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姓

主要分佈在浙江省等地的姓氏

姓氏源流有三,一是出自姒姓,二是出自古代少數民族姓氏,三是出自北魏蓋樓氏和賀樓氏。人口主要分佈在浙江省,包括杭州、寧波金華麗水諸暨等。樓姓歷史名人較多,主要有官諫大夫樓護、南昌郡王樓璽、北宋英宗治平二年進士樓常、嘉定十六年進士樓大年,當代名人有跳馬王樓雲、中國科學院院士樓南泉、世界傑出華人藝術家樓永金 樓丹霞等。

姓氏源流


樓(Lóu 樓)姓源出有:

源流一

源於姒姓,出自黃帝裔孫大禹之後婁衢,屬於帝王賜改姓為氏。傳說,黃帝歷五世而生禹。大禹,姓姒,號文命,生於公元前2277年,由於鯀的妻子有莘氏女志(修己)因夢食薏苡而生禹,故舜帝便賜予禹姒姓。
樓姓
樓姓
後來禹因治水有功,后受舜禪讓而稱帝。大禹逝世於公元前2213年,終年六十四歲。大禹之子姒啟打破了傳統的禪讓制度,建立了奴隸制的國家體系夏王朝。傳至大禹第十四世孫姒癸(姒履癸),荒淫無度、暴虐無道,因此成湯起而反之,率領其他諸侯國滅了夏王朝,建立了商王朝商湯賜姒癸為“桀”,關在巢邑(今安徽巢湖)反省,因而史稱其為“夏桀”。在夏王朝覆滅時,夏桀之子姒仲和、姒仲禮兄弟倆避禍於會稽(今浙江紹興),以牧牛為生,因此改姓為婁氏。“婁”字古義為“系牛”,就是牧牛。到了周武王姬發滅商紂之後,建立了西周王朝,追封歷代先帝後裔,因此尋訪到了大禹後代少康一支的第三十六世孫婁衢。據傳,當時周武王對婁衢說:“無木不成樓,猶無水不成源也!”遂改其姓為“樓”,並舉婁衢為諫議齊侯,公爵,封於杞邑(今河南杞縣),以主夏祀,號稱“東樓公”。自此,大禹後裔中的婁氏子孫一脈遂以“樓”為姓氏,稱樓氏,世代相傳至今,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
姒姓婁氏、樓氏族人同宗同源,皆尊奉大禹為得姓遠祖、姒仲和、姒仲禮為得姓先族、婁衢(東樓公)為得姓始祖。

源流二

源於趙姓,晉文公之大夫趙衰(公元前622年逝世)的兒子趙嬰被封在樓(今山西省臨汾市永和縣)。此後趙嬰又稱樓嬰,而後人取樓為姓。由於趙氏是上古嬴姓的分支,所以這個起源是嬴姓的子譜系。它在2600年前從趙姓分支出來。
2008年為止,約有22萬人姓樓,是中國總人口的0.018%,使其成為中國第269最常見姓氏。樓姓人口的分佈極為不均,主要在中國東部沿海的浙江省,隨後是上海市、廣西壯族自治區以及江西省。早在宋朝(960年—1279年)時期,有約7萬人姓樓,而浙江已經有很大的樓姓人口。蒙古帝國入侵中國及元朝的短暫統治之後,截至明朝,樓姓人口下降到3萬2000人,仍然主要分部在浙江。

源流三

源於官位,出自古代譙樓守,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譙樓,就是城樓,亦稱戍樓,負責職守城池、瞭望敵情、防禦攻擊之敵的重要城池構築體。一般地,在矩形建築結構的城池中,譙樓建築在各個城門正上方以及城牆四角;而在圓形建築結構的城池中,譙樓則按八向分建,即東、東南、南、南西、西、西北、北、北東,各方位均建有譙樓,派重兵把守值崗。譙樓在一座城池中是極其重要的,負責職守譙樓的將領在防禦軍隊中都是該城軍政長官的心腹親信,官職稱謂就是“譙樓守”,在漢朝時期,譙樓守的兵餉比同級別的其他軍官要高四成。
在譙樓守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官職稱為姓氏者,稱譙樓氏,后省文簡改為單姓譙氏、樓氏,世代相傳至今。

源流四

源於官位,出自漢朝時期軍制官吏樓煩將,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樓煩將,西漢初期由漢高祖劉邦設置的官位,是為軍隊中專門以弓箭射擊進行遠距離攻擊、防禦的部隊之指揮軍官,在作戰中,指揮官在戰車小樓上觀察敵情,發令射擊,因此稱“樓煩”。
樓煩將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官職稱為姓氏者,稱樓煩氏,后省文簡改為單姓樓氏,世代相傳至今。

源流五

源於官位,出自漢朝時期軍制官吏樓下都尉,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樓下都尉,是三國時期孫吳國模仿漢朝時期的“榷酤”所設置的一種官位,屬於文職官吏,專職負責掌管典氽酤事,就是管理釀酒業,負責酒業銷售與稅收,並選取精釀保障王室貢與。
在樓下都尉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官職稱為姓氏者,即稱樓氏,世代相傳至今。

源流六

源於官位,出自漢朝時期軍制官吏樓船將軍,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樓船將軍,是秦朝時期即有的官職,時稱“樓船令”;到了西漢武帝劉徹設置為“樓船將軍”,為列將軍之一,負責掌管、訓練水軍。著名的西漢主爵都尉楊仆就曾擔任樓船將軍,他曾於漢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奉命整理歷史上的軍事類圖書,根據當時掌握的圖書文獻將兵部圖書編輯為著名的《兵錄》,為我國最早的一部專科目錄,也是我國目錄學史上最早的一部目錄書,可惜早佚。後來,樓船將軍楊仆率軍在(公元前111年)擊滅南越國,接著又與中尉王溫舒合兵攻滅東越國,后與漢廷左將軍荀彘一起遠征朝鮮,因意見不和,為荀彘所縛。回來后,漢武帝討厭他倆臨敵互爭,殺荀彘,免楊仆為庶人。楊仆后在鬱郁中病逝。到了三國時期,樓船將軍也稱水軍都督,在曹魏政權中樓船將軍的官秩為第五品。一直到南北朝時期的南梁、南陳、北齊,直至兩宋、元、明等朝代,皆保有此官職,元末明初時稱樓船指揮使,清朝時稱水師總督,今稱海軍司令。
在自秦朝起,歷朝歷代樓船將軍如屠睢、楊仆、段志、薛廣德孫恩臧質袁顗、宋遙、牛進達馮弘鐸、徐元、王仁達、楊崇保、耶律·多珍、廖永忠等的後裔子孫中,皆有以先祖官職稱為姓氏者,稱樓船氏、樓舟氏,后多省文簡改為單姓樓氏、舟氏、船氏等,世代相傳至今。

