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六里庄村的結果 展開
- 河南長垣縣孟崗鎮下轄村
- 山西應縣金城鎮下轄村
- 山西省朔州市右玉縣威遠鎮下轄村
六里庄村
河南長垣縣孟崗鎮下轄村
六里庄村(Liulizhuang Village)位於長垣縣城東南方向,縣城限於城牆之內之時,因距縣城六里而得名。依據現今縣城所在地是由明洪武二年從苗寨鄉柳冢一帶遷至蒲城鎮的記載,推斷該村莊的存在或村名的產生不早於1369年。
村莊北臨山海大道(省道308線)且界蒲東辦事處,西近城區的龍逄大道且界南蒲辦事處,東接尚小占,東距臨黃(河)大堤(天然文岩渠)約8km,南界魏庄鎮。國內交通西可入大(慶)廣(州)高速,北可進長(垣)濟(源)高速,距鄭州市客運2小時余車程,南達新鄭國際機場。
2000年前後,村村通公路工程實施后,加之縣城向西、南擴展,道路網不斷外延,道路取直,”距離短了,村子小了“的感覺尤為明顯,因村子都有外擴,與鄰村之間的距離縮短。
村北二里境外,原有從新鄉到臨黃大堤的窄軌火車道,專供運送沙石建設臨黃大堤之用,1990年代初拆除。
村西北一里地處,原有磚窯兩座,村東北角原也有磚窯兩座,供村內打坯燒磚建房,1990年前後皆被拆除;此外,原三隊牲口圈北也有一小磚窯,約1980年左右,正在燒制過程中,某夜發生塌窯,殞命兩人,燒傷一人。村西邊角現有林圃,飛鳥眾多,鳴叫悅耳,主要有灰喜鵲、喜鵲、鵓鴣、麻雀。正北境外即是宏力葡萄園。
因縣城城區南擴,2013年,村西北邊角地四五十畝以每畝5.2萬元被徵用。
1.主要樹木
2.主要的野草(註:以下加“”為村民的叫法)
狼尾草,與狗尾草類似,但穗毛泛紅。
”驢尾(yi)巴蒿“
灰灰藿,或叫灰灰菜。
“麵條蒿”,學名:麥瓶草,春季長於麥田間。
菟絲子,現已極少見。
“巴巴狗”,學名:蒺藜
曼陀羅,偶爾可見,不多。
”蜜蜂菜“,學名:莧菜。
”豬殃殃“,長在麥田裡。
“醋醋酸”,學名:大馬蓼,也稱斑蓼。
村中根據人民公社遺制分為四個大隊。村中有前後兩條東西向的主街,南北有4條衚衕貫穿。1980年代-約2010年,村區向南擴展,南邊原來的三隊所在的牲口圈場、打麥場,四隊的小片荒、打麥場,西側四隊的自留地、小片荒劃為居民宅基地,人口大為增長,家庭機構變小,宅基地面積也縮小。
全村居民780人,村民代表20人。出租的耕地以農業種植為主,農作物主要為冬小麥、玉米、大豆、花生和蔬菜(蔬菜銷往外地),但目前已無棉花種植。村內普遍可見庭院農藝,1980年代村民院落養雞、鴨、鵝、豬、牛、驢等家畜,始雞眠於雞舍,后宿於樹上。1990年代家畜飼養現象逐漸消失,花草果蔬種植習慣風行。
村中現有兩戶養豬,數十頭的小規模飼養。此外,自1980年代末,家庭工業逐漸增加,而裁縫從業者逐漸消失。但外出務工(主要從業為防腐、建築、烹飪)一直普遍。
1980年代初,分田到戶,村民菜園集中在機井附近,灌溉方便,自給自足;開挖引文岩渠小河后,村民有了河中游泳的生活,水退時,又有河中抓魚蝦的時光,河中多是鯽魚、鯉魚、鯰魚,偶爾還可抓到烏魚。1990年代后小河無水,游泳抓魚之樂不見了。
1981年,村大隊委託人從香港購買彩電一台,村民在大隊空院或坐或站,群體觀看電視成為村民晚上的娛樂項目,主要有動畫片《聰明的一休》(1983年),電視劇《霍元甲》(1982年)、《血疑》(1984年)、《阿信》,以及春節聯歡晚會。1990年代各家各戶基本都通了電,結束了煤油燈的時代,村民相繼都購置了電視機。
1980年代中期及之前,村中有水井四口,以供飲用,村前街有舂米石臼一個,后皆填平、消失。
