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心平血功

張廣德創編的太極功法

舒心平血功是北京體育大學教授張廣德所創編的扶引攝生功中的首套功法。針對疾病的病因、病理,以故國醫學整體不雅、辨證施治和臟腑經絡學說及現代醫學有關理論為引導而創編的。

作用


太極導引養生之舒心平血功是舒緩心臟,平調血液的功法,是針對心血管系統疾病的經絡導引動功。整套動作在柔和舒緩中運行,既象春蠶吐絲,又連綿不斷,使全身經脈暢通,氣血周流,加強人體微循環,強健體質。

特點


(一)意形聯合,重點在意
“意”是指意念,“形”是指動作姿勢。操練舒心平血功時,意念應在小指、無名指、中指指尖或勞宮穴處。用意的強度要相宜,到達“意到氣到”即可,無須過度意守,以免引起不須要的嚴重。
(二)動息聯合,著重於息
“動”是指動作,“息”是指呼吸。操練舒心平血功誇大動作與腹式呼吸精密共同。其原則是:起吸落呼,開吸合呼,先吸后呼。此原則在詳細運用時,最初應以天然呼吸為基礎,隨時連結呼吸暢達,切不成憋氣。跟著學練時間的增長,可有意識地慢慢加深腹式呼吸,尤其是加長柔緩呼氣,使呼吸慢慢到達勻稱、深長的狀況。
(三)循經取動,誇大臂旋
循經取動,誇大臂旋,是舒心平血功的又一顯著特點。心經心包經、小腸經、三焦經五腧穴均漫衍在前臂內側和手上,循經扭轉環繞糾纏手臂,可勸導經絡。習練時應以指領旋,兩肘催之,直達於肩,旋臂應以扭轉前臂和手為主,旋臂時要儘可能連結沉肩、墜肘,在此條件下,儘可能加年夜扭轉幅度。
(四)循經取穴,以指代針
經絡所過,主治所及,臟腑所屬,主治所為,這既是循經取穴的原則,也是中醫針灸學所遵照的重要原則。據此,在“舒心平血功”中擺設了既便於操作、又有奇效的典型穴位自我推拿,如“上工揉耳”一式,以手指點穴和推拿為主。習練者點穴和推拿時,取穴要准,用力要適當,使響應部位受到必然強度刺激。
(五)松貫始末,緩寓此中
“松”,一是指解除一切“邪念”的滋擾,到達凝思定意的狀況;二是指肢體高度放鬆,毫無嚴重。“緩”是指動作遲緩柔和。舒心平血功整套功法要求:精力集中、周身放鬆;雖有時也誇大短暫用力,如捶臂叩腿和其他點穴動作,但松是底子,緊是一瞬;練功中應做到松而不懈,緊而不僵。遲緩柔和地做動作是連結全身放鬆的條件,是以,舒心平血功出格誇大動作輕巧柔緩,全身舉行有節律的協調運動

保健


舒心平血功是防治高血壓低血壓、冠芥蒂、心動過速等心血管體系疾病的扶引功。多年來,無數患者接管了此功的治療。經抽樣查抄,其成果證實,總有用率達92.5%,此中有顯效者佔80%。此外,這個功法對氣管炎肺氣腫、神經虛弱、腸胃炎以及頸、肩、腰、腿痛也有必然的療效。舒心平血功的保健攝生作用機制首要有以下兩點。
(一)疏浚經絡,和諧氣血
