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檢驗醫學

王鴻利、叢玉隆所著的書籍

《實用檢驗醫學》是2009年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鴻利叢玉隆

作者簡介


實用檢驗醫學
實用檢驗醫學
叢書主編簡介:
叢玉隆,男,1947年5月生,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解放軍總醫院醫技部臨床檢驗科主任兼全軍醫學檢驗指控中心主任、清華大學醫學院兼職教授,中央保健委員會會診專家。1994年以來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現任中華醫學會檢驗分會主任委員、中國醫師協會檢驗醫師分會主任委員、解放軍檢驗醫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北京檢驗學會主任委員、中華檢驗醫學雜誌總編輯等職。

內容簡介


全書分兩冊。上冊以病因、發病機製為基礎,闡述檢驗項目診斷疾病的原理、檢驗結果的臨床分析及在疾病預防、診斷、治療、預后評估的價值;下冊包括:根據國際標準化組織2007年版《醫學實驗室質量和能力的專用要求》(ISO15189)的內涵,介紹如何建立實驗室全面質量管理體系、國際上對於醫學檢驗標準化、規範化要求;各類試驗的操作規程、質量控制、方法學評價、檢測系統評估;影響實驗的要素和環節及國家或行業制定的常用檢驗儀器的質量標準等。

圖書目錄


上冊

第一篇臨床檢驗
第一章 造血的生理與病理
第一節 造血器官及生理變化
第二節 血細胞起源——造血幹細胞
一、造血幹細胞
三、紅系祖細胞
第三節 造血微環境與造血調控
一、骨髓微環境的基本結構
二、骨髓微環境的功能
第四節 造血的生理與病理
一、紅細胞造血的生理與病理
二、粒細胞造血的生理與病理
三、巨核細胞造血的生理與病理
第二章 紅細胞系統疾病的實驗室診斷
第一節 紅細胞生理
一、紅細胞膜的結構與功能
二、紅細胞衰老與血紅蛋白降解
第二節 貧血的實驗室診斷
一、貧血的定義和診斷標準
二、貧血的分類
三、各類型貧血實驗室檢查特點
四、貧血的特殊檢驗與實驗室診斷
第三節 紅細胞增多症的實驗室診斷
第三章 白細胞疾病的檢驗診斷
第一節 粒細胞數量、功能異常的檢驗診斷
一、中性粒細胞增多
二、嗜酸粒細胞增多
三、中性粒細胞減少
四、中性粒細胞功能異常
第二節 急性粒細胞白血病的檢驗診斷
一、粒細胞白血病形態學分類診斷
二、粒細胞白血病wHO分類診斷
第三節 骨髓增生性疾病的檢驗診斷
一、慢性粒細胞白血病
二、特發性骨髓纖維化
三、骨髓增生異常
七、造血異常性貧血
第四節 淋巴細胞疾病的檢驗診斷
三、淋巴瘤
五、淋巴細胞減少與免疫缺陷
第五節 單核巨噬細胞疾病的檢驗診斷
一、反應性單核巨噬細胞疾病
二、增殖異常的單核巨噬細胞疾病