自2000年以來,耕地出租,承包方先後種植葡萄、蔬菜和莊稼,居民就業形式有所變化,部分村民被耕地承包方雇傭,以留村婦女為主;受縣域經濟集群化規劃,多有男性村民到附近的起重機及其配件加工工廠和家庭作坊就業。受此影響,2010年以來,村民多有將平房改建為二、三層樓房的,家門起建過道,以斷人隨便出入,樣式一律,沒有差異,攀比成風,不閉門隨便竄門的社會心理漸漸發生變化。
2010年以來,村民家電中多有增用電冰箱的,廚房則煤氣與煤球並用。
2011年,山海大道向東延長修建到蘆崗。交通工具由自行車更換為電動車、經濟擋汽車;自2000年至2016年,村中有4人死於交通事故。
娛樂除了去縣城外,村內娛樂生活主要是看電視、搓麻將,精神生活比較貧乏。1980年代看電視可將人聚集起來,而今唯有麻將能將前後街東西頭村民聚在一起。
村中沒有土地廟、宗廟祠堂,但春節期間會供拜宗祖,供品由1980年代的花糕,替換為如今的水果。此外,村中有衛生所兩間,老赤腳醫生去世后,剩一間;小賣部兩間(20世紀叫做“合作社”、“代銷點”),小賣部成為村民碰頭聊天的場所。
村中原有小學,設一至四年級四個班,五年級需轉到王樓中心小學就讀。1950年代,校長為趙乃惠,縣城南關人;最後一任校長為陶新發,六里庄人。2000年前後本村小學撤銷,村中兒童遂改就讀北方鄰村頓庄中心小學。因計劃生育政策,兒童數量減少,加之公路汽車增多,交通風險加大,孩子上學每天由兩三家長輩合作輪替用電動三輪車接送。比之上世紀不同,現小學課目增加了英語,語文、數學教材內容改編很大,如四年級數學,將分數的比較以“可能性”概念篇目引入;語文大量增加了古文,如五年級可見論語的“仁者不憂,智者不惑,勇者不懼”,父母等長輩無能力輔導孩子此類課程。
居民受教育水平多為小學、初中學歷;1980年代走出第一位大學生,研究生學歷;第二位大學生1991年畢業,2000年畢業專科與本科各一名,2016年畢業專科與留學博士研究生各一名。
經濟發展引起大量雇傭的就業形式,以及受媒體(只有電視、網際網路,電視節目接收與城市相比,受限很大,接收節目多為縣級電視台與多省衛視、央視)傳播、道路網建設的影響,居民的時間觀念有明顯變化,生活節奏變快。但處於農業為主的區域,以陰曆紀年的觀念依然明顯,二十四節氣仍然指導著生活,居民的紀年依然不精確,並多以與人和地點相關的事件紀年,即使是數年前發生的事,回憶起來也說不清是具體哪一年,多以“大概是我結婚那年”,“上輩人的時候”,“我家蓋堂屋那年”表述。如斯賓格勒所說,歷史是屬於城市的。
村中婚姻觀念:婚姻和性仍以生育為目的,留下後代依然尤為重要,但離婚已不是多了不得的事,但依然認為當婚男子沒娶上媳婦是不光彩的事。拜金觀念明顯,見面問收入幾何很平常,或受縣域性別比失調明顯影響,女方對男方家庭的要求是有兩層及以上的樓房,或在縣城有房。本村光棍情況比20世紀大為緩解。
對外部世界,村中居民以自己的想象、電視傳播的信息、口頭傳說為主觀加工原料,並自以為外部世界就是自己認為的那樣,如果聽到不同的看法,會極力否定不同的看法,以保持自洽。居民很習慣交談從電視或手機上獲得的天氣信息。
呂思勉《先秦史》:“有宗法則必有分支派別,有分支派別,必有名焉以表之,是曰氏。大傳曰:'六世親屬竭矣,其庶姓別於上,而戚單於下,昏姻可以通乎?系之以姓而弗別,綴之以族而弗殊,雖百世而昏姻不通者,周道然也。'......姓以論昏姻,古所謂同姓不昏者,實以始祖之正姓為準。以氏表支派,非切近其關係無由明。“
本村姓氏有呂、王、何、喬、陶、扈、翟、盧,據說為明代從山西洪洞縣大槐樹遷入河南。
