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黃疸肝炎
急性病毒性肝炎的一種
急性黃疸型肝炎在發病期間具有傳染性,傳染途徑大致有經血液、消化、性接觸、母嬰等。
急性黃疸肝炎是急性病毒性肝炎的一種,臨床表現為起病急,食慾減退,厭油,乏力,上腹部不適,肝區隱痛,噁心,嘔吐,部分病人畏寒發熱,繼而尿色加深,鞏膜、皮膚等出現黃疸。由於急性黃疸肝炎起病急,所以要儘快治療,防止肝炎的慢性化趨勢。
急性黃疸肝炎在發病的前期,其病情發展比較緩慢,急性黃疸肝炎癥狀主要表現為食慾減退、肝區脹痛、乏力、噁心嘔吐、腹脹、便秘或腹瀉等,還會有畏寒發熱的癥狀,有一些患者還會出現上呼吸道癥狀,其癥狀類似感冒,患者要注意鑒別。有的還伴有關節疼痛,頭痛,腹痛,肝區痛和尋麻疹。查體時可在肋下觸及到肝臟。肝功能實驗,谷丙轉氨酶(ALT)、穀草轉氨酶升高(AST),尿膽紅素陽性。
急性黃疸肝炎癥狀在黃疸期可分為三期:
(1)黃疸前期:為時數日至半月,先有全身乏力不適,(小兒伴低熱),約1/3起病急,有輕、中度發熱,亦可高熱伴寒戰。食欲不振、噁心、嘔吐、上腹不適及腹脹,少數有肝區疼痛,腹瀉或便秘等。根據起病時突出癥狀的特點,以上呼吸道癥狀為主的流感型;以消化道為主的消化不良型;以上腹劇痛、寒戰、黃疸為主的膽道疾患型;惡寒、馳張熱,迅見黃疸的敗血症型和以關節肌肉酸痛,發熱的風濕型等。這些對作出早期診斷極為有益。
(2)黃疸期:約2—6周。此期黃疸加深,尿色深黃,鞏膜(眼白)皮膚黃染,一至二周達到高峰,多數不再發熱,大便色澤變淺,消化道癥狀乏力明顯加重,皮膚髮癢、肝腫大、有叩痛,有的患者大便呈陶土色,肝功能明顯損害。
(3)恢復期:二周至4個月,以上癥狀在二周左右開始逐漸消失(兒童病程短)恢復快,。成人中約有5%長期有肝區痛,不適,食慾減退、乏力的肝炎后綜合症出現。乙型肝炎等尚有一部分患者由於免疫等原因可演變成慢性肝炎。病程多在半年以上。
急性黃疸型肝炎會造成以下危害:
(1)首先是造成肝損傷:由於肝炎病毒侵犯肝臟,並在肝細胞內不斷複製。在機體的免疫反應作用下,損害肝細胞,使肝細胞水腫、破壞使肝臟組織發生炎性侵潤,充血、水腫、滲出、肝細胞變性和壞死等一系列變化。影響了肝組織的正常狀態和結構,損害了肝臟代謝的各種功能。
(2)容易引起的併發症:本病的轉歸與黃疸的性質體質強弱,治療護理等因素有關,陽黃、陰黃、急黃雖性質不同,輕重有別,但在一定條件下可互相轉化。陽黃若患者體質差,病邪重,黃疸日益加深,迅速出現熱毒熾盛癥狀可轉為急黃;陽黃也可因損傷脾陽,濕從寒化,轉為陰黃;陰黃重感濕熱之邪,又可發為陽黃;急黃若熱毒熾盛內陷心包或大量出血,可出現肝腎陽氣衰竭之候;陰黃久治不愈可轉為積聚鼓脹。
病毒性急性黃疸型肝炎在發病期間具有傳染性,傳染途徑大致有經血液、消化、性接觸、母嬰等。甲肝、戊肝屬消化道疾病,是糞-口途徑傳播。急性感染時,傳播比較厲害,而且沒有疫苗,一般在一起吃飯、住一起就很可能傳染他人。乙肝、丙肝則通過血液傳播、母嬰傳播等。一般只要沒有暴露性的血液接觸,是不會感染乙肝病毒的。另外,接種乙肝疫苗可有效的預感染乙肝病毒,這類肝炎好預防,但不易治癒。急性黃疸型肝炎傳染嗎?由此可見,急性黃疸型肝炎也需要根據病情判斷是否傳染。另外,建議已患上急性黃疸型肝炎的患者在接受治療的時候,在飲食上也要注意。一定要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尤其煙酒,食物應新鮮可口、清淡、易消化、冷熱適宜,無刺激性,適量,富於營養的流食、半流食、軟食。
急性黃疸型肝炎是急性病毒性肝炎的一個類型,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消化道傳染病。
急性黃疸型肝炎一般可按急性肝炎治療。但對黃疸較重,持續時間長,且有進行性加重趨勢者,應該在醫生的指導下正確用藥治療。
病毒性肝炎的主要矛盾是濕熱鬱蒸,肝膽受損,所以對於急性黃疸型肝炎的治療,應以清熱利濕(清利肝膽)為主,須區別濕重於熱,熱重於濕或濕熱並重而分別施治。至於無黃疸型肝炎的治療原則,肝熱氣滯者應清熱解毒、疏肝化瘀;肝脾不和者應健脾和胃舒肝;陰虛者養陰健脾,根據病情虛實之不同而辨證論治。