第四章 出血性疾病的檢驗診斷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正常的止血機制
一、血管壁的止血機制
二、血小板的止血機制
三、血液凝固機制
四、抗凝血機制
五、纖維蛋白溶解的機制
第三節 出血性疾病的實驗室檢查
一、篩選試驗和確診試驗
二、臨床應用
第四節 遺傳性出血病
一、血友病A
二、血友病B
三、血管性血友病
第五節 獲得性出血病
一、過敏性紫癜
三、病理性抗凝物質增多
四、依賴維生素K凝血因子缺乏
五、肝臟疾病所致出血
第五章 血栓性疾病的檢驗診斷
第一節 血栓性疾病概論
一、血栓形成的危險因素
二、血栓的病理類型和臨床常見癥狀
三、血栓形成機制
四、血栓性疾病止凝血實驗診斷原則
第二節 血栓性疾病的檢驗
一、遺傳性血栓性疾病
二、獲得性血栓性疾病
第三節 血栓前狀態的檢驗診斷
一、發病原因
二、臨床特徵
三、實驗室檢測和檢驗診斷
第四節 遺傳性血栓性疾病的檢驗診斷
二、遺傳性蛋白C缺陷症
四、其他遺傳性血栓性疾病
第五節 獲得性血栓性疾病的檢驗診斷
三、周圍動脈血栓形成
五、肺栓塞
第六章 血型及輸血檢驗診斷
第一節 輸血前免疫學檢查
一、輸血前檢查的目的和要求
二、輸血前檢查的內容和方法
第二節 輸血免疫反應的檢驗
.一、輸血免疫反應的定義
二、輸血不良反應的分類
三、紅細胞相關的輸血免疫反應
四、血小板相關的輸血免疫反應
六、白細胞相關的輸血反應
第三節 輸血相關傳染病
一、概述
二、輸血相關艾滋病
三、輸血相關病毒性肝炎,
四、其他經輸血傳播性疾病
第七章 體液檢驗診斷
第一節 腦脊液檢驗診斷
一、腦脊液形成
二、腦脊液檢驗診斷項目
三、常見疾病腦脊液檢查
第二節 漿膜腔積液檢驗診斷
一、漿膜腔積液的形成÷
二、漿膜腔積液檢驗診斷項目
三、常見積液檢驗診斷
第三節 糞便檢驗診斷
一、糞便形成
二、糞便檢驗診斷項目
三、常見疾病糞便檢查
第八章 男性生殖系統疾病檢驗診斷
第一節 精液異常檢驗診斷
一、精液標本的採集和運送
二、精液的外觀及物理學檢驗診斷
三、精液異常檢驗診斷
第二節 無精子症檢驗診斷
一、發病原因
二、臨床特徵
三、實驗室檢查
四、檢驗診斷
第三節 免疫性不育檢驗診斷
一、發病原因
二、臨床特徵
三、實驗室檢查
四、檢驗診斷
第四節 男性生殖內分泌疾病檢驗診斷
一、發病原因
二、臨床特徵
三、實驗室檢查
四、檢驗診斷
第五節 性功能障礙檢驗診斷
一、發病原因
二、臨床特徵
三、實驗室檢查
四、檢驗診斷
第六節 前列腺炎檢驗診斷
一、發病原因
二、臨床特徵
三、實驗室檢查
四、檢驗診斷
第九章 女性生殖系統疾病檢驗診斷
第一節 外陰陰道感染性疾病檢驗診斷
一、陰道分泌物檢查與清潔度評價
二、外陰陰道假絲酵母菌病的檢驗診斷
三、陰道毛滴蟲病的檢驗診斷
四、細菌性陰道病的檢驗診斷
五、支原體感染的檢驗診斷
六、沙眼衣原體感染的檢驗診斷
七、淋病的檢驗診斷
第二節 卵巢功能與生殖內分泌激素檢驗診斷
一、主要生殖內分泌激素
二、激素測定目的與臨床選擇