村中呂姓有兩支,實為一系。許慎《說文解字·呂部》:“呂,脊骨也。象形。昔太岳為心呂之臣,故封呂侯。”呂氏,源於姜姓(有說法,姜源於羌)。《史記·齊太公世家第二》:“太公望呂尚......其先祖嘗為四岳,佐禹平水土,甚有功。虞夏之際封於呂,或封於申,姓姜氏。夏商之時,申、呂或封枝庶子孫,或封庶人,尚其後苗裔也。本姓姜氏,從其封,故曰呂尚。”。《風俗正義》言氏之類有九:或氏於號,或氏於謚,或氏於爵,或氏於國,或氏於官,或氏於字,或氏於居,或氏於事,或氏於職。
呂氏一支,系南蒲辦事處樊屯呂氏移入,一支系南蒲辦事處夾堤呂氏移入,同源為明代16世紀從山西遷入長垣,再之前則暫無族譜記錄。
村中王姓三支。王,以爵位為氏。
村中陶姓一支。陶,以事為氏。
村中喬姓一支。
村中何姓一支。
村中扈姓一支。
村中翟姓一支。
村中盧姓一支。
向外移民類型有幾種:投親;經商務工;因高等教育移民。去向有:香港、烏魯木齊市、西寧市、蘭州市、西安市、鄭州市、平頂山市、長垣縣城等。
麵條:午餐正餐麵食,有湯麵、撈麵、滷麵(又稱“蒸麵條”)、餄餎【hé le】面(與其他地方的熱湯餄餎不同,長垣餄餎面一般加蒜泥、拍黃瓜、荊芥涼拌);此外,村民自己基本不做燴面,燴面多在縣城或鄉鎮餐館供應。燴面分量分二兩面、四兩面大小碗,羊肉湯、或羊肉或牛肉,有芫荽或黃豆芽,另有炸辣椒供客人根據自己喜好自酌。
野菜:1990年代中期之前,初春時節,麥田裡有種叫水蘿蔔棵(學名“離子草”)的野菜,拌面上鍋蒸熟,蒜泥拌之,風味獨特,另外還可作湯麵條的佐菜,但之後沒再聽說有人吃。與離子草同期在麥田出現的薺菜,村民反倒不視為菜,莧菜也當野草鋤去,無人作菜,馬齒莧只在窮困時做成菜饃為食(而廣州、深圳等南方城市,菜市場至今把紅薯葉、莧菜、馬齒莧作為菜、湯的食材進行銷售)。
村民的語言是鮮活的,但對語言的理解是粗略而不精確的。因村民祖源為山西,村中方言具有晉方言的某些遺跡,北方已被中原官話主導,所以現在劃分為中原官話鄭開片,母音的發音不似普通話發音,倒跟英語的母音發音更近,有特色的舉例如下(發音注音標的,以英語音標標註):
白/be/菜,黑/he/介兒(“夜裡”的意思),白/be/嘞(“白天”的意思),夜/yɜ:/個兒(“昨天”的意思),前/qe/個兒(“前天”的意思);"日頭兒"連讀為/rəʊr/,“門外”連讀為/mer/,咋/zua/了,花糕/gəʊ/,但“棗糕”又讀棗糕/gao/了,冰“糕”有時又發音/gɔ/了;簸箕/qu/,枯皺/tʃu/(意思是表面因揉搓或脫水而波褶不平)、干/ge/蔫/yan/(意思植物莖葉失去水分的樣子)。
頭夫,指牲口。
老頭,有兩個意思,一個指年齡大的男子,一個指已婚女子對自己丈夫的稱呼。
恁(你的,你們的;還作副詞“那麼、這麼、特別”的意思,如“恁能嘢”,怎麼這麼有本事呀)
旋,發音為suan,剛剛,不久,時間副詞,如:旋摘的西紅柿,五毛錢一斤。
鬻,指鍋裡面的湯粥沸騰,流溢到外面。如:照護點鍋呀,下里米了,別讓它鬻出來咯。
薅,揪住,拔出。如薅草;薅住她頭髮使勁打。
艮,硬,沒彈性,不容易咬啃。如:這紅薯真艮呀,都咬不動。
膈應,或格應,指心裡不舒服,噁心。
鍋干叉,發音為 guo/kɜ/ chao,是炊具,架在鍋里支住籠篦的叉子,一般用從柳樹上砍下分叉的樹枝做成。
習慣性說法:弄啥了,咋著了。
1960年代以前生的人稱父親,有稱“伯、叔、大爺”的,稱母親有稱”娘“的,后皆稱“爸、媽”。
稱母親的父親為“姥爺”,稱母親的母親為“姥娘、姥姥”,稱舅母為“妗”,稱父親的哥哥為“大大、大爺”,稱父親的嫂子為“大娘”,稱父親的弟媳為“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