域石窟壁畫阿闍世王題材再探討》(西域研究2005.1);《西域石窟壁畫阿闍世王題材再探討》(《西域研究》2005。1)《從克孜爾207窟壁畫談佛教對拜火教的融攝》(《西域研究》2007.3);《國家精神符號的闡釋與重構——談李白的《明堂賦》(《中國李白研究》2009卷);《元代維吾爾散曲家——薛昂夫》(《文史知識》2005.10)。
1930年4月生,山東省黃縣(今山東省龍口市)人。哈爾濱鐵路局電務處處長、高級工程師。畢業於北京鐵道學院電信系。參與了極頻自動閉塞和機車信號的研製,太陽能在信號設備上的應用以及哈爾濱、牡丹江、綏化等大站電氣集中、哈爾濱二調駝蜂場的修建等。先後發表論文8篇,其中《安全生產與設備維修》和《如何選擇檢修周期與輪修周期》等論文。多次參加中蘇邊境鐵路電務設施方面的技術談判,參加過中日鐵道信號技術座談會。
1927年積極參加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活動,散發傳單標語、傳遞信件情報等。1931年秋任中共村支部委員。1932年2月設伏擊斃國民黨安定縣長。10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陝北游擊隊第9支隊,隨部轉戰陝北各地。1933年4月任陝北游擊隊第1支隊分隊長。先後參加馬河川、三十里鋪、潭家小窪、董家寺、張洪鎮、合水、棗樹坪、溫家坡等戰鬥,作戰勇敢,經常擔任攻擊奮勇隊。11月打入安定北區折科達民團進行兵運工作,策動和爭取許多團丁。1934年7月發動起義,會同當地赤衛軍組成陝北紅8支隊,任支隊長。活動於橫山、米西、安定一帶,牽制敵軍,配合陝北游擊隊主力粉碎了國民黨軍對陝北革命根據地的第一次“圍剿”。9月任中國工農紅軍陝北獨立師第1團2連連長。1935年1月31日,中國工農紅軍第27軍成立,任84師1團2連連長。相繼參加王家圪凸、南溝岔、閻王砭、吳家寨、馬家坪和解放陝北六座縣城的戰鬥,多次擔任突擊隊隊長,率部衝鋒陷陣,奮勇殺敵,屢建奇功,被群眾譽為“少年英雄”,所部成為西北紅軍中出色的“好漢連”。1935年9月18日,紅十五軍團成立,任81師241團2連連長。同年10月1日參加勞山戰役。戰鬥中,率2連向敵連續發起衝擊。腹部中彈受傷,將流出的腸子塞進腹腔,簡單包紮后,繼續衝鋒,前進約100餘米,終因失血過多倒地,光榮犧牲,時年僅18歲。
魏 郡:漢高帝置郡。治所在今天的河北省臨潼縣西南。
重義堂:漢代的欒布和彭越交朋友,彭越為盜;欒布被人賣做為奴隸,後來在燕國當了大將,被漢兵俘虜。這時彭越已經在漢當了梁王,於是就把欒布贖了回來,跟著自己做大夫。後來彭越被漢高祖 殺掉了,把他的頭掛在洛陽,命令任何人不許收屍。欒布卻公開的收了他的屍體,將他埋葬,還痛哭了一場。漢高祖認為欒布重義氣,就拜他為都尉。文帝時候,欒布做了燕相,封在酈侯。“重義堂”又稱為“酈侯堂”。
此外,欒姓的主要堂號還有:“巽德堂”等。
山東棲霞欒氏譜書兩卷,(清)欒寅纂修,清乾隆二十一年(公元1756年)手抄本。現被收藏在山東省棲霞市臧家莊鎮小欒家村。山東棲霞欒氏譜書,(清)欒寅纂修,(清)世欒書坤於清乾隆二十一年(公元1756年)重修,清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抄錄本六冊。現被收藏在山東省棲霞市臧家莊鎮西欒家村欒德臣處。安徽太和欒氏家譜,(清)欒氏合族於清咸豐十一年(公元1823年)始修,清道光三年(公元1823年)續修,2000年欒治華再修,2005年欒氏合族重新編修計算機排版列印本。現被收藏在安徽省阜陽市太和縣舊縣鎮欒寨村、河南省項城縣欒家樓。
山東龍口欒氏一支字輩:“景成士明德長春學守信”。
山東龍口前欒村欒氏一支字輩:仁和紹先志,家聲祺鳳麟。
山東龍口欒氏一支字輩:“永國基(其)士中鴻玉清允景吉兆興”。
山東棗莊欒氏字輩:“成髮長吉德永玉福學忠世為明作廣富貴萬國同”。
山東聊城梁水鎮閆庄村欒氏字輩:“德數昌居林記(紀)公開延慶......”
