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中醫藥學概論的結果 展開

中醫藥學概論

中醫藥學概論:2014年清華大學出版社

本教材分為三部分,概要介紹了中醫基礎理論中藥學基本知識、中成藥學基本知識。第一部分闡述中醫基礎理論,主要內容包括中醫學的基本特點和思維方法、中醫學的哲學基礎、氣血津液、臟腑經絡、病因、病機、四診等。第二部分介紹中藥學基本知識、中藥學基本理論、常用中藥,重點介紹了190餘味中藥的功效與主治病證,並列表介紹了210餘味中藥的功效和主治病證。第三部分介紹中成藥學基本知識,重點介紹140多種中成藥的處方、組方分析與功能主治,並列表介紹了170多種中成藥的處方與功能主治等。本書可供高等醫藥院校各專業學生使用。

本教材由江西中醫藥大學、雲南中醫學院等12所醫藥院校17位老師共同編寫。編寫以保持中醫藥學的傳統特色為宗旨,注重中醫藥基礎理論的完整性、系統性、科學性,在充分吸收有關教材優點的基礎上,強調與執業藥師考試指南的一致性,增加了部分新的教學內容以適應執業藥師考試的需要。

本教材的編寫,得到了清華大學出版社、雲南中醫學院、江西中醫藥大學的大力支持,謹在此致以誠摯的謝意!儘管我們在編寫過程中力求精準,但由於編者水平有限,時間緊迫,人員分散,難免存在不少疏漏或不當之處,敬請各院校師生及廣大同仁提出寶貴意見,以利於進一步修訂提高。

前言


中醫藥學是我國人民在長期的生活和醫療實踐中總結而成的,具有獨特的理論體系和卓越的臨床療效,是我國衛生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教材適用於普通高等醫藥院校本科相關專業,也可供專科、成教相關專業按教學大綱內容選用學習。本教材內容既可滿足本課程教學需要,又可滿足執業藥師考試相關知識點的學習需要。
本書概要地介紹了中醫基礎理論、中藥學基本知識、中成藥學基本知識三方面的內容,第一部分重點介紹了中醫基礎理論,主要內容包括中醫學的基本特點和思維方法、中醫學的哲學基礎、藏象、精氣血津液、經絡、形體與官竅、病因、發病、病機、四診、防治原則。第二部分為中藥學基本知識,包括中藥學基本理論與常用中藥,重點介紹190餘味中藥的性能、功效與主治病證,列表介紹210餘味中藥的性能、功效和主治病證。由於教材篇幅原因,在中藥學基本知識部分單味葯的用量用法中“煎服”均省略。第三部分為中成藥學基本知識,重點介紹140餘種中成藥的處方、組方分析與功能主治,列表介紹170餘種中成藥的組方與功能主治等。
編者
2014年8月