三、卵巢功能與生殖內分泌紊亂疾病的檢驗
診斷
四、生殖內分泌檢驗診斷結果分析中需注意的
問題
第三節 不孕不育相關自身抗體的檢驗診斷
一、抗精於抗體的檢驗診斷
二、抗子宮內膜抗體及其檢驗診斷
三、抗透明帶抗體及其檢驗診斷
四、抗卵巢抗體及其檢驗診斷
六、抗絨毛膜促性腺激素抗體
七、抗滋養層細胞膜抗體
第四節 早孕檢驗診斷
一、hCG及其相關分子
二、正常妊娠時hCG的分泌
三、hCG與早孕及相關疾病的檢驗診斷
四、hCG檢測方法與檢驗診斷
第五節 婦科腫瘤的檢驗診斷
一、子宮頸癌及宮頸上皮內瘤變的臨床及病:
背景
二、宮頸細胞學檢查
三、HPV檢驗診斷
四、腫瘤標誌物的檢驗診斷
五、hCG變化與滋養細胞疾病或腫瘤的檢驗診斷
第十章 圍生期保健與檢驗診斷
第一節 產前篩查與產前診斷
一、產前篩查與產前診斷概況
二、產前篩查的母血清標誌物
三、影響產前篩查的因素與篩查結果分析
四、產前診斷與產前診斷技術
第二節 妊娠期合併其他疾病的檢驗診斷
一、妊娠期貧血的檢驗診斷
二、妊娠合併病毒性肝炎的檢驗診斷
三、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症的檢驗診斷
四、妊娠糖尿病的檢驗診斷
五、妊娠期甲狀腺功能亢進的檢驗診斷
第三節 TORCFI感染的檢驗診斷
一、弓形蟲感染的檢驗診斷
二、風疹病毒感染的檢驗診斷
三、巨細胞病毒感染的檢測診斷
四、單純皰疹病毒感染的檢驗診斷
第四節 母嬰血型不合的檢驗診斷
一、產前檢驗診斷
二、產後檢驗診斷
三、宮內胎兒血型鑒定
第十一章 新生兒疾病檢驗診斷
第一節 新生兒分類與生理特點
一、新生兒的定義及分類
二、正常足月兒和早產兒的特點
第二節 新生兒黃疸與檢驗診斷
一、新生兒黃疸與檢驗診斷
二、新生兒溶血病與檢驗診斷
第三節 新生兒感染性疾病與檢驗診斷
一、新生兒敗血症與檢驗診斷
二、新生兒感染性肺炎與檢驗診斷
三、TORCH感染的檢驗診斷
第四節 新生兒出血病與檢驗診斷
第五節 新生兒代謝性疾病與檢驗診斷
一、新生兒低血糖與檢驗診斷
二、新生兒高血糖與檢驗診斷
三、新生兒低鈣血症與檢驗診斷
第六節 遺傳代謝性疾病與檢驗診斷
第七節 先天性疾病與檢驗診斷
一、先天性甲狀腺功能減退症與檢驗診斷
二、先天性心臟病檢驗診斷
第十二章 染色體病、基因病檢驗診斷
第一節 常染色體異常綜合征檢驗診斷
一、唐氏綜合征檢驗診斷
二、18三體綜合征檢驗診斷
三、13三體綜合征檢驗診斷
四、13號染色體環狀綜合征檢驗診斷
五、貓叫綜合征檢驗診斷
六、8三體綜合征檢驗診斷
七、9p三體綜合征檢驗診斷
八、22三體綜合征檢驗診斷
九、三倍體綜合征和二倍體/三倍體嵌合體
綜合征檢驗診斷
十、單體綜合征檢驗診斷
第二節 性染色體異常綜合征檢驗診斷
一、特納綜合征檢驗診斷
二、X三體綜合征檢驗診斷
三、47,克蘭費爾特綜合征檢驗診斷
四、XYY綜合征檢驗診斷
五、假雙著絲粒染色體綜合征檢驗診斷
六、真兩性畸形檢驗診斷
七、男性假兩性畸形檢驗診斷
八、女性假兩性畸形檢驗診斷
九、性逆轉綜合征
