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太陰經脈
足太陰經脈
足太陰經脈
其支者,復從胃別,上膈,注心中。
脾之大絡,名曰大包,出淵腋下三寸,布胸脅。——《靈樞·經脈》
註釋
⒈白肉際:指足底或手掌面的邊界,又稱赤白肉際。
⒉核骨:即指第一跖趾關節內側的圓形突起。
⒊內踝前廉:內踝前邊。
⒋腨:通作“踹”,俗稱小腿肚,即腓腸肌部。
⒍咽:指食道。
⒎舌本:指舌根部。
足太陰經脈
其支脈,⑨從胃部分出,上過膈肌,流注心中(接手少陰心經)。
脾之大絡,穴名大包,位在淵腋下三寸,分佈於胸脅。
是主脾所生病者,舌本痛,體重不能動搖,食不下,煩心,心下急痛,溏瘕泄3,水閉4,黃疸,不能卧,強立5(欠)股膝內腫、厥,足大指不用。
脾之大絡……實則身盡痛,虛則百節皆縱。—— 《靈樞·經脈》
註釋
⒈得后與氣:“后”指大便,“氣”指矢氣。
⒉快然如衰:感到病情鬆懈。
⒊溏瘕泄:溏,指大便溏薄;瘕,指腹部忽聚忽散的痞塊;泄,指水泄。
⒋水閉:指小便不通等症。
⒌強立:《太素》作“強欠”。指想打呵欠而氣出不暢。
本經異常變動就表現為下列病症:舌根部發強,吃后即嘔,胃脘痛,腹脹,喜噯氣,得到大便或放屁后就感到輕鬆,全身感到沉重無力。
脾之大絡:實證,全身都痛;虛證,各關節弛緩乏力。
隱白(井),大都(滎),太白(輸、原),公孫(絡),商丘(經),三陰交(足三陰之會),漏谷,地機(郄),陰陵泉(合),血海,箕門,沖門,府舍,腹結、大橫,腹哀、食竇,天溪、胸鄉,周榮,大包(脾之大絡)。
1,隱白* (SP1)井穴
[定位]仰卧或正坐平放足底,在足大趾末節內 側,距趾甲角0.1(指寸).
2,大都(SP2)滎穴
[定位]仰卧或正坐平放足底。在足內側緣,當足大趾本節(第1跖趾關節)前下方赤白肉際凹陷處.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3,太白* (SP3)輸穴;原穴
[定位]仰卧或正坐平放足底。在足內側緣,當足大趾本節(第一跖趾關節)後下方赤白肉際凹陷處.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4,公孫* (SP4)絡穴 八脈交會穴 通沖脈
[定位]仰卧或正坐平放足底。在足內側緣,當第一跖骨基底的前下方.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5,商丘(SP5)經穴
[定位]正坐平放足底或仰卧。在足內踝前下方凹陷中,當舟骨結節與內踝尖連線的中點處.
[主治](1)腹脹,腸鳴,泄瀉,便 秘, 飲食不化,痔疾. (2)黃疸,倦怠嗜卧,咳 嗽. (3)癲狂,小兒癲癇. (4)足踝痛.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6,三陰交* (SP6)
[定位]正坐或仰卧。在小腿內側,當足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後方.
脾9
[配伍]
(4),配中極,天樞,行間,有疏肝理氣,活血化瘀的作用,主治月經不調,痛經.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現代研究](1)三陰交分別配外麻點,切口旁,太沖,下巨虛,內關,足三里,均有良好鎮痛作用,是剖腹產針麻最常用的基本處方.(2)電針犬的"三陰交","照海","膀胱俞","腎俞"等穴可引起輸尿管蠕動增強和尿量增加.(3)有報道表明,用三陰交配氣海,腎俞治療痛經125例,取得良好效果.(4)有報道,針三陰交,肩外俞等穴婦女避孕率可達66.6%.另有報道,針三陰交可使孕婦子宮收縮,並可使繼發性閉經病人出現激素撤退性出血現象.
7,漏谷(SP7)
[定位]正坐或仰卧。在小腿內側,當內踝尖與陰陵泉的連線上,距內踝尖6寸,脛骨內側緣后.
[解剖]皮膚,皮下組織,小腿三頭肌,趾長屈肌,脛骨后肌。淺層布有隱神經的小腿皮側皮支和大隱靜脈,深層有脛神經和脛后動,靜脈.
[主治](1)腹脹,腸鳴. (2)小便不利,遺精. (3)下肢痿痹,腿膝厥冷, 足踝腫痛.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8,地機* (SP8)
[定位]正坐或仰卧。在小腿內側,當內踝尖與陰陵泉的連線上,陰陵泉下3寸.
[解剖]皮膚,皮下組織,腓腸肌,比目魚肌。淺層布有隱神經的小腿內側皮支和大隱靜脈。深層有脛神經和脛后動,靜脈.
[主治] (1)腹痛,泄瀉. (2)小便不利,水腫. (3)月經不調,痛經,遺精.
[配伍] (1),配血海,有調經的作用,主治月經不調. (2),配腎俞,中極,三陰交,有補益氣血,活血化瘀的作用,主治痛經.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現代研究](1)地機配血海,埋針治療功能性子宮出血,有良好效果.(2)有實驗資料表明,針曲池,地機等穴,可引起胰島分泌功能增強,但針足三里未見明顯變化,說明地機等穴與胰島β細胞的分泌功能有密切關係.
9,陰陵泉* (SP9)合穴
[定位]正坐或仰卧。在小腿內側,當脛
骨內側髁後下方凹陷處.
[解剖]皮膚,皮下組織,半腱肌腱,腓腸肌內側頭。淺層布有隱神經的小腿內側皮支,大隱靜脈和膝降動脈分支。深層有膝下內側動,靜脈.