源流七

源於地名,出自元、明時期蒙古貞部落,屬於以居邑名稱漢化改姓為氏。世居於今遼寧省阜新市蒙古族自治縣的蒙古族,源出蒙古族蒙郭勒津部,俗稱“蒙古貞”、“蒙古貞部落”,其地理位置位於遼寧省西北部,東與彰武黑山新民接壤;西與北票毗鄰;南與北寧、義縣相連;北靠內蒙古庫倫旗、奈曼旗。“蒙郭勒津”,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古老懞古族部落,在史籍《蒙古秘史》中,就有關於“孛兒只吉歹蔑兒干娶忙豁勒真豁阿為妻”的記載,他是成吉思汗第十三代遠祖,早於成吉思汗三百九十年,忙豁勒真部落的美麗女子與孛兒只吉歹蔑兒結髮,距今大約一千二百多年了。據史籍《蒙兀兒史記》的記載:孛兒只吉歹蔑兒干與忙豁勒真豁阿夫婦二人為得姓受氏之祖。成吉思汗家族的“黃金氏族”,以“孛兒只斤”、“博爾濟吉特”為姓,就是從孛兒只吉歹蔑兒干與忙豁勒真豁阿是得姓受氏開始的,其分支“蒙郭勒津”立於“黃金氏族”之林,被記載於《蒙古秘史》,並隨著社會歷史的發展變化,其名稱延續至今,可見其確實是一個名符其實的古老部落。“蒙古貞”一詞,是在特定的條件下和廣義上是漢義“蒙古的”、“蒙古們”。在蒙古語中,人們將用於炒米的農作物糜子稱作“蒙古”,這說明蒙古貞部是最早從事農耕的一個蒙古族部落。在史籍《遼史》中稱篾兒乞有田禾記載:客里亦惕部首領脫里(即王汗)在年輕里曾在篾兒乞部做人質,被迫做搗米的苦役,從而要以知悉“蒙古貞”中的“蒙古”一詞來源於“糜子”,因此,可以認定“蒙古貞”即指“種糜子的人”。
在蒙古貞部落世居的今阜新市新民鎮,有一個非常古老的古城建築叫“排山樓”,原來是元朝寧宗孛兒只斤·懿瞵質班至順三年(公元1332年)所建的大玄宮祖碑中的一部分。在明朝時期,以蒙古軍卒駐守該地為哨所,其中即有以駐地名稱為姓氏者,漢化即稱樓氏、宮氏等,世代相傳至今。

源流八

源於國名,出自兩漢時期西域古國樓蘭,屬於以國名為氏。樓蘭,著名的兩漢時期西域國名。樓蘭國的都城就是著名的樓蘭城,故址在羅布泊西北岸,西南通且末、精絕拘彌於闐,北通車師,西北通焉耆,東當白龍堆,通敦煌,扼絲綢之路的要衝。如今,一千六百餘年前樓蘭國早已消失,只留下幾處古城遺跡,位置在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縣北境、羅布泊的西北角、孔雀河故道南岸七公里處。
在樓蘭王尉屠耆的後裔子孫中,多有內附中原留居者,以原國名為漢化姓氏,稱樓蘭氏,后省文簡改為單姓樓氏、蘭氏等,分別融入漢族、回族維吾爾族柯爾克孜族等民族中,世代相傳至今。

源流九

源於羌族,出自古代東漢時期白馬羌豪族大家樓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東漢建武十三年(公元37年),世居於廣漢塞外(今四川綿陽北部與甘肅南部武都之間)的白馬羌首領樓登,率族人五千餘戶內屬,漢光武帝劉秀非常高興,當即敕封樓登為歸義君長。
從此,白馬羌中的樓氏族人,取其族酋名稱的諧音漢字樓為姓氏,稱樓氏,逐漸漢化,世代相傳至今。

源流十

源於鮮卑族,出自南北朝時期北魏王朝貴族蓋樓氏、賀樓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東晉五胡十六國時期至南北朝時期,鮮卑族拓拔部中有蓋樓氏、賀樓氏部落,為後來北魏王朝的中堅力量。
在北魏孝文帝拓拔·宏(元宏)於太和十七~二十年間(公元493~496年)遷都洛陽入主中原之後,大力推舉漢化改革政策,在這個過程中,蓋樓氏、賀樓氏兩族之民多改為漢姓樓氏、婁氏、蓋氏賀氏等,后逐漸融入漢族,世代相傳至今,大多以代郡為郡望,少數以洛陽為郡望。