第三節 脆性X綜合征檢驗診斷
第四節 鄰近基因綜合征檢驗診斷
第五節 染色體不穩定綜合征檢驗診斷
第六節 攜帶者檢驗診斷
第二篇 臨床生化篇
第十三章 糖代謝紊亂與檢驗診斷
第一節 糖代謝
一、糖的合成與分解代謝
二、血糖及其調節
三、葡萄糖以外的糖代謝
第二節 糖代謝紊亂
一、糖代謝紊亂的病因及發病機制
二、糖尿病
第三節 糖代謝的先天性異常
一、半乳糖代謝異常
二、果糖代謝異常
三、糖原累積症
第四節 糖代謝紊亂相關疾病檢測指標及其評價
一、糖尿病
二、繼發性糖代謝紊亂症
第十四章 血漿蛋白質氨基酸代謝紊亂與檢驗
診斷
第一節 血漿蛋白質及其代謝紊亂
一、血漿蛋白質的種類
二、血漿蛋白質代謝異常
三、急性時相反應蛋白
四、血漿蛋白質正常參考範圍的影響因素
五、血漿蛋白質電泳圖譜的臨床分析
六、與血漿蛋白質有關的常見遺傳性疾病的發生與基因診斷
第二節 血漿蛋白質的檢測
一、血漿總蛋白質的測定
二、免疫化學法測定個別蛋白質
第三節 氨基酸代謝紊亂
二、工型酪氨酸血症
三、Ⅱ型酪氨酸血症
五、繼發性氨基酸代謝紊亂
第四節 氨基酸的檢測
第十五章 脂代謝紊亂與檢驗診斷
第一節 血漿脂蛋白種類與結構
一、血漿脂蛋白的結構與分類
二、血漿脂蛋白的特徵
三、載脂蛋白
第二節 脂蛋白受體
一、低密度脂蛋白受體
二、極低密度脂蛋白受體
三、清道夫受體
第三節 脂代謝有關酶類與特殊蛋白質
一、脂蛋白脂肪酶
二、肝脂肪酶
三、卵磷脂膽固醇醯基轉移酶
四、HMGOA還原酶
五、膽固醇酯轉移蛋白
第四節 脂蛋白代謝
一、外源性脂質代謝
二、內源性脂質代謝
第五節 神經鞘脂代謝
一、磷脂概述
二、神經鞘脂代謝
第六節 脂質異常症
一、高脂蛋白血症分型
二、繼發性高脂蛋白血症
第七節 脂蛋白代謝紊亂與動脈粥樣硬化
一、動脈粥樣硬化概述
二、動脈粥樣硬化的危險因素
三、引起動脈粥樣硬化的脂蛋白
四、高密度脂蛋白的抗動脈粥樣硬化功能
第八節 高脂蛋白血症的預防和治療
一、高脂血症的治療目標值
二、高脂血症的飲食與藥物治療
三、兒童高脂蛋白血症的監測
第九節 高脂血症的檢驗診斷項目
一、血漿脂質檢測
二、血漿脂蛋白測定
三、載脂蛋白測定
四、血漿特殊蛋白質與相關酶的測定
五、脂代謝相關基因檢測
六、溶酶體疾病實驗診斷
第十六章 水電解質酸鹼平衡與血氣分析
第一節 水、電解質來源與去路
一、水的生理作用與代謝
二、水、電解質代謝
第二節 水、電解質代謝紊亂
一、水代謝紊亂
四、氯代謝紊亂
第三節 酸鹼平衡及其調節
一、酸、鹼性物質的來源
二、酸鹼平衡調節
第四節 血液氣體運輸
一、氧的存在形式及運輸
二、二氧化碳的存在形式及運輸
第五節 水鹽代謝酸鹼平衡紊亂檢驗指標與評價
一、水鹽代謝
二、酸鹼平衡失調的檢測指標
第十七章 神經系統功能異常與檢驗診斷
第一節 概述
一、腦脊液與血腦屏障
二、神經組織的生物化學代謝特點
第二節 神經和精神疾病的生物化學
一、神經變性病的生物化學基礎
三、亨廷頓病
六、多發性硬化
第三篇 臨床免疫篇
第四篇 臨床微生物篇
中文索引
英文索引