中醫把急性黃疸型肝炎(不論何型)都舊屬於“黃疸”範疇。有陽黃、陰黃之分。
陽黃者又分為:
(2) 濕重型:身目色黃,但色鮮減暗,頭重身困、肢體倦怠、胸脘痞滿、納少厭泊,便稀或粘膩,舌苔厚膩微黃,脈弦滑或漏緩為主證。
(3) 濕熱型:兼有上述(1)(2)特點濕熱主證均顯著。
急性黃疸型肝炎以起病較急、膚黃、目黃、小便黃為特徵,是臨床較為常見的肝臟疾病。急性黃疸型肝炎患者在接受治療的時候,在飲食上也要注意。
急性黃疸型肝炎在飲食上的要求是:食物應新鮮可口、清淡、易消化、冷熱適宜,無刺激性,適量,富於營養的流食、半流食、軟食;急性黃疸型肝炎患者並要求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尤其煙酒(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進入血液后分解代謝需在肝臟進行,分解的代謝產物乙醛對肝細胞具有較強的毒性,能使已有病損的肝細胞損害程度加重)的基礎上對急性黃疸型肝炎進行了辨證實施飲食護理指導。
(1)急性黃疸乙肝前期臨床表現:患者開始有癥狀到出現黃疸,時間約為數日到2周。初期,先見畏寒,發熱(體溫在38℃左右),少數患者會持續高熱,兒童伴有低熱。中期,明顯癥狀為全身疲乏不適,噁心嘔吐,食欲不振,尤其厭惡油膩,腹脹沉悶,尿黃如茶,便稀便秘。部分患者出現蕁麻疹,關節酸痛,上呼吸道炎症,兒童可見頸后淋巴結腫大,容易被誤診。檢查期間,如若出現這些癥狀,做一次專業的肝臟檢查。末期,體檢有明顯肝病癥狀。如:叩擊肝部,痛楚,半數以上的肋緣下可以觸及肝臟,ALT明顯升高,尿膽紅素乙肝表面抗體的陰|陽性,在此期間,患者排泄物及血液都有很強的傳染性。請注意隔離,餐具分開。
(2)急性黃疸乙肝期間臨床表現:患者開始出現黃疸,黃疸癥狀加深,時間約持續2-6周。期間,患者發熱減退,消化道癥狀進一步加重,肝臟持續腫大,按壓便有痛楚。鞏膜,皮膚及粘膜黃染,2周之內達到高峰。35%-10%的患者脾臟腫大並能觸及,大便顏色變淺,皮膚瘙癢,心動徐緩。頂峰期消化道癥狀明顯好轉。按療程治療,切勿自行中斷治療,停葯。某些患者可能會有短期梗阻性黃疸,大便呈陶土色。
(3)恢復過程臨床表現:患者癥狀逐漸消退,時間約為4周。黃疸期間多數癥狀在2周左右逐漸開始消退,肝臟,脾臟日漸不再腫大,肝臟各項功能趨於正常,小兒病程較短,恢復較快。定期複查,以防殘餘病毒複製,導致複發,造成經濟損失,耽誤治療。約有5%的患者肝區持續疼痛不適,癥狀不退,呈肝炎綜合症癥狀。注意盡量避免應用對肝臟有所損害的藥物和接觸有毒的化學物品。
所謂黃疽是指血清膽紅素含量超過了正常範圍,從而引起鞏膜及其他組織出現的黃染現象。膽紅俗代謝過程中,先後產生兩種膽紅素,即間接膽紅素和直接膽紅素。無論何種膽紅素升高,都可能引起黃疸。黃疽最容易出現的部位是鞏膜、黏膜、血管、皮膚等處。因這些組織富含較多的彈性蛋白,後者與膽紅素有較強的親和力。如果只有血清膽紅素超過正常標準而患者未表現鞏膜、皮膚的黃
前面我們已經提到,肝臟是體內最大的“化工廠”,間接膽紅素生成后必須運到肝臟進行轉化後排泄。肝臟如出現炎症或其他病變,其轉化及排泄膽紅素的過程出現障礙引發血清間接膽紅素和直接膽紅素同時升高,患者迅速出現尿色加深,鞏膜、皮膚髮黃等體征。黃疸前後出現噁心、嘔吐、食欲不振等消化道癥狀即所謂的黃疸型肝炎。此種黃疸又被稱為肝細胞性黃疸。因此,黃疸出現與否,是肝臟受累或出現病變的一個重要體征,但出現黃疸者未必都是肝炎。臨床上把因紅細胞過度或過量破壞引發間接膽紅素升高而出現的黃疸稱為溶血性黃疸,又叫肝細胞前性黃疸。有時又可因為膽囊或膽管部位的病變,如結石、腫瘤、炎症等疾病導致膽紅素排泄漳礙,引發血清直接膽紅素升高而引發黃疸,稱為阻塞性黃疸,又叫肝細胞后性黃疸。由此可見,廟床引發黃疸的病因和病種較多,不能籠統地認為都是病毒性肝炎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