得姓始祖


婁衢(東樓公)、趙衰、屠睢、楊仆、段志、樓登、薛廣德、孫恩、臧質、袁顗、宋遙、牛進達、馮弘鐸、徐元、王仁達、楊崇保、耶律·多珍、廖永忠。

遷徙分佈


樓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絕非僅出東樓公、鮮卑蓋樓氏、賀樓氏這幾個來源,在今中國大陸的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二百六十九位,在台灣省則名列第二百二十五位,人口約二十七萬餘,佔全國人口總數的0.000169%左右,多以代郡、東陽、洛陽為郡望。
禹姓姒。商滅夏后,大禹的子孫易姒為婁,隱居不仕。直到西周成王姬誦追封皇室後裔時,發現大禹36世孫婁雲衢在會稽,便把他召來,賜“木”為“樓”,封東樓公,食邑杞國(今河南杞縣)。此後,雲衢的子孫便姓了“樓”,並將杞國作為樓氏的發祥地。東漢時,大禹77世孫樓日乞,字重玉,號雄樵,“經文緯武,熟嫻韜略,”官至三軍總都尉,加授麒麟閣護軍都憲,進位太師,卒謚“忠成”,御葬於烏傷(今浙江義烏市)之香山。他有二子:長子良驥,字德卿,仍回會稽;幼子良(馬咼),字秀卿,為守父墓,留居烏傷。浙江、上海、山東德州兗州、河南杞縣、陝西咸陽、湖南廣安、廣西昭平等地的樓姓人,都奉重玉為始祖。大禹第102世孫樓晉(853—950),字彥孚,號指城,自烏傷遷仙岩(今浙江蕭山樓塔一帶)。他是樓塔樓姓人的始祖。但據《烏傷香山樓氏分遷圖》:秦始皇三十年(公元前217年),大禹64世孫樓大溜自山東兗州遷浙江蕭山;唐·神龍二年(706),大禹97世孫樓濡自香山遷蕭山長山。樓晉是唐末戰將,追隨杭州都知兵馬使、太子賓客兼侍御史、兩浙節度使、天下兵馬都元帥錢鏐(後為吳越國國王)東征西討,在攔襲義勝軍節度使劉漢宏和活捉稱帝越州的叛將董昌諸戰役中,屢建勛業,累官至禮部尚書同平章事、兵部尚書。他多次在仙岩一帶活動,認為這裡山環水繞,人居環境優越,便於唐·乾寧四年(897)由烏傷遷此肇基發族。至今已傳39世,有8000餘人。據粗略統計,自南宋至清代,樓氏有舉人4名,武舉人2名,貢生7名;在清朝一代,有22人分別出任知縣、縣丞、典史、訓導和參將、守備、巡檢等文武官職。自元末名醫樓英始,樓氏族中業操岐黃、仁術濟世者代有傳人,如:明代的樓淇霆、樓宗望,清朝的樓全、樓邦源等等,不唯醫名播於吳越間,且有著作問世。
今浙江省的杭州市臨安區、蕭山區樓塔鎮、富陽縣、湖州市安吉縣、寧波市鄞縣、奉化縣、慈溪縣、餘姚市金華市義烏市浦江縣東陽市永康市麗水市諸暨市嵊州市台州市、三門市,廣西壯族自治區賀州市昭平縣,河南省原陽市,上海市,北京市,湖北省的武漢市,河北省的滄州市滄縣,江蘇省的宜興市,海南省,台灣省等地,均有樓氏族人分佈。

歷史名人


樓護

字君卿,父乃世醫。他本人少年時就讀過數十萬字的本草、醫經方術書籍。醫術高明,又善辭令,“樓君卿唇舌”為時人稱道,甚得名譽。他做京兆吏時,認識了漢成帝母舅王譚王根王立王商、王逢這五位同時被封侯的“五侯”,經常串列走動,關係親密。五侯各家經常用山珍海錯款待他,吃多了,也會厭倦的。“每旦,五侯家各遺餉之。君卿口厭滋味,乃試合五侯所餉之鯖而食,甚美。世所謂五侯鯖,君卿所致。”樓護把五侯各家饋贈的菜肴用一鍋雜燴出來,竟然出現了新的口味。此事,《語林》、《世說》、《西京雜記》等書都有記載。

樓璽

字肇基(502-557),杞國東樓公38代孫,南朝梁代人,封南昌郡王。

樓郁

字子文,號城南,北宋時著名教育家。人稱西湖先生,鄞縣人,居城南。好書不倦,自六經至百家傳記,無所不讀,家藏書萬卷,手抄居半。樓郁志操高遠,學以窮理為先,為本州人所尊重。宋慶曆年間(1041-1048年),仁宗詔令各郡縣興辦學校,延致鄉里有文學行義者為之師。樓郁掌教鄞縣“縣庠”數年,又教授明州郡學,前後三十餘年。學行篤美,信於士友,一代英俊,皆在帳下。其中著名的有清敏公豐稷,光祿大夫袁轂(轂博貫群書,擅名詞藻),天台羅適等。樓郁登宋仁宗皇祐五年(1053年)進士,授廬江縣主簿。自以為祿不及親,無從政之意,以大理寺評事終於家。他喜愛讀書,人稱其“自六經至百家傳記,無所不讀。”家藏圖書達萬卷。他著有《唐書編題》、《正議集》三十卷。

樓常

樓郁長子,北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進士。后因其子樓異貴顯,追贈金紫光祿大夫。

樓光

樓郁次子,北宋神宗熙寧九年(1076年)進士。其彌孫樓鑰的《紙閣詩序》說他“才氣俊偉不群。”神宗元豐年間,調任婺州浦江尉,升任新無為州判官,調杭州仁和縣縣丞,后以承議郎任縣尹。權貴以勢逼之,不為所動,罷職歸。

樓肖

樓郁幼子,北宋徽宗政和八年(1117年)進士,任職和州助教。

樓異

字試可,樓郁之孫,樓常之子。宋神宗元豐八年(1085年)進士。初任汾州司理參軍,調任永興軍虞幕府,又任東京文綉院監正,知大宗正丞。宋哲宗元符二年(1099年)任登封縣令。三年後,遷度支員外郎,以養親求知泗水。復為吏部右司員外郎、左司郎中、太府鴻臚卿,除直秘閣、知秀州宋徽宗政和七年(1117年),以館閣學士知隋州事。他在上任前向皇帝辭別時,奏請在明州設置高麗一司(即明州高麗使館),依照宋神宗元豐年間舊制,重開中朝貿易。建議造海船一百艘,以備使者之用。建議將明州廣德湖開墾為田,收其田租以給國用。他的建議受到宋徽宗的讚許,於是改任明州知州,賜金紫。支出內帑錢(皇帝私儲蓄)六千萬,作為建造海船的經費。明州鄞西依賴廣德湖湖水灌溉,是有名的水利工程。但湖面一部分已被土豪侵佔為田。樓異到任后,令盡泄湖水,廢湖為田。墾闢湖田七萬二千餘畝,每年可收租谷三萬六千石。因而徽宗對他很稱意,令他連任明州牧,加直龍圖閣秘閣修撰,又升至徽猷閣待制。在月湖的松島建造“書錦堂”。

樓鑰

字大防(1167-1213),南宋鄞縣(今寧波)人。南宋著名文學家。宋孝宗隆興元年進士,歷官太府宗正寺丞等,著有《北行日錄》等傳世。

樓屯

原名卓力(1880-1950),字肖嵩、辛壺、新吾,好玄根居士、麻木居士。浙江縉雲人,久居上海。為西泠印社早期社員。篆刻得吳昌碩指授,合秦、漢和浙派之長,自成一格,所作馭刀如筆,氣韻渾古蒼媚。