經絡阻隔,氣滯血淤,是高血壓、冠芥蒂等心血管疾病發病的經絡病理。人體的經絡“內屬於臟腑,外絡於肢節”。它們“內溉臟腑,外濡腠理”,維持著正常的心理功效。就病理而言,經絡與臟腑之間也是息息相干的。病起於外者,經絡先病爾後可傳於臟腑;病生於內者,臟腑先病爾後可反應於經絡。舒心平血功治病,就是按照經絡與臟腑在心理病理上彼此影響的機理,經由過程“意守”、“循經旋臂”、“循經點穴”等要領,取得“通其經脈、調其氣血”的作用。舒心平血功誇大意形聯合,重點在意;意守小指、無名指、中指指尖或勞宮穴處,該三指尖別離是心包經、三焦經、心經和小腸經“井穴”之處,勞宮穴是心包經的“滎穴”。舒心平血功還誇大循經旋臂,並著重於手腕和肘部的扭轉、環繞糾纏和抖動,這就是對腧穴和合穴的自我推拿,從而有助於響應經脈的氣血運行。循經取穴,以指代針,進一步加深了刺激經穴的水平,
提高了疏浚經絡的效果。如“上工揉耳”一式中揉“心”、“交感”、“降壓溝”等穴可治療高血壓病、心動過速、心肌炎、冠芥蒂等;“平步連環”一式中推拿任、督兩脈和膀胱經背俞穴,可流通任督二脈,促進心腎訂交,和諧氣血,滋養五臟六腑。
(二)放鬆身心,解痙化瘀
高血壓是一種常見病、多發病,其發生常與情志掉調有關,持久的精力嚴重或末路怒憂思,可使肝氣掉疏,氣鬱化火,乃至肝陽上亢而發病。現代醫學認為精力嚴重,小動脈痙攣,外周阻力增長,是發生高血壓、心動過速等心血管疾病的一個誘因。因為持久的、重複的、過分的精力嚴重,或是強烈的情緒顛簸,使年夜腦皮層和神經血管的調治中樞性能掉調、植物神經功效紊亂,即交感神經功效亢進,造成小動脈痙攣,外周阻力加年夜,血壓升高。高血壓是激發其貳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是以,放鬆身心,調治中樞神經體系功效,降低外周阻力,是防治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手段。舒心平血功要求習練者松貫始末,精力和肢體高度放鬆,全身舉行節律協調、遲緩柔和的運動,能降低交感神經張力,使兒茶酚胺開釋削減,增長血管適應性和壓力感觸感染器的敏感性,使外周血管阻力較著降落。有節律的協調運動還能改善年夜腦皮層,使緊縮血管的中樞功效削弱,故可使全身小動脈舒張,血壓降落。別的,舒心平血功要求習練者在深長的腹式呼吸中,要有意識地加長柔緩呼氣,這不僅有助於推拿內臟,消弭瘀血,促進血液輪迴,並且可以加強呼氣中樞的愉快性,使副交感神經愉快性加強,四周小動脈舒張,從而排除痙攣,減小阻力,使血壓降落。據研究得知,輕度或較永劫間的緩和運動可使血小板黏滯性降落,從而削減冠狀動脈血栓形成,是以,舒心平血功出格誇大動作遲緩、柔和,一次操練以做2—3遍為宜。

動作練習


一、聞雞起舞
預備勢:兩腳並立,兩臂天然下垂,兩手置於兩胯側;頭正身直,下頜微收,眼視前方;呼吸天然,打掃萬慮,凝思定意(圖10-2-1)。
功效:放鬆身心,調解呼吸,寧神定意,平肝潛陽
1.提踵前托(吸氣):拔頂提肛,兩臂外旋,兩掌如捧物狀,逐步向前平舉;兩腿伸直提踵,腳趾抓地,兩掌高與肩平,寬與肩同,掌心向上;眼平視前方;意在小指、無名指、中指指尖(圖10-2-2)。
2.下蹲摳拳(呼氣):兩臂內旋,使掌心朝下輕握拳,腳跟落地,同時松腹松肛,兩腿逐步下蹲;兩拳如拉物狀,拳心向下,由前向下划弧達於年夜腿兩側,兩拳心相對,中指尖摳勞官穴;眼平視前方;意在勞宮穴(圖10-2-3)。