下冊

第一篇 實驗室管理和臨床檢驗技術篇
第一章 臨床實驗室概論
第一節 臨床實驗室概念
一、臨床實驗室的定義
二、臨床實驗室的類型
三、臨床實驗室的工作範圍
第二節 臨床實驗室的組建
一、臨床實驗室的人員組成
二、實驗室的用房與功能分區
三、實驗室的環境要求
四、專業實驗室的劃分
五、臨床實驗室的儀器設備和試劑
六、檢驗項目的確定
第一節 分析前質量管理
一、分析前階段準備和影響因素
二、標本採集的影響因素
三、標本的驗收和拒收
四、標本的運送和保存
第二節 分析過程質量控制
一、質量控制的概念和歷史
三、質控品的選擇和應用
四、質控圖的選擇和應用
五、室內質控方法的設計和質量評價
六、質控規則
七、失控后的處理
八、室內質控數據的管理
第三節 分析后質量管理
一、分析后質量管理的概念
二、檢驗結果確認的原則
三、結果的審核與發出
四、檢驗后標本的儲存
五、諮詢服務與抱怨的處理
六、參考範圍、不精密度和不準確度
七、實驗室與臨床科室的溝通
第四節 實驗方法的選擇
一、實驗方法的分級
二、參考物的分級
三、方法選擇的原則
四、方法選擇的步驟
第五節 方法學評價
一、方法學評價的基本步驟
二、誤差的分類和表示
三、準確度的評價
四、精密度的評價
五、檢測限的評價
六、可報告範圍
第六節 檢測系統與測量不確定度
一、檢測系統的組成
二、檢測系統的評估方法
三、檢測系統與測量不確定度
第三章 醫學實驗室質量管理體系的建立
第一節 醫學實驗室質量管理體系的概念和組成
一、質量管理體系的概念
二、質量體系的構成
第二節 醫學實驗室的特點
一、醫學實驗室的基本任務
二、法律地位和組織結構
三、醫學實驗室的分析技術及儀器設備
四、醫學實驗室的檢驗過程
第三節 醫學實驗室質量管理體系的建立
一、醫學實驗室質量管理體系建立的依據
二、質量管理體系的策劃與準備
三、組織結構的確定和資源配置
四、質量體系文件的編製
第四節 質量管理體系的運行與持續改進
一、質量管理體系的運行
二、質量管理體系的持續改進
第五節 醫學實驗室認可中質量管理問題的剖析
一、管理方面的問題剖析
二、技術方面的問題剖析
第四章 臨床檢驗量值溯源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主要術語定義及有關概念
一、量和量值及有關概念
二、準確度、正確度和精密度及有關概念
三、測量方法和程序及有關概念
四、溯源性和不確定度及有關概念”
五、參考測量系統及有關概念
六、互換性和基質效應及有關概念
第三節 溯源性的建立
第四節 臨床檢驗參考系統現狀及其應用
第五節 臨床實驗室與溯源性
第五章 循證醫學與循證檢驗醫學
第一節 循證醫學
一、循證醫學的定義
二、循證醫學產生的背景
三、循證醫學的發展,
四、循證醫學的實踐方法和基本步驟,
五、系統評價
六、Cochrane協作網
第二節 循證檢驗醫學與方法
一、循證檢驗醫學的概念及研究範圍
二、循證檢驗醫學的研究方法
三、循證檢驗醫學與診斷性試驗
四、循證檢驗醫學與系統評價
五、循證檢驗醫學指南
第六章 檢驗信息系統
第一節 建立檢驗信息系統的目的
一、檢驗科目的
二、信息科目的
三、醫院管理目的
第二節 檢驗信息系統基本功能
一、概述
二、檢驗信息系統現狀
三、檢驗信息系統功能
第三節 檢驗科與檢驗信息系統
一、7F模式
二、產品設計與選型
第四節 檢驗信息系統與醫院檢驗流程
一、檢驗信息系統條形碼應用
二、檢驗信息系統與改善工作流程
第五節 檢驗信息系統介面
一、與醫院信息系統的數據介面
二、與儀器的數據介面
第六節 ISO15189與檢驗信息系統
一、ISO15189簡介
二、信息系統重要性
三、檢驗信息系統建設和ISO15189
第七節 檢驗信息系統整合大綱
第八節 LOINC標準及其應用
第九節 檢驗信息系統新技術與發展
第七章 實驗室的生物安全
第一節 實驗室生物安全法律法規建設
一、國際發展概況
二、我國生物安全的法律、法規和標準
第二節 實驗室生物安全
一、生物安全基本知識