樓大年

南宋人,字元齡,徐僑弟子。嘉定十六年進士,歷官遂安、南昌知縣,承議郎,戶部犒賞所主管文字,朝奉郎理宗為“訓廉”、“謹刑”二銘。著有《銘心偶錄》。

樓適夷

(1905.1.3~)原名錫春,曾用筆名樓建南,浙江餘姚人。中國近代著名作家,翻譯家。

樓南泉

浙江省杭州市人,1922年12月生,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國家攀登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樓雲

杭州人 中國第一個蟬聯奧運金牌的運動員 在長達16年的體操生涯中,樓雲奪得過40多個跳馬冠軍,其中包括3次世界冠軍,不愧“跳馬王”的美譽。

樓大鵬

(1936——)男,浙江寧波人。從小旅居英國,1953年回到祖國,1959年畢業於北京鋼鐵學院機械系。大學期間是一名優秀跨欄選手,曾以25秒2的成績打破男子200米低欄全國紀錄。1959——1966年在北京鋼鐵學院體育教研室任教,后調國家體委工作,歷任國際司副處長、訓練競賽三司副司長、中國田徑協會副主席、主席等職。80年代以來,先後擔任亞洲田徑聯合會副主席併兼任競走和技術委員會主任,國際田聯理事,亞洲單項體育聯合會總會副主席等。曾獲國際田聯元老獎章和國家體委頒發的國家體育運動榮譽獎章(中國奧林匹克工作小組集體獎成員之一)。

樓繼偉

浙江義烏人現任中國財政部副部長。

樓忠福

浙江東陽人中國廣廈建設集團董事長。

樓永良

浙江東陽人 中國中天建設集團董事長。

樓正文

浙江東陽人 東陽三建集團董事長。

樓志豪

中央統戰部副部長。

樓東

1939年出生,男,浙江東陽人。1961年畢業於山東工學院機械系,山東建築工程學院教授。1961年-1965年從事啟床設計和高精度啟床的試驗研究工作。1965年至1981年從事軍工技術工作,主管設計完成的多工位高效組合機床以及飠裝生產線等重大拔改項目列國內同行業之首,獲原五機部及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裝備部的獎勵。1981年後長期從事工程建設機械與起重運輸機械的教學和科學研究工作。研究方向,起重與工程建設機械動力學及機械優化設計、動態設計的理論與實踐,分別在《建築機械》、《起重運輸機械》等全國性核心學術刊物上發表“上旋轉水平變幅增式起重機活動撐架的優化設計”、“竺效開車荷限制器的設計與計算”、“塔式起重機的鋼板力矩限制器”、“國外塔式起重機的現狀與發展趨勢”等論文40多篇。完成關於《塔式起重機安全裝置研究》和《國外塔式起重機的現狀與發展趨勢》兩項專題研究,達國內領先水平。合編高校統編教材《機械基礎》一書。完成JZ200型混凝土攪攔機以及中小型塔機系列產品的研製開發,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顯著。《金屬工藝學》計算機題庫系統的開發和應用系山東省高校看家、應用效果良好,並被入編《科學中國人·中國專家人才庫》、《中國當代科技專家大典》等巨著。

樓寶棠

1935年出生,浙江東陽人。畢業於中國人民解放軍測繪學院。江蘇省地震社會學研究會會長,世界文化藝術研究中心理事,世界書畫家協會中國總部常務理事,美國傳記研究院顧問編委,淮漲書畫院名譽院長。參加了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基地勘測、援外赴越南大地測量、中巴中阿國界勘測,在大漠和高原等地區取得了重要測繪成果,榮獲國家測繪總局出國援外乙等獎,榮膺前越南國家主席胡志明授予的二級勞動勛間和政府總授予的友誼微章。對我國近一個世紀的地震科技文獻進行了懼研究,合作編纂了《中國地震科技文獻題錄大全》,獲全國科技情報優秀成果二等獎。提出了防震減災策略、預案設計範式和預報發決策公式等,併合作編寫了《地震對策》,獲中國地震局科技進步一等獎。對我國古今地震災情進行了懼研究,建立了“中國地震災害資料庫”主編了《中國古今地震災情總匯》等書,獲中國地震局科技進步三等獎。撰寫了地震防災心理和地震社會經濟影響等方面論文近30篇,其中10餘篇獲獎或被評為優秀論文,書畫作品在參加“白馬寺杯”國際佛教書畫大展和世界華人藝術大獎等大殿賽中多次獲獎,並亭子有世界傑出華人藝術家的榮譽稱號。

樓洪田

1935年出生,原名樓洪鈿,浙江諸暨人。1960年畢業於西北工業大學飛機系。原航天工業總公司第七零一所副所長、現任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第七零一所科技委副主任。研究員。中國空氣動力學學會理事,中國力學學會實驗流體力學專業組成員。長期從事高速飛行器空氣動力學的研究和高速風洞實驗技術的發展工作。曾主持一座0.5米的高超聲速風洞的建設和一座0.6米三聲速風洞的建設,均已建成,技術水平國際同類設備相當。主持“邊界層的不對稱轉對飛行器氣動特性影響的課題研究”,成果達國際先進水平,獲中國航天總公司科技進步二等獎。其它研究成果獲中國航天總公司科技進步二等獎一項、國防科工委重大科技進步三等獎2項、四等獎1項。在全國性學術刊物上與國際學術會議上發表科技論文35篇,主要論文有《動態試驗人工轉捩技術的初步研究》、《一個電子液壓自動調節系統的穩定性研究》、《再入體高超音速動導數天平的研製》、《氣動靜動穩定性的相關性與粘性滯穩定性的影響》等多篇。1992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貼。曾榮立二等功兩次、三等功兩次。曾榮獲國防科工委頒發的“獻身國防科技事業榮譽證書”和國航天總公司頒發的“航天創業榮譽獎章”。

樓輝映

男,1929年5月生,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鋼鐵(集團)公司原付經理、教授級高工。1953年畢業於上海復旦大學,1959年北京鋼鐵學院進修教師畢業。曾任新疆鋼鐵公司付經理兼總工程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新疆金屬學會理事長等。1993年出版專著《新疆鋼鐵經濟地理》(32萬字),系全國第一部鋼鐵經濟地理新著,獲新疆人民政府頒發的第三次社科優秀成果一等獎。1996年編著《中國鋼鐵經濟增長質量研究》(45萬字),系國內第一部專著,提出21世紀是中國鋼鐵工業結構重組的歷史時期的理論觀點,受到國內鋼鐵界好評。在國內外、國家級和省級報刊上發表論文40餘篇。其中1995年《論沿邊型鋼鐵廠》(Discusiononthe"borderareamade"steelworks),在第七屆中國日本國際會上宣讀並收入論文集。