3.提踵側托(吸氣):拔頂提肛,兩臂外旋,兩拳變掌,別離向兩側直臂托起,掌心朝上;同時兩腿逐步伸直,腳跟提起,腳趾抓地;眼向左平視;意在小指、無名指、中指指尖(圖10-2-4)。
4.下蹲摳拳(呼氣):兩臂內旋,掌心朝下輕握拳,腳跟落地,兩拳如拉物狀,由兩側向下划弧達於年夜腿外側;同時中指尖摳勞宮穴,拳心相對,兩腿隨之半蹲;眼轉向正前方;意在勞宮穴(同圖10-2-3)。
動作5-8與動作1-4不異,惟擺布相反。
練功次數:做2個八拍,第二個八拍的第八拍還原成預備式。
學練要點:
1.身體升降時,要連結脊柱中正、節節貫串;起時以百會穴上領,整個身體只管即便上提;落時以尾閭帶,松腹松腰;下蹲時兩膝挨近,臀部要收斂;整個動作歷程,兩臂天然伸直,但始終連結沉肩墜肘之狀況。
2.呼吸要深長、勻稱,並和身體升降協調共同。
3.中指尖摳勞宮穴時可稍用力,勞宮穴在手心正中點。
功效:益氣助陽,調補心腎,加強腿部氣力,促進均衡功效,加快血液迴流,對冠芥蒂胃下垂、神經虛弱有防治作用。
二、白猿獻果
預備勢:同聞雞起舞。
1.上步旋臂(吸氣):拔頂提肛,身體微向左轉,兩掌內旋使掌心朝外,隨轉體向左上方擺起;眼向左前方平視(圖10-2-5)。重心移於右腳,右腿屈膝下蹲,左腳向左前方上步,腿隨著地;隨之兩掌稍外旋屈肘向上划弧,經眼前劃到掌心朝前,達於肩部側前方;眼向左前平視;意在小指、無名指、中指指尖(圖10-2-6)。
2.提膝托掌(呼氣):松腹松肛,右腿屈膝提起,腳尖天然下垂,左腿伸直;同時兩掌外旋先向擺布、稍向下划弧,再向前、向上弧形托起,兩臂天然伸直,兩掌高與肩平,略窄於肩,掌心朝上;眼看兩掌;意在小指指尖(圖10-2-7)。
3.落步擺掌(吸氣):拔頂提肛,右腳向右後方落步,重心移到右腳,右腿屈膝,左腳尖翹起,同時兩掌成仰掌向兩側平擺,略高於肩;眼向左前方平視;意在小指、無名指、中指指尖(圖10-2-8)。
4.弓步摳拳(呼氣):松腹松肛,重心前移成左弓步,同時兩臂內旋,兩掌向後、向內划弧使掌。心朝前下方按掌,當靠近左膝兩側時逐步握拳,中指尖摳勞宮穴,拳心朝下,兩臂成弧形;眼向左前方平視;意在勞宮穴(圖10-2-9)。
5.后坐旋臂(吸氣):拔頂提肛,重心移於右腿,右腿屈膝,左腳翹起成左虛步。同時兩拳變掌,稍內旋向上(略屈肘),再外旋經眼前弧形向外達肩前側方,掌心朝前,掌指向上;眼平視前方;意在小指、無名指、中指指尖(圖10-2-10)。
6.同動作2。
7.落步擺掌(吸氣):左腿屈膝,身體稍右轉,右腳向右側落地;同時兩掌成仰掌向兩側平擺,臂稍屈;眼轉向正前方;意在中指指尖(圖10-2-11)。
8.並步按掌(呼氣):重心移到右腳,右膝稍屈,左腳向右腳併攏,兩腿伸直;同時兩掌內旋向上經眼前向下按掌達於腿之兩側成預備勢。
第二個八拍同第一個八拍,惟擺布相反。
練功次數:做2~4個八拍。
學練要點:
1.旋臂、擺掌、托掌要和回身上步、后坐、提膝等動作協調一致。成虛步時松腰斂臀,成弓步時要沉髖。
2.呼吸要隨動作天然調解,連結呼吸勻稱深長,不成憋氣。
功效:理氣和血,消積化瘀,對高血壓、心肌窒息有較好的防治作用;對上肢酸痛、膝樞紐關頭炎也有必然的防治作用。
三、金象卷鼻
預備勢:同聞雞起舞。