目錄


一、中醫藥學理論體系的起源
二、中醫藥學理論體系的形成
三、中醫藥學理論體系的發展
第1章中醫學的基本特點和思維方法
第1節中醫學的基本特點
第2節中醫學的思維方法
一、援物比類
二、司外揣內
三、試探與反證
四、比較
五、演繹
學習小結
複習思考題
一、陰陽的基本概念
二、陰陽學說的基本內容
三、陰陽學說的臨床應用
第2節五行學說
一、五行的基本概念
二、五行學說的基本內容
三、五行學說的臨床應用
學習小結
複習思考題
第3章氣、血、津液
第1節氣
一、氣的概念
二、氣的分類
三、氣的運行
四、氣的功能
第2節血
一、血的概念
二、血的生成及運行
三、血的生理功能
第3節津液
一、津液的概念
二、津液的代謝
三、津液的生理功能
第4節氣、血、津液的關係
一、氣與血的關係
二、氣與津液的關係
三、血與津液的關係
學習小結
複習思考題
第4章臟腑經絡
第1節五臟
一、心
二、肺
三、脾
四、肝
五、腎
第2節六腑
一、膽
二、胃
三、小腸
四、大腸
五、膀胱
六、三焦
一、腦
二、女子胞
第4節五臟與六腑的關係
一、五臟之間的關係
二、五臟與六腑的關係
三、六腑之間的關係
第5節經絡
一、經絡系統的組成
四、經絡的生理功能
學習小結
複習思考題
第5章體質
第1節體質的形成
一、先天因素
三、其他因素
第2節體質的分類
一、陰陽平和質
二、偏陽質
三、偏陰質
第3節體質與臟腑、經絡、精氣、血、
津液的關係
一、與臟腑、經絡的關係
二、與精氣、血、津液的關係
第4節體質學說的應用
一、指導養生防病
二、指導辨證治療
學習小結
複習思考題
第6章病因
第1節外感病因
一、六淫
二、癘氣
第2節內傷病因
一、七情
二、飲食與勞逸失常
第3節其他病因
一、痰飲
二、瘀血
三、外傷
學習小結
複習思考題
第7章發病與病機
第1節發病
一、正氣與發病
二、邪氣與發病
三、環境與發病
第2節病機
一、邪正盛衰
學習小結
複習思考題
第8章四診
第1節望診
一、望神
二、望色
三、望形
四、望頭面
五、望體表
六、望舌
七、望排泄物
第2節聞診
一、聽聲音
二、嗅氣味
第3節問診
一、問寒熱
二、問汗
三、問疼痛
四、問飲食口味
五、問二便
六、問睡眠
七、問耳目
八、問經帶
第4節切診
一、脈診
二、按診
學習小結
複習思考題
第9章辨證
第2節氣、血、津液辨證
一、氣病辨證
二、血病辨證
三、氣血同病辨證
四、津液病辨證
一、心與小腸病辨證
二、肺與大腸病辨證
三、脾與胃病辨證
四、肝與膽病辨證
五、腎與膀胱病辨證
六、臟腑兼病辨證
第4節其他辨證
學習小結
複習思考題
第10章預防與治則
第1節預防
一、未病先防
二、既病防變
第2節治則
一、治病求本
二、扶正與祛邪
三、調整陰陽
四、調理氣、血、津液
五、同病異治與異病同治
學習小結
複習思考題
第11章中藥基本理論與應用
第1節中藥的產地與採集
一、產地
二、採集
第2節中藥的炮製
一、炮製的目的
二、炮製方法
第3節中藥的性能
一、四氣
二、五味
三、升降浮沉
四、歸經
五、有毒無毒
第4節中藥的功效與主治病證
一、中藥的功效
二、中藥的主治病證
三、中藥功效與主治病證的關係
第5節中藥的應用
一、中藥的配伍
二、中藥的用藥禁忌
三、劑量
四、煎服法
學習小結
複習思考題
第12章常用中藥
第1節解表葯
學習小結
複習思考題
第2節清熱葯
第3節瀉下藥
一、攻下藥
二、潤下藥
學習小結
複習思考題
第4節袪風濕葯
學習小結
複習思考題
第5節化濕葯
學習小結
複習思考題
二、利尿通淋葯
學習小結
複習思考題
第7節溫里葯
學習小結
複習思考題
第8節理氣葯
學習小結
複習思考題
第9節消食葯
學習小結
複習思考題
第10節驅蟲葯
學習小結
複習思考題
第11節止血藥
學習小結
複習思考題
學習小結
複習思考題
一、化痰葯
二、止咳平喘葯
學習小結
複習思考題
第14節安神葯
學習小結
複習思考題
學習小結
複習思考題
第16節開竅葯
學習小結
複習思考題
第17節補虛葯
一、補氣葯
二、補陽葯
三、補血藥
學習小結
複習思考題
第18節收澀
學習小結
複習思考題
第19節涌吐葯
學習小結
複習思考題
第20節殺蟲燥濕止癢葯
學習小結
複習思考題
第21節拔毒消腫斂瘡葯
學習小結
複習思考題
第13章中成藥學基礎知識
第1節中成藥的劑型
一、丸劑
二、散劑
三、膏劑
四、丹劑
五、酒劑
六、錠劑和糕劑
七、曲劑
八、片劑
九、顆粒劑
十、糖漿劑
十一、酊劑
十二、露劑
十三、膠劑
十四、栓劑
十五、合劑口服液
十六、氣霧劑
十七、膠囊劑
十八、膜劑
十九、注射劑
二十、眼用製劑
第2節中成藥的養護
一、中成藥常見的變質現象
二、中成藥變質的因素
三、中成藥養護的方法
學習小結
複習思考題
第14章常用中成藥
第1節解表中成藥
一、發散風寒類
二、發散風熱類
三、表裡雙解類
四、扶正解表
學習小結
複習思考題
第2節祛暑中成藥
學習小結
複習思考題
第3節瀉下中成藥
一、攻下類
二、潤下
學習小結
複習思考題
第4節清熱中成藥
一、清熱瀉火
二、清熱解毒
學習小結
複習思考題
第5節溫里中成藥
學習小結
複習思考題
第6節化痰中成藥
一、燥濕化痰
二、清熱化痰類
三、潤燥化痰
學習小結
複習思考題
第7節止咳平喘中成藥
學習小結
複習思考題
第8節開竅中成藥
學習小結
複習思考題
第9節固澀中成藥
一、固表止汗
二、澀腸固脫類
三、澀精止遺類
四、固崩止帶
學習小結
複習思考題
第10節補虛中成藥
一、補氣類
二、補血
三、氣血雙補類
四、補陰類
五、補陽
學習小結
複習思考題
第11節安神中成藥
一、重鎮安神類
二、養心安神類
學習小結
複習思考題
第12節和解中成藥
學習小結
複習思考題
第13節理氣中成藥
一、行氣
學習小結
複習思考題
第14節理血中成藥
一、活血類
二、止血類
學習小結
複習思考題
第15節消導中成藥
一、消食導滯
二、健胃消食類
學習小結
複習思考題
第16節治風中成藥
一、疏散外風
二、平息內風
學習小結
複習思考題
第17節祛濕中成藥
一、清熱祛濕
二、利濕通淋類
三、溫化水濕類
四、祛風勝濕類
學習小結
複習思考題
第18節外用中成藥
一、五官科類
二、痔瘡類
三、皮膚類
學習小結
複習思考題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