樓乾貴

1923年出生,浙江寧波人。1949年畢業於上海震旦大學醫學院。國家一級演員。中央歌劇芭蕾舞劇院歌劇演員、藝術指導。世界著名歌劇《蝴蝶夫人》、《葉甫根尼·奧涅金》中扮演男主角。音樂會獨唱演員。1988年隨劇院參加芬蘭的“薩沃林那歌劇藝術節”的《卡門》及《蝴蝶夫人》藝術指導。1980年獲文化部授予“音樂藝術”一等獎。1953年第四屆世界青年與學生和平友誼聯歡節(羅馬尼亞美聲獨唱比賽中獲銀廈獎。1954年被授予羅馬尼亞國家紅星勳章及波蘭國家騎士十字復興勳章。1992年為表彰在表演藝術事業做出的突出貢獻,國務院發給政府特殊津貼。1954年於蘇聯及1956年、1983年、1998年錄製獨唱唱片及CD。1989年退休後任“首都歌劇培訓學校”校長。北京市政協6、7、8屆委員。

樓修力

1941年出生,浙江嵊州人。1965年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機車車輛製造系。鐵道部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教授級高級工程師。曾任《機車電傳動》雜誌編委會副主任,株洲市情報學會理事。長期從事鐵道電力機車內燃機車控制技術的研究70年代主持∜40KW大功率交一交自變頻變流器系統”和“韶山1型電力機車採用可控硅級間調壓的研究”的控制部分,均獲1978年全國鐵路科學大會獎;1982年主持撰寫《國外電力機車的發展水平和技術趨勢》專題報告,主要論點被鐵道部採納,作為150台8K型電力機車引進方案的決策依據之一,獲1988年鐵道部科技情報項目三等獎;1983年主編《韶山1型電力機車》一書65萬字,1985年第一版,1994年第4次印刷;1988年以來任高級工程師主持內燃機車微機控制技術引進和國產化工作;1991年參加“八五”重點攻關項目東風11型內燃機車研究,主持微機控制裝置研製工作獲得成功;同時研製出高精度、高可靠、高隔離電壓的FG1477型隔離放大器,TQG10型電流感測器和TQG11型電壓感測器,替代進口同類產品。目前正在主持內燃機車通用型微機控制裝置研究。

樓永金

男,原籍浙江東陽、書法家,現系中國杭州臨安市發展總公司局級幹部、中共黨員。自幼酷愛毛筆書法,現任世界書畫家華交協會理事(研究員),中國桂林雲雅軒藝社特聘書畫家,高級書畫師,中國亞細亞藝術研究院書法鑒賞家,中國中青年書法家協會會員,臨安市書法家協會會員,其作品在國際、國內省級以上大賽大展,曾多次入選、入展、入編、發表並獲獎。有三十餘件作品在美國、日本、韓國、泰國、香港、新加坡、中國國務院機關老幹部局、中央文聯等地收藏,其中20件作品曾獲國際榮譽。另有作品已在《20世紀國際書法篆刻名家作品薈萃》和《當代書畫家福壽作品大觀》、《跨世紀中華藝術人才大典》、香港美術出版社出版的《世界美術家傳》、《世界美術集》等專集發表,並榮獲國際文化交流榮譽獎,同時由全國金鵝獎大賽、中國書畫藝術名人研究院、世界書畫家協會、加拿大今日世界多元文化學院六國21家聯合授予當代書畫藝術名人。並已編入中國當代名人錄,於一九九六年中國人事出版社出版。近年來,又在世界華人藝術大獎中1-3屆書法作品相繼榮獲優秀獎、國際榮譽金獎、國際特別金獎,已由組織單位世界文化藝術研究中心、香港中國國際交流出版社、美國海外藝術家協會泰國華夏國際交流中心聯合授予“世界傑出華人藝術家”榮譽稱號,書法成就並已入編世界名人錄。

樓永仁

男,1936年10月生,浙江省臨安市於潛人。杭州市江干區惠民電子技術研究所所長、高級工程師。大學學歷,原任浙江高等水電專科學校教師,部聘水電類教育委員兼全國水電類繼電保護與自動裝置課程組組長。1986年任浙江水電專科學校科技委第一副主任兼《水電學刊》主編。專長電氣和電子技術1975年國內首創大型火電廠合金管道中頻熱處理技術和設備,該項目1986年獲省廳科技成果一等獎。1960年主編出版國內第一套《水電站電氣設備》教材,1981年主編出版國內第一本《可控硅中頻電源技術及其應用》專著,1991年主編出版大專全國通用教材《水電站自動化》。1996年後創建杭州惠民電子技術研究所,致力於開發高效節能全集成控制的可控硅中頻產品和水電站自動化無人值守技術

樓月樵

男,1932年出生,浙江蕭山人,中共黨員。浙江省常山縣水電局行政幹部,現退休。1992年畢業於電大漢語言系。中國收藏家協會會員,《二十世紀中國收藏家大全》編委,中國收藏界評委會副主任、浙江省衢州市收藏協會理事。1991年開始收藏,主集銀元銅錢銅元紀念幣、外國硬幣紙幣、徽章、糧、布票、福利彩票銀行練功券等。1996年、1997年、先後在浙江省衢州市、常山縣舉行個人錢幣展覽。1994年被省級刊物《杭州錢幣》評為撰稿積極分子。多家新聞媒體報道其收藏事迹。自辦《浙西集藏》。1996年、1997年、1998年、1999連續四年獲“全國百強信譽藏刊”稱號。在浙江省《杭州錢幣》、江蘇省《豐泉》、江西省《信江泉友》等錢幣刊物發表專著論文30餘篇。編纂《常山縣誌》、《常山縣地名志》、《常山縣水利志》國家正規出版社出版有書號。

樓振亞

男,1939年6月生,浙江義烏人。一級教師。畢業於金華師範學院中文系(現浙江師大)。現是義烏市江東鎮中學退休教師,系義烏市科普創作協會副理事長、中華當代民間藝術家協會副主席。執教35年,桃李滿天下。勤於筆耕,撰寫了大量科普文章、人物介紹和文學作品。創辦過《智力泉》科普報,在省地市各級報刊上發表科普文章20多篇,其中“一塊閃亮的基石”在1982年《科學24小時》上發表;“談創造心理”在《科普之窗》發表;“劉朝陽教授側記”、‘嚴謹治學,成就顯著——記金松壽教授事迹”獲義烏市科普優秀獎。1990年發明“中文字典快速查字法”,在1996年6月國家專利局主辦的《發明專利公報》上公布,載入《中國當代發明家大辭典》、《世界優秀專利技術精選》。1998年在《新農村》發表“江浙物侯新編”,被評為省級優秀科普文章。利用30多年業餘時間,嘔心瀝血寫成《毛澤東》長篇敘事史詩。約164萬字,分上、中、下三冊,精裝由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將翻譯成各種文字的版本,將傳遍世界名國、為“毛澤東現象”增添無限光彩!