1.開步內旋(吸氣):拔頂提肛,重心先移到右腳,右腿稍下蹲,左腳向左開一年夜步,隨之兩腿伸直,重心移到兩腿中心;同時兩臂內旋使掌心朝外,逐步向前平舉,掌與肩平,臂天然伸直;眼向前平視;意在小指尖(圖10-2-12)。
2.馬步卷臂(呼氣):松腹松肛,兩腿下蹲成馬步;同時兩臂外旋,兩掌別離向上,向肩部肩井穴抓握,五指如勾,兩肘尖相靠;眼向前平視;意在肩井穴(圖10-2-13)。
3.伸腿托掌(吸氣):拔頂提肛,兩腿伸直;同時兩肘外張,兩掌從耳旁上托,臂伸直掌心朝上,掌指相對;眼平視前方;意在中指指尖(圖10-2-14)。
4.並步收掌(呼氣):松腹松肛,重心移到右腳,左腳向右腳 併攏;同時兩掌別離向擺布,向下划弧垂於體側;眼向前平視。
動作5~8同動作1~4,惟擺布相反。
練功次數:做2個八拍,第二個八拍的第八拍還原或並步 站立,兩手握拳收抱於腰側(圖10-2-15)。
學練要點:
1.成馬步時,松腰斂臀,百會上頂,腳尖向前,膝與腳尖相對。
2.臂的扭轉幅度宜年夜,兩肘相合和外張時,共同呼吸只管即便加年夜胸部的開合,但要連結上體樸重。
功效:溫煦肌膚,內安五臟,加強呼吸性能,加快全身血液輪迴,對冠芥蒂、高血壓、低血壓有必然的防治作用。
四、黃鶯疊膀
預備勢:第三式的收勢。
1.開步側旋(吸氣):拔頂提肛,重心先移到右腳,右腿半蹲,左腳向左側開步,繼而兩腿伸直;同時兩掌內旋向兩側反臂托掌,掌心朝後上方;眼向左平視;意在小指指尖(圖10-2-16)。
2.馬步抖插(呼氣):松腹松肛,兩腿下蹲成馬步;同時兩臂外旋,屈肘使掌心朝後,兩掌在肩前放鬆快速上下抖動5—8次,接著向腋下、死後插掌,臂天然伸直,手背緊貼骶骨兩側;眼向前平視;意在小指、無名指、中指指尖(圖10-2-17、圖10-2-18)。
3.馬步抖掌(吸氣):拔頂提肛,兩腿不動;兩掌外旋使掌心朝前,向兩側、向前上方擺動達於胸前,掌心相對,兩臂天然伸直,兩掌放鬆快速擺布抖動5—8次;眼平視前方;意在中指指尖(圖10-2-19)。
4.並步抱拳(呼氣):重心先移到右腳,右腿半蹲,接著左腳向右腳並步,兩腿伸直,兩掌變拳收抱於腰側,手心朝上,中指尖摳勞宮穴;眼平視前方;意在勞宮穴(同圖10-2-15)。
動作5-8同動作1—4,惟擺布相反。
練功次數:做2個八拍,第二個八拍的第八拍還原成並步站立,兩掌的中指尖壓在承漿穴相近(圖10-2-20)。
練習
1.抖腕時肩、肘、腕均要充實放鬆,可多抖動頻頻。
2.臂的扭轉幅度宜年夜,但要沉肩、墜肘,不成憋氣。
3.呼吸和動作天然共同。
功效:宣通經氣,舒痙化積,對心血管疾病有較好的防治作用;對腰背痛及肩、肘、腕樞紐關頭炎也有必然防治作用。
五、上工揉耳
預備勢:為第四式的收勢。
第一個八拍
1.摩承至眉:兩掌中指腹從承漿穴經地倉、迎噴鼻、鼻通、睛明、攢竹至眉沖穴后,轉用掌心貼面(圖10-2-21)。
2.摩維至迎:全掌貼面,兩手拇、食、中指腹別離向左、右摩運(中指腹至頭維穴),繼而向下經耳門、聽宮、聽會、頰車、年夜迎等穴,將兩掌置於頸側(圖10-2-22)。
3.按摩頸部:兩掌從頸側向頸后推按,直到用掌根將頸后皮肉擠攏提起為止(圖10-2-23)。