[主治](1)腹脹,水腫,小便不利,泄 瀉,尿失禁,黃疸. (2)莖中痛,遺精,婦人陰痛. (3)膝痛.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10,血海* (SP10)
[定位]仰卧或正坐屈膝。在大腿內側,髕 底內側端上2寸.
[解剖]皮膚,皮下組織,股內側股。淺層布有股神經前皮支,大隱靜脈的屬支。深層有股動,靜脈的股支和股神經的肌支.
(4)股內側痛.
[配伍] (1),配帶脈,有調經統血的作用,主治月經不調. (2),配犢鼻,陰陵泉,陽陵泉,有舒筋活絡,利關節的作用,主治膝關節疼痛. (3),配合谷,曲池,三陰交,有疏風清熱涼血的作用,主治蕁麻疹.
[刺灸法]直刺0.8~1寸;可灸.
11,箕門(SP11)
[定位]正坐或仰卧伸下肢。在大腿內側,當血海與沖門連線上,血海上6寸.
[解剖]皮膚,皮下組織,股內側肌。淺層布有股神經前皮支,大隱靜脈的屬支。深層有股動,靜脈,隱神經和股神經肌支.
[主治](1)小便不利,遺尿. (2)腹股溝腫痛.
[刺灸法]直刺0.3~0.5寸.
12,沖門(SP12)
[解剖]皮膚,皮下組織,腹外斜肌腱膜,腹內斜肌,腹橫肌,髂腰肌。淺層有旋髂淺動,靜脈的分支或屬支。第十一,十二胸神經前支和第一腰神經前支的外側皮支。深層有股神經,第十一,十二胸神經前支和第一腰神經前支的肌支,旋髂深動,靜脈.
[主治](1)腹痛. (2)疝氣,痔疾. (3)崩漏,帶下.
[刺灸法]直刺0.5~0.7寸;可灸.
13,府舍(SP13)
[定位]仰卧。在下腹部,當臍中下4寸,沖門上方0.7寸,距前正中線4寸.
[解剖]皮膚,皮下組織,腹外斜肌腱膜,腹內斜肌,腹橫肌。淺層布有旋髂淺動,靜脈的分支或屬支,第十一,十二胸神經前支和第一腰神經前支的肌支及伴行的動,靜脈.
[主治](1)腹痛,疝氣, 腹滿積聚. (2)霍亂吐瀉.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14,腹結(SP14)
[定位]仰卧。在下腹部,大橫
下1.3寸,距前正中線4寸.
15,大橫(SP15)
[定位]仰卧。在腹中部,距臍 中4寸.
16,腹哀(SP16)
[定位]仰卧。在上腹部,當臍
中上3寸,距前正中線4寸.
[解剖]皮膚,皮下組織,腹外斜肌,腹內斜肌,腹橫肌.
[刺灸法]直刺0.8~1.2寸;腹哀直刺0.5~0.8寸;可灸.
17,食竇(SP17)
[定位]仰卧。在胸外側部,當第五肋間隙,距前正中線6寸.
[主治](1)胸脅脹痛. (2)噯氣,反胃,腹脹. (3)水腫.
[刺灸法]斜刺0.5~0.8寸;可灸.
18,天溪(SP18)
[定位]仰卧。在胸外側部,當第
四肋間隙,距前正中線6寸.
[主治](1)胸痛,咳嗽. (2)乳癰,乳少.
[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19,胸鄉(SP19)
[定位]仰卧。在胸外側部,當第三肋間隙,
距前正中線6寸.
20,周榮(SP20)
[定位]仰卧。在胸外側部,當第二肋間隙,
距前正中線6寸.
[解剖]皮膚,皮下組織,胸大肌,胸小肌.
[主治](1)胸脅脹痛. (2)周榮可治療咳嗽,氣喘.
[刺灸法]斜刺或平刺0.5~0.8寸;可灸.
21,大包* (SP21)脾之大絡
[定位]側卧舉臂。在側胸部,腋中線上,當第六肋間隙處.
[解剖]皮膚,皮下組織,前踞肌。淺層布有第六肋間神經外側皮支和胸腹壁靜脈的屬支。深層有胸長神經的分支和胸背動,靜脈的分支或屬支.
[主治](1)胸脅脹滿,脅肋 痛. (2)咳嗽,氣喘. (3)全身疼痛,四肢無 力.
[刺灸法]斜刺0.5~0.8寸;可灸.
歌訣
大趾端內側隱白,節后陷中求大都,太白內側核骨下,節后一寸公孫呼。商丘內踝微前陷,踝上三寸三陰交,踝上六寸漏谷是,踝上五寸地機朝。膝下內側陰陵泉(與陽陵泉相對),血海膝臏上內廉,箕門穴在魚腹取,動脈應手越筋間。沖門期下尺五分(期門,肝經穴,巨闕旁四寸五分。巨闕,任脈穴,臍上六寸五分),府舍期下九寸看,腹結期下六寸入,大橫期下五寸半。腹哀期下方二寸,期門肝經穴道現,巨闕之旁四寸五,卻連脾穴休胡亂。自此以上食竇穴,天溪胸鄉周榮貫,相去寸六無多寡,又上寸六中府換(肺穴),大包腋下有六寸,淵腋腋下三寸半(淵腋,膽經穴,腋下三寸與脾大包穴相連)。愚按∶馬玄台曰∶中府,肺穴也。周榮、胸鄉、天溪、食竇,脾經穴也。期門,肝經穴也。肝經之下有脾經之腹哀、大橫、腹結、府舍、沖門諸穴,則中行開四寸五分。三經之穴,上下相連,左右共四十二穴。
中府(手太陰),期門(足厥陰),日月(足少陽),下脘、關元、中級(任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