樓森

1929年生,浙江義烏市人。曾任小學教員、鄉區中心校及初中校長,人民公社黨委副書記兼社長,縣委報道組副組長等,現為浙江省詩詞學會會員,金華市詩詞學會常務理事、國際漢詩協會會員等。創作了1500多首古體詩詞,有《恬雅草堂詩鈔》、《斯可軒吟稿》行世。作品富於時代特色,前中華詩詞學會副會長張報曾來信稱其詩作“很有新詩意”。曾在中國當代文學新作評獎討論會上獲創作二等獎,在94年《人民文學遵義筆會和“名星杯”全國詩詞大賽中獲一等獎,作品被中國當代作家代表作陳列館和遵義博雅苑陳列館等單位收藏。有300多首詩詞在全國20多家報刊上發表,並分別入編於《中華當代詠物詩詞選》、《中華當代邊塞詩詞精選》、《中國鐵路詩詞選》、《當代詩詞五百家》、《當代千家詩詞叢書》(第2.3,4集)、《中華詩魂》、《國魂詩碑》、《中華吟藪》、《回歸頌》、《人民心中的鄧小平》等50多本詩詞專輯(含詩刊)。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專家話成才》一書中,以5000多字的篇幅介紹了他的學詩生涯。其業績辭條被載入《世界華人文學藝術界名人錄》、《中華英才大典》、《世界名人錄》等7部辭書。

樓嵩

1928年生,浙江省浦江縣人。擅長書法、國畫。現任長白山國際書畫社理事,中國江都書畫院高級畫師。內蒙古青年書畫院院士,北京東方書畫家協會會員,離休幹部書畫聯誼會會員。1992年2月作品《塔山之春》入選“浦江書畫展”,1995年11月作品《玉堂富貴》入選“95浦江中國書畫展”;1997年7月作品《天香國色》入選“長白山書畫篆刻展”;《雁歸圖》入編《紀念香港回歸全國美術作品集》;《繁榮昌盛》入編《國際書畫藝術精品集》;《雁群圖》入編《洗筆泉書畫精品墨存》;1998年作品《蜀葵》、《雁》獲精品獎,入編《當代書畫名家精英大典D、E卷》;《松鷹圖》入編《新世紀書畫藝術》;1999年《吉祥富貴》入編《當代繪畫藝術》;《黃山攬勝》在第三屆國際金鵝獎書畫大賽中獲銅獎,入編《國際金鵝獎書畫磊觀》並在美國紐約中國藝術展廳展出;《和平富貴》在中國老年書畫大展中入選,入編《中國老年書畫家精品集》並在北大文化中心展,獲“跨世紀優秀老年書畫家”光榮稱號;《傲雪怒放》在’99紀念孔子誕辰2550年全國書畫大獎賽中入選,在山東省曲阜市美術館展出併入編《書畫大展優秀作品集》;《牡丹》在全國民間工藝美術書畫展中獲“創新獎”,由組委會收藏並命名為“海峽兩岸德藝雙馨藝術家”;《寒梅吐艷》入編《當代繪畫藝術》;《富貴祥和》入編《當代中國著名書畫篆刻家潤格博覽》等。

樓惠民

男,1932年8月出生,浙江永康人。中共黨員。大專文化。現任永康市旭光農泵廠支部書記。主要業績:從事政治工作40多年,領導群眾總結“小苗帶土移植,橫行器操作”經驗,取得農業豐收。所在農機公司連續9年被縣、市、省農機系統評為優質服務先進單位和文明單位稱號,還多次被縣、市評為先進黨支部、先進單位等。個人多次被評為“三等功臣”、先進工作者、優秀黨支部書記、創文明城市先進個人、優秀共產黨員、市計劃生育先進工作者。代表作有《如何加強精神文明建設》。《企業思想政治工作是我黨的一大法寶》。

樓建祺

高級工程師,1943年出生,上海人。畢業於上海海運學校。現任貴州省港航監督局副監督長。是“中國航海學會內河港航監督專業委員會”第一、二、三屆委員,“貴州省航海學會港航監督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水運雜誌社特約記者。在貴州從事港監船檢工作36年,參與了港監機構改革的全過程,在擔任省處處長的13年中,參與制定全國、全省的船舶、船員法規制度,技術標準多種,主編了《貴州省內河小輪、機船船員讀本》、《貴州省民間渡船渡工初級教材》(有修訂重印)2書。指導並主審了《安全管理規章制度手冊》1書。曾被交通部科技司任命為“烏江新船型及運輸方式研究課題”專家組成員,參與了課題鑒定活動。曾被四川省交通廳及重慶市政府聯合組成的“95.11.13特大翻船事故聯合調查領導小組”聘為“事故原因分析鑒定專家組”成員,參與了事故鑒定、起草“專家組鑒定意見”等工作。撰寫了各種專業論文36篇,分別在全國性研討會上交流,在全國性雜誌上發表。其中有8篇獲優秀論文獎。代表作有《整體推進貴州省水上交通安全工作》、《剖析水上交通安全管理之道》、《貴州省渡船事故縱橫觀》、《探討鄉鎮運輸船舶的安全管理之道》、《建設有貴州特色的水監管理體系》、《水上漂流旅遊活動的安全監督管理》等。曾5次獲得貴州省人民政府表彰的“安全生產(工作)先進個人”稱號,所在單位多次受到上級表彰。個人傳略被載入《中國專家大辭典》、《中國當代科技專家大典》、《當代中華英才大典》等辭書。