二、生物安全管理
三、個人防護要求
四、實驗室操作規範
五、實驗室區域劃分
六、實驗室環境防護要求
第三節 實驗室生物安全設備
二、其他常用安全設備
第四節 實驗室其他危害
一、火的危害
二、電的危害
三、電離輻射
四、危害性化學品
五、雜訊
第八章 血液分析儀檢驗技術
第一節 血液分析儀檢驗技術原理
一、電阻抗法血液分析儀檢測原理
二、光散射法血液分析儀檢測原理
第二節 血液分析儀分析參數臨床意義
一、白細胞計數
二、紅細胞和血紅蛋白測定臨床意義
三、血小板計數臨床意義
第三節 血液分析儀應用全面質量管理
一、血液分析儀鑒定O~00JOgQ
二、血液分析儀校準
三、血液分析儀檢測全面質量管理
第四節 血液分析儀檢測與顯微鏡細胞形態檢查關係
一、儀器法血細胞分析血塗片複核現狀
二、血塗片複核國際準則
三、臨床實驗室制定血塗片複核標準的原則和步驟
四、制定血塗片複核標準時須注意的問題
第五節 十五市健康人群抗凝靜脈血細胞測定值調查
第九章 血凝儀檢驗技術
第一節 檢測原理
一、光學法
二、凝固法
三、發色底物法
四、免疫法
第二節 基本結構
二、全自動血凝儀
第三節 檢驗項目和性能特點
一、檢測項目
二、性能特點
第四節 質量管理與儀器維護
一、質量管理
二、維護與保養
第十章 血液流變儀檢測技術
第一節 基本結構和檢測原理
一、毛細管黏度計
二、旋轉式流變儀
第二節 檢驗項目和性能特點
一、全血黏度
第三節 影響因素與質量控制
一、影響血液黏度測定的因素
二、影響毛細管黏度計測量主要因素
三、使用注意事項
四、質量保證
五、維護與保養
六、常見故障及分析
七、臨床常用檢測規範化
第十一章 尿液分析儀檢驗技術
第一節 尿液干化學分析儀
一、基本結構和檢測原理
二、檢驗項目和性能特點
三、質量控制
一、基本結構和檢測原理
二、檢驗項目和性能特點
三、質量控制
第十二章 顯微鏡和成像系統檢驗技術
第一節 顯微鏡光學原理
一、放大倍數與解析度
二、反差增強技術、
第二節 普通光學顯微鏡
一、基本結構
二、技術要點
第三節 組合式光學顯微鏡
一、基本結構
二、技術要點
第四節 顯微照相術
一、基本結構
二、技術要點
第五節 顯微數字圖像分析
一、基本結構
二、技術要點
三、臨床應用
第十三章 血細胞手工檢驗技術
第一節 血液標本採集與染色技術
一、靜脈采血
二、皮膚采血法
三、血塗片製備
四、血塗片染色
第二節 血紅蛋白測定技術
一、氰化高鐵血紅蛋白測定技術
二、十二烷基硫酸鈉血紅蛋白測定技術
三、血紅蛋白測定參考方法
四、參考值
五、臨床意義
第三節 紅細胞計數技術
一、方法學
二、方法學評價
三、紅細胞計數參考方法
四、參考值
五、臨床意義
第四節 紅細胞形態學檢查技術
一、方法學
二、方法學評價
三、臨床意義
第五節 血細胞比容測定技術
一、毛細管法
二、溫氏法
三、血細胞比容測定參考方法
四、參考值
五、臨床意義
第六節 紅細胞平均值計算技術
一、方法學
二、方法學評價
三、參考值
四、臨床意義
第七節 網織紅細胞計數技術
一、試管法
二、Miller窺盤計數技術
三、網織紅細胞計數測定參考方法
四、參考值
五、臨床意義
第八節 白細胞計數技術
一、方法學
二、方法學評價
三、白細胞計數參考方法
四、參考值
五、臨床意義
第九節 白細胞分類計數和形態檢查技術
一、方法學
二、方法學評價
三、白細胞分類計數參考方法
四、參考值
五、臨床意義
第十四章 造血細胞和造血組織形態學檢驗技術
第一節 造血形態學檢驗項目優化組合及其結合
第十五章 貧血檢驗技術
第十六章 止血與血栓檢驗技術
第十七章 輸血相關檢驗技術
第十八章 尿液分析技術
第十九章 體液檢驗技術
第二十章 脫落系統學檢驗技術
第二十一章男性生殖病檢驗技術
第二十二章女性生殖病檢驗技術
第二十三章圍產期保健檢驗技術
第二十四章細胞遺傳學檢驗技術
第二十五章床旁檢驗技術
第二篇 臨床生物化學與分子檢驗技術篇
第三篇 臨床免疫檢驗技術篇
第四篇 臨床微生物檢驗技術篇
中文索引
英文索引
附錄 血液尿液細胞形態