山東滕州欒氏字輩:“書學志玉……”
山東黃縣欒氏字輩:“思成顯德長征伏擊”。
山東黃縣、黑龍江欒氏字輩:“適逢常慶積德可”。
山東萊洲欒氏字輩:“林春豐振……”
山東文登欒氏字輩:“從繼國兆慶振忠德玉久永井學文政長亭可似宏。”
山東無棣欒氏字輩:“廷永樹景(玉桂)鳳。”
山東充州欒氏字輩:“朝懷國(學)俊(金家)如(汝修)福(玉)子。”
山東城陽欒氏字輩:“恆德方作聖一心復紹先敬宗維敦本嘉祥御坤賢”。
山東夏庄欒氏字輩:“述恆永方作修振興丕紹崇乃宗功敦本建基孝友相承”。
山東濰坊寒亭南港涘村欒氏字輩:“守宣玉可忠廷周宗明維學京正義長存吉星照”。(此村欒姓明初遷來,始祖為:欒芳)
河南鹿邑欒氏字輩:“身修維則良田之慶懷民道從齋慎可丕重作延生東亞清風起中華長和平”。
河南項城欒氏字輩:“尚友之學貴恩厚少寬宜運進伍金泰(此輩與我們目前所使用輩份不一樣,目前,河南項城市永豐鄉后欒樓的輩份如下:登榮方培永昌吉)”。
河南項城、安徽太和(山、林、茂、盛四大派)欒氏字輩:“士(懷學芳)國家(俊金慶)治(修汝天)福(永)身心(修)維則良田之慶懷民道從齋慎可丕重作延生東亞青風起中華長和平德甫鳳勇明騰雲繼印洪金殿丙友世國家治福廷學法傳萬春厚代賠震興”。
河南濮陽欒氏一支字輩:“華懷太思宗傳道貴好夢”。
河南濮陽欒氏一支字輩:“光明正恆耀得一希民邦作玉福華(壁)懷太思宗傳道貴好孟繼良登殿賀秀才協距順世可樹基任茂長”。
河南欒氏一支字輩:“恆德方作聖一心復紹先敬宗維敦本嘉祥御坤賢”。
遼寧昌圖欒氏字輩:“廷(庭)永樹景(玉學)鳳”。
遼寧庄河欒氏字輩:“成髮長吉德永方學文中世維明左廣富貴萬國同”。
遼寧大連欒氏字輩:“義恆君子德天祥吉寅家”。
遼寧葫蘆島欒氏字輩:“字維德軍上首國寶忠孝孟廣依心賀”。
遼寧岫岩欒氏字輩:“元學耀永承侖序孝友書香振家生”。
遼寧瓦房店欒氏字輩:“元中克德樹福祿吉慶生”。
遼寧喀左欒氏字輩:“鳳樹殿士井海敏”。
遼寧鞍山一支字輩:“中天朝廷仕文學世希洪玉修德明陽長發祥吉昌國恩廣普基家業永勝康”。
江蘇揚州欒氏字輩:“安家其承必聖長春”。
江蘇興化、永豐、新建欒氏字輩:“中天萬爾春久鴻開廣大”。
江蘇泰興、疆烏魯木齊欒氏字輩:“存根廣友才富”。
江蘇濱海欒氏字輩:“基正德承加立業”。
黑龍江林口欒氏字輩:“三忠喜樹俊良業國”。
黑龍江寶清欒氏字輩:“存仁德守忠合寶世茲大敦理”。
黑龍江大慶一支:老祖(山東)欒登法;‘玉興學詠士廣殿季雲祥緒心萬豐久忠正上其昌。
吉林長春欒氏字輩:“盛貞文萬學魁有德本興仁富燕家秀景天光榮國慶孝廉方正做英華”。
吉林欒氏一支字輩:“文昌山水秀德大建聞洲錦世日謀善永遠繼緒修”。
安徽六安欒氏字輩:“理興其昌貽謀肇緒”。
安徽來安欒氏字輩:“友知長學建”。
河北故城欒氏字輩:“興進丕永樹現可春新慶”。
湖北漢川市麻河鎮欒氏字輩:“金玉滿堂文章華國忠厚傳家”。
欒氏一支字輩:“豐慶積德可世常明忠恩祖榮長興在光宗耀華昌”。
欒氏一支字輩:“慶衍昌續興立紅光永守安甲憲紀傳章”。
欒氏一支字輩:“天應從秉地利先維歲崇豪立文啟芳齡”。
欒氏一支字輩:“明庭先世志銅陶鍾台恩”。
欒氏一支字輩:“成髮長吉德永玉福學忠世為明作廣富貴萬國同”。
欒氏一支字輩:“純銀德守忠河寶世滋大敦理意福矯崇信家振昌”。
欒氏一支字輩:“鴻樹作國恩永明宗家慶長守成維治世修德振興邦”。
欒氏一支字輩:“義秀紅文志福學忠經書尚殿魁甲男”。
欒邑啟姓;
西河發跡。
——佚名撰欒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指欒姓的源流和郡望。(參見上題頭《一、姓氏源流》和《四、郡望堂號》介紹)
宣德順憲;
哭越相燕。
——佚名撰欒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春秋時晉國大夫欒書,景公時率領下軍,在鞍大敗齊軍,後來領中軍。厲公時,楚國攻打鄭國,他又率軍在鄢打退楚師。死後謚武子。《國語》中說:“欒武子宣其德行,順其憲則(法令),使晉國超越諸侯。”下聯說西漢梁人欒布,幼年時被賣為奴,后被贖,與梁王彭越關係親密,任梁大夫。漢高祖殺彭越,下令說:“有敢收彭越屍首者一律逮捕!”欒布出使齊回來,哭祭彭越,被抓獲,高祖要烹了他,他說:“彭越反叛,並沒有證據,就把他殺了。我恐怕功-臣會人人自危啊!現在他已被殺,我生不如死,就請烹了我吧!”高祖聽了,免去他的罪,又任他為都尉。文帝時,為燕相。吳楚七國之亂中,因擊齊有功,封郇侯。