樓錦新

男,1937年生,浙江東陽人,中共黨員。1956年畢業於浙江省杭州衛生學校。歷任省衛生廳科教處副處長、省醫科院黨委副書記、浙江中醫學院人事處長、統戰部長、浙江省七屆政協委員、五屆僑聯委員。在衛生廳工作期間,主持制訂了“七五”醫藥衛生、計劃生育規劃。在國內較早實行課題同行評議、簽訂合同;突出重點,擇優支持。組織甲肝流行性出血熱疫苗、漁民冠心病和大腸癌防治研究等攻關,並取得一批國家、省部級發明獎、科技進步獎。尤其是甲肝、流行性出血熱疫苗已大量生產,收到巨大的社會經濟效益。立題調查使用進口Ⅷ因子的血友病病人,在國內首先發現4例HIV感染者,推動全國該項工作的開展。撰寫《科研經費管理的幾項措施》、《醫療衛生科研體制改革的一條途徑》等多篇論文,發表在《科學學與科技管理》、《科技管理研究》、《中國衛生事業管理》等刊物上,其中2篇獲省優秀論文。科技新聞報道1500餘篇,一些專題報道在《中華醫學信息導報》、《醫學研究通訊》上發表。《浙八味微量元素研究新進展》獲省科技新聞二等獎。有關科研經費管理方面的經驗在全國醫藥了衛生科研處長會議和全國醫藥衛生科技工作大會發言交流。4次被評為省政協提案、反映社請民意積極分子。本人傳略已被載入《中國當代醫藥界名人錄》、《中國專家人名辭典》。

樓開泰

又名樓之聲,男,1938年生,浙江東陽巍山鎮王西塘村人,1988年晉陞為高級工程師。1956年東陽中學畢業,考人西北工業大學發動機設計專業學習,1960年畢業,分配在成都發動機公司設計所工作,歷任設計員、設計室主任。1984年調四川省總工會工作,任四川省職工技術協會副會長和技協辦公室主任(后改處級調研員),併兼任四川省發明協會副幹事長。曾主持過兩種型號發動機新式燃燒室的研製,獲航空工業部獎勵。主編《某某型發動機結構分析與使用維護說明書》。發表論文“試論蒸髮式環形燃燒室”、“燃燒室擴壓器流阻係數的一種新演演算法”、“淺析環形擴壓器當量擴張角的幾種演演算法”、“搞好宏觀控制,促進微觀搞活”和“對技術交易中違約的判定”等。“職工技協是搞活工會的活化劑”獲全國技協優秀論文二等獎。退休后受聘於成都前鋒暖通公司從事中央熱水機的開發設計工作。

樓烈英

又名震祥,男,1932年生東陽市,北江鎮大園村人。1988年晉陞為高級講師。已退休,現住吳寧鎮迎暉南路125號。1954年考入南京大學,1958年畢業,曾在安徽舒城中學東陽二中任教。1978年復職,先後在樓西宅中小學,湖溪二中、東陽教師進修學校任教。著有“中途島海戰”及“啟髮式教學一例”等文,其中“壯哉!吳復夏烈烈士”,選入《華夏壯歌》,被譯成英文、日文在國發行。

樓永林

男,1936年7月出生。1961年畢業於天津大學土木系。然後分配到遼寧省建築科學研究所(現名遼寧省建設科學研究院)工作。歷任主任工程師、研究室主任,院副總工程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社會兼職有中國建築學會抗震防災研究會理事與減震專業委員會委員,遼寧省土建學會抗震防災分會理事長,瀋陽市建築學會岩土工程學術委員會副主任等。現從事工程抗震,建築結構及地基基礎方面的研究與技術服務。參加抗震加固技術研究與配筋砌體研究兩項目獲建設部科技進步三等獎,訂書持的多層磚房滑移減震研究項目獲省建委科技進步一等獎。代表性著作有參加編著的《工業與民用建築抗震加固技術措施》等。在國內多家刊物上發表論文20多篇,其中多篇論文獲全國、省、市科協優秀論文一、二等獎。磚房滑移減震研究項目已申請國家專利,並在瀋陽、海城東港等市建成耐震住宅六萬多平方米。1992年榮獲建設部抗震防災先進工作者稱號。

郡望堂號


郡望

東陽郡:即古縉州,后稱婺州。西漢時期置郡,三國時期孫吳國寶鼎元年(丙戌,公元266年)再分會稽郡置東陽郡,郡治在今浙江省金華分城區,其時轄地在今浙江省金華市一帶。以郡在瀫水(今衢江)之東、長山之陽得名。金華設立郡府建置自此始。東陽郡屬揚州,領長山(今浙江金華婺城、金東蘭溪)、烏傷(今浙江義烏)、永康吳寧(今浙江東陽)、豐安(今浙江浦江)、太末(今浙江龍游)、新安(今浙江衢州柯城、衢縣)、定陽(今浙江常山)、平昌(今浙江遂昌)九縣,治設長山。南朝梁紹泰二年(丙子,公元556年)置縉州,陳天嘉三年(壬午,公元562年)撤州,東陽郡改名金華郡,郡名金華自此始。隋朝開皇十三年(癸丑,公元593年)改置婺州。故城區有婺城之稱,后歷為州、路、府治和專署駐地。隋朝大業三年(丁卯,公元607年)復置東陽郡。唐朝武德四年(辛巳,公元621年)改東陽郡置婺州,並於信安縣(今河南新安)分置衢州。唐朝天寶元年(壬午,公元742年)改婺州為東陽郡,唐朝乾元元年(戊戌,公元758年)復為婺州,一直沿續到宋、元時期。元朝至元十三年(丙子,公元1276年)改為婺州路,元朝至正十八年(辛巳,公元1358年),朱元璋攻取婺州路,改名寧越府,元朝至正二十年(癸未,公元1283年)改為金華府。明朝成化七年(辛卯,公元1471年)金華府領金華、蘭溪、東陽、義烏、永康、武義、浦江、湯溪八縣,故有“八婺”之稱。
代 郡:亦稱代國戰國時期趙武靈王始置代郡。秦朝時期先為代郡,後為代縣。漢朝初期為代國,后改回為代郡,治所在桑乾縣(今山西寧武),東漢時期移郡治至高柳(今山西陽高)。晉朝時期移郡治到代縣(今山西代縣),晉永嘉後期廢黜,其時轄地在今河南省蔚縣西南一帶。北魏時期亦置代郡,但治所在平城(今山西大同)。
洛 陽:亦稱洛陽郡。戰國時期秦國秦襄王洛陽縣,該縣以在洛水之陽而名,屬於三川郡。西漢時期為河南郡治。東漢時期建為都城。三國的曹魏及後來的西晉、北魏、五代後唐建都於此,南北朝時期東魏置郡,故城轄地在今河南省洛陽市白馬寺東漢水北岸。隋、唐兩朝,洛陽故城轄地達今韓國漢城市以西九公里處,大周王朝的武則天曾以洛陽為都城達十四年。由於新莽、唐朝、五代后粱、後晉後漢後周、北宋、金國也都以洛陽為陪都,故而多稱洛陽為“六朝古都”。