序言


隨著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深入研究和密切結合,檢驗醫學曰新月異,作為“古老”而又“新興”的邊緣學科在疾病診治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國民經濟飛速發展,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對健康意識增強和醫學模式的轉變,使社會對醫療服務需求發生了新的變化,也為醫學檢驗工作定位提出了新的要求;國際標準化組織設定的醫學實驗室工作任務(ISO15189)拓寬了檢驗醫學的內涵和學科發展方向;循證醫學的興起,要求醫學實驗室工作人員不斷進行實驗方法學研究、檢驗項目臨床價值探討和試驗費用經濟學的評估,尋求客觀證據,以最佳的路徑服務於患者,解決目前“老百姓看病貴看病難”的問題。這一切觀念的轉變為檢驗醫學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課題——如何從過去“以標本為中心,以獲得試驗結果為目的”的理念,變為“以患者為中心,以服務於疾病的診斷和治療為目的”的工作模式,充分發揮檢驗科在疾病預防、診斷、治療和康復過程的作用,這是醫學檢驗學科建設的必然趨勢,也對檢驗醫學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和挑戰。因此,要不斷加強檢驗科與臨床科室的信息交流和學術往來,檢驗科技術人員在提高實驗技能同時,要加強臨床知識的學習,掌握檢驗項目的臨床意義,便於分析后質量管理及諮詢工作;臨床醫護人員要了解影響試驗的各種因素(特別是病理狀態、飲食習慣、服用藥物的影響)及設計試驗的病理生理基礎和臨床價值,便於分析前質量管理並能合理地選擇試驗、正確地分析結果、準確地做出診斷。
有鑒於此,中華醫學會檢驗分會和中國醫師協會檢驗醫師分會主任委員叢玉隆教授組織了全國相關專業的知名專家撰寫了《實用檢驗醫學》。該書的宗旨是:“以檢驗為主線,以臨床為目標,以疾病為中心”,具有“全面、創新、實用、務實”的特點,力求理論聯繫實際,堅持實驗技術與臨床診治相結合,國際新技術發展動態與國內具體實際相結合,使廣大醫學檢驗工作者、臨床醫師、實驗醫學科研人員、醫學院校師生等從不同層次、不同角度學習和參考書中有關專業理論、技術知識和臨床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