4.摩運頸部:兩掌從頸后沿頸部兩側向前摩運,兩中指腹壓在承漿穴上(同圖10-2-20)。動作5—8同動作l一4。
第二個八拍
點揉心穴:動作1—4,兩手的食指腹別離壓在耳內腔的心穴上,拇指腹捏在耳後對應部位上,同時向前捻揉;動作5—8,向後捻揉;每一拍捻揉一周(圖10-2-24)。
第三個八拍
點揉交感穴:動作1—4,雙手食指尖向前按揉交感穴;動作5~8,向後按揉,同時年夜拇指指腹點壓翳風穴。
第四個八拍
摩運耳部:動作1-4,雙手的年夜拇指腹和食指的橈側面捏住耳輪上部,沿耳溝從上向下摩運,當摩運到耳垂時,稍用力向下拉引,一拍摩運一次;動作5—8,用食指腹繞耳根推拿,從耳前向上,從耳後向下,兩拍推拿一周,可順逆瓜代做(圖10-2-25)。
練功次數:共做4個八拍
學練要點:
1.揉耳時穴位要找准,用力要適度。
2.呼吸天然暢達,不要憋氣。
3.意在被揉的穴位上。
功效:寧神醒腦,引氣歸元,對高血壓、心動過速、心肌炎、冠芥蒂、神經虛弱、掉眠等症有較好的防治作用,還可治傷風、後項酸痛以及落枕和發燒病,並有調治人體一身陽氣的作用。
六、捶臂叩腿
預備勢:兩腳開立,與肩同寬;身體樸重,兩臂天然下垂;眼向前平視(圖10-2-26)。
1.捶臂叩門:第一拍,全身放鬆以腰為縱軸,身體稍向左轉,右手握拳,用拳眼捶擊左肩,左手握拳,用拳背輕叩腰部命門穴(圖10-2-27)。第二拍同第一拍,惟擺布相反。第一個八拍兩拳別離瓜代由肩捶到肘。第二個八拍兩拳別離瓜代由肘捶到肩。第二個八拍的第八拍,兩手叉腰;眼向前平視(圖10-2-28)。
2.叉腰叩腿:第三個八拍兩腳(太沖穴相近)瓜代由膝窩委中穴向下叩擊到踝后跗陽穴。第四個八拍由跗陽穴向上叩擊到膝后委中穴(圖10-2-29)。
練功次數:共做4個八拍,第四個八拍的第八拍兩腳並立,兩手收在腹前,手心朝上,距身體約10厘米,掌指相對。
學練要點:
1.捶臂時以腰動員兩臂,擺臂幅度宜年夜,用力由輕到重。叩腿時支撐腳五趾抓地,叩擊穴位要准,其挨次為:委中承筋承山、跗陽。捶命門穴氣力要輕。
2.回身時吸氣,捶叩時呼氣。
3.意在捶叩的穴位上。
功效:和中疏表,育陰潛陽,可治療痿厥不振、膝痛、女子崩中帶下、便秘痔瘡等病症。
七、枯樹盤根
預備勢:為第六式收勢。
1.開立旋臂(吸氣):拔頂提肛,重心移至右腳,右腿屈膝半蹲,右腳向左側開步,略比肩寬,接著兩腿伸直;同時兩掌內旋向兩側、向上反臂托掌,靠近程度時臂外旋使掌心朝前,臂天然伸直;眼看左掌;意在中指、無名指、小指指尖(圖10-2-30)。
2.歇步摳拳(呼氣):松腹松肛,身體稍右轉,右腳向左腳前蓋步下蹲成歇步;同時兩掌向上、向胸前、向下划弧按掌,當按到腿側時握拳,中指尖摳勞宮穴,拳心向下;眼平視右前方;意在勞宮穴(圖10-2-31)。
3.開步合掌、開步擺掌(吸氣):拔頂提肛,身體起立,左腳跟落地,右腳向右側開步;同時兩拳變掌向里、經腹前、胸前使兩掌背相靠,掌指朝下,屈肘與肩平;眼平視前方(圖10-2-32)。隨之重心移到右腳,左腿伸直,兩掌繼續向上經眼前別離向擺布弧形擺動達於體側,掌心朝前;眼平視前方;意在中指、無名指、小指指尖(圖10-2-33)。