堂號

代郡堂:以望立堂,亦稱代國堂、高柳堂、平城堂。
東陽堂:以望立堂,亦稱縉州堂、婺州堂。
洛陽堂:以望立堂。

家譜文獻


以下為部分樓姓家譜
名稱撰寫者、年代、編撰方式備註
浙江東陽大磉杞國樓氏宗譜四卷(清)樓祥纂修,清康熙四十四年(公元1705年)木刻活字印本始祖為[唐]樓昱;始遷祖為[宋]樓孟通
浙江東陽少溪樓氏重修宗譜六卷,首一卷著者待考,清康熙五十年(公元1711年)木刻活字印本始遷祖為[宋]樓良奇
浙江東陽象塘樓氏宗譜(清)樓繼生等纂修,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木刻活字印本始遷祖為[宋]樓良奇
浙江東陽杞國樓氏宗譜十六卷(清)樓國柄等纂修,清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木刻活字印本始遷祖為[唐]樓昱
浙江東陽興賢少溪樓氏宗譜(清)樓國順等纂修,清乾隆五十二年(公元1787年)木刻活字印本始遷祖為[宋]樓良奇
浙江東陽杞國樓氏宗譜四卷著者待考,清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木刻活字印本始遷祖為[唐]樓昱
浙江江東東陽杞國樓氏宗譜著者待考,清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木刻活字印本始遷祖為[唐]樓昱
浙江蕭山仙岩樓氏宗譜(清)樓予棠等纂修,清嘉慶四年(公元1799年)木刻活字印本始祖為[唐]樓彥孚;始遷祖為[唐]樓士器
浙江會稽上顯潭樓氏宗譜(清)樓祈龍修。清嘉慶十八年(公元1813年)木刻活字印本。
浙江東陽杞國樓氏宗譜八卷,附一冊(清)樓元黨等纂修,清道光五年(公元1825年)木刻活字印本始遷祖為[唐]樓昱
浙江浦江浦陽泮南樓氏宗譜著者待考,清宣統二年(公元1910年)木刻活字印本始遷祖為[宋]樓全;該支名人為[宋]樓愔。
浙江浦江浦陽泮南樓氏宗譜八卷(清)樓鴻盓纂修,清光緒十六年(公元1890年)木刻活字印本始遷祖為[宋]樓全;該支名人為[宋]樓愔
浙江義烏東門樓氏宗譜著者待考,民國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木刻活字印本
浙江蕭山仙岩樓氏宗譜著者待考,民國十七年(公元1928年)木刻活字印本始祖為[唐]樓彥孚;始遷祖為[唐]樓士器
浙江義烏梅溪樓氏宗譜十八卷樓文沅等,木刻活字印本
浙江浦江浦陽靈溪樓氏宗譜五卷樓廣燦等,木刻活字印本
浙江寧波餘姚樓氏宗譜八卷(民國)樓占彪纂修,民國八年(公元1919年)木刻活字印本始遷祖為[宋]樓儷
浙江義烏清溪樓氏宗譜著者待考,民國九年(公元1920年)木刻活字印本始遷祖為[漢]樓重玉;先祖為[漢]樓千四
浙江浦江浦陽泮南樓氏宗譜著者待考,民國九年(公元1920年)木刻活字印本始遷祖為[宋]樓全;該支名人為[宋]樓愔
浙江義烏梅溪夏演樓氏宗譜二十三卷(清)樓鴻等纂修,清光緒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木刻活字印本始遷祖為[宋]樓楫
浙江寧波甬東樓氏宗譜著者待考,清光緒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木刻活字印本始遷祖為[明]樓癚
浙江諸暨樓氏宗譜作者不詳,民國五年(公元1916年)木刻活字印本始遷祖為[元]樓亨三;先祖為[元]樓亨四
浙江浦江浦陽泮南樓氏宗譜八卷(清)樓鴻盓纂修,清光緒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木刻活字印本始遷祖為[宋]樓全;該支名人為[宋]樓愔
浙江東陽杞國樓氏宗譜十卷(清)樓文祥等纂修,清光緒十四年(公元1888年)木刻活字印本始遷祖為[唐]樓昱
浙江諸暨暨陽楓溪樓氏宗譜二卷(清)樓皐本纂修,清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木刻活字印本始遷祖為[明]樓序九
浙江浦江浦陽文溪樓氏宗譜十三卷(清)樓德森纂修,清光緒十三年(公元1887年)木刻活字印本始遷祖為[宋]樓全;該支名人為[宋]樓愔
江義烏黌東樓氏宗譜著者待考,清光緒十五年(公元1889年)木刻活字印本始祖為[漢]樓重玉;先祖為[明]樓苗、樓廣二
浙江義烏溪後樓氏宗譜著者待考,清朝年間木刻活字印本始遷祖為[宋]樓禮

字輩排行


河南原陽樓氏字輩:“孟仲百和季顏淵本世同”。

宗祠用聯


八言 通用聯
廣德湖田,辟成千頃;
君卿唇舌,見重五侯。
——佚名撰樓姓過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北宋奉化人樓異,字試可,元豐年間進士,徽宗時任本州知州,開墾廣德湖為水田七百二十頃,每年可收三萬六千石谷。后歷官徽猷閣直學士、平江知府。下聯典指西漢齊人樓護,字君卿,目為父親行醫,所以小時候讀了不少醫書,後學經、傳,任京兆吏。與谷永(字子云)同為成帝的舅父王氏五侯(平阿侯王譚、成都侯王商、紅陽侯王立、曲陽侯王根、高平侯王逢時)的上客,當時長安有說:“穀子雲筆札,樓君卿唇舌”,是說他為人守信用。后舉方正,歷官諫大夫、天水太守,封息鄉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