宣德順憲;
明法習勤。
——佚名撰欒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春秋時晉國大夫欒書事典,引《國語》載:“昔欒武子宣其德行,順其憲則,使越於諸侯。”下聯典指宋·欒弗忌為臨淄主簿,明於法,勤於事。
政勤撫字;
學羨宿儒。
——佚名撰欒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元·欒汝翼事典。下聯典指北魏·欒文博事典。
農將雲霞補;
夕蔭清月華。
——唐·欒清撰欒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唐代詩人欒清詩句聯。欒清貞元時人,字渾之。
子仁至誠孝母;
欒布清白為官。
——佚名撰欒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明代孝子欒惠,字子仁,浙江衢州西安人。師王守仁,母患瘋疾十三年,飲食搔摩,必躬必親。聘南充胄六堂學長,辭。四方學者雲集。下聯典指宋代良吏欒崇吉,封丘人。明習文法,為官清白,勤於政事,以政績卓著聞名。
西嶺東風傳喜訊;
河清海宴兆昇平。
——佚名撰欒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以鶴頂格鑲嵌欒姓望族居住地“西河”郡二字的嵌字聯。
奏績班師,欣然上推下讓;
興學定禮,美哉易俗移風。
——佚名撰欒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春秋時晉國名將欒書的事典。下聯典指東漢名士欒巴的事典。欒巴,蜀郡人。一雲內黃人。字叔雲,性質直,博涉經史。初為黃門令,后擢拜郎中。中遷桂陽太守,定禮興學,政事明察。
欒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體,人口約四十四萬三千餘,佔全國人口總數的0.027%左右。
宋朝時期,欒姓人口稀少,主要集中在河南。
明朝時期,欒姓大約有1萬5千入,當時山東、四川、河北為欒姓比較集中的地區,山東聚集了大約80%欒姓人口。
當代欒姓的人口約有36萬,為第二百二十六位大姓姓氏,大約佔全國人口的0.029%。自宋朝至今的1000年來,欒姓人口增加率呈上升的態勢。目前欒姓的第一大省為黑龍江,大約佔全國欒姓人口的30%,黑龍江、山東、遼寧是欒姓的主要分佈區,這三省欒姓大約佔全國欒姓人口的66%。其次分佈於江蘇、河南、河北、內蒙古等省區。欒姓在人群中分佈頻率示意圖(見圖226)表明:在黑吉遼、內蒙古東部、山東東部,欒姓占當地人口的比例為0.1%以上,中心地區可以達到0.4%以上,以上覆蓋面積約佔國土總面積的12.3%,居住了大約55%的欒姓人群。在河北東部、山東西部、江蘇大部、安徽東北、河南東北角、陝西北端,欒姓占當地人口的比例在0.05%—0.1%之間,以上覆蓋面積約佔了國土總面積的6%,居住了大約19%的欒姓人群。
今遼寧省的鐵嶺市昌圖縣、庄河縣、海城縣、營口市、丹東市、新賓縣、大連市瓦房店、岫岩縣、葫蘆島市、盤錦市、鞍山市台安縣,山東省的青島市、濱洲市無棣縣、海豐縣、龍口市、臨清縣、滕州市、威海市文登區、榮成市、掖縣、煙台市福山區、濰紡市、高密市、維縣、棲霞市、日照市、無棣縣、招遠縣、棗莊市、淄博市、蓬萊市,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河北省的保定市、張家口市、承德市、淶源縣、衡水市、邢台市清河縣、邯鄲市臨漳縣,江蘇省的南京市溧水縣、泰興市、泰州市高港區、揚州市、江都市臨江縣、長明縣、揚中市、常州市武進區、金壇市、靖江市、江陰市、鹽城市濱海區、阜寧縣、漣水縣,河南省的濮陽市、鹿邑縣、周口市、項城市、漯河市,吉林省的通化市、長春市農安縣、永吉市、舒蘭市,安徽省的合肥市、六安市、蕭縣,黑龍江省的綏化市,陝西省的渭南市,湖北省的武漢市,雲南省的文山洲,上海市,北京市通縣,天津市,中國台灣地區。加拿大,美國舊金山、紐西蘭等地,均有欒氏族人分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