4.並步收掌(呼氣):百會上頂,松腹松肛,左腳向右腳併攏,兩腿伸直;同時兩掌繼續向下划弧收於腹前,兩臂成弧形,掌心朝上,掌指相對;眼平視前方。
動作5~8同動作1—4,惟擺布相反。
練功次數:做2個八拍,第二個八拍的第八拍還原成並步站立,兩掌垂於體側(同圖10-2-1)。
學練要點:
1.兩掌背相靠稍用力,依次由腕、掌骨、第一指骨、第二指骨、第三指骨卷屈,最後將指尖彈出建立掌。
2.下蹲成歇步時,上體連結直正,百會上頂,下蹲和按掌協調共同。
功效:清心瀉火安神定志,對高血壓、手麻痹、脅肋痛、神經虛弱、掉眠、頭昏等病有較好的防治作用,同時也可防治肘、腕和膝樞紐關頭炎,加強腰腿的肌力
八、平步連環
預備勢:為第七式收勢。
推拿背俞
1.並步上摩(吸氣):兩掌從脊柱兩側的白環俞上提,經膀胱俞小腸俞關元俞、年夜腸俞、氣海俞腎俞三焦俞推拿至止境;眼平視前方(圖10-2-34背)。
2.上步下按(呼氣):重心先移至右腳,右腿半蹲,左腳向左前方上一步,腳跟先著地;隨之兩掌根用力從三焦俞依次向下推拿到白環俞;同時將身體重心移到左腳,左腳全腳著地,右腳跟提起,兩腿充實伸直;眼平視左前方(圖10-2-35)。
3.后坐上摩(吸氣):重心逐步移到右腳,左腿伸直,腳尖翹起;同時兩掌從下沿脊柱兩側上提推拿到止境(圖10-2-36)。
動作4、6同動作2;動作5、7同動作3;動作8還原成兩掌垂於體側。第二個八拍同第一個八拍,惟擺布相反。
預備勢:兩腳並立,兩掌相疊於關元穴,勞宮對勞宮,左掌在里;眼平視前方(圖10-2-37)。
推拿任脈
1.並步上摩(吸氣):身體不動,兩掌相疊,從關無經下脘、中脘、上脘、巨闕鳩尾膻中至天突穴依次推拿;眼平視前方(圖10-2-38)。
2.上步下按(呼氣):右腿半蹲,右腳向左前方上一步,腳跟先著地;隨之兩掌相疊從天突穴往下至關元穴依次推拿;同時右腿蹬直,腳跟離地,重心移到左腳,左腿蹬直,全腳掌著地;眼向左前方平視(圖10-2-39)。
3.后坐上摩(吸氣):重心逐步移於右腿,左腿伸直,腳尖翹起;同時兩掌相疊從關元穴依次推拿至天突穴(圖10-2-40)。
動作4、6同動作2;動作5、7同動作3;動作8還原建立正姿勢。
第二人八拍同第一個八拍,惟擺布相反。
練功次數:共做4個八拍。
學練要點:
1.推拿時思惟集中,推拿背部時,意在命門穴;推拿胸腹時,意在丹田(約莫關元穴處)。
2.推拿時,手掌要貼緊推拿部門;上摩時,百會上頂,提肛調襠;下定時,松腹松肛。
3.翹足和提踵要充實,后坐時,後腿膝和足尖要相對。
功效:溫運腎陽,引氣溫歸元,促進心腎訂交,益精補腎,可防治高血壓、冠芥蒂、神經虛弱、頭痛、頭昏等病症,對腰背酸痛、國脘痛、便秘和婦女月經不調也有必然的防治作用。
注重事項
1.高血壓歸併腦、心腎等臟器疾病或轉為急進性高高血壓者禁練本功;冠芥蒂人有心絞痛頻仍爆發,體息時也痛苦悲傷者,或較著律變態者或掉代償充血性心力弱竭者禁練本功。
2.低血壓和一般心律變態患者練本功運動量可稍年夜。
3.妊婦練本功要穩重,“平步邊環”一式可以不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