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號

年號

年號中國封建王朝與當代日本國用來紀年的一種名號(亦可以作為表示年份)。一般由君主發起。先秦漢朝初無年號漢武帝即位后首創年號。始創年號建元。此後形成制度歷代帝王遇到“天降祥瑞”或內訌外憂等大事、要事,一般都要更改年號。一個皇帝所用年號少則一個,多則十幾個。如唐高宗有14個;明清皇帝大多一人一個年號,故後世即以年號作為皇帝的稱呼,如永樂皇帝雍正皇帝等。如先皇在年中駕崩,即位者仍使用當前年號,新年後改元。如永樂二十二年七月駕崩,八月明仁宗朱高熾登基,以明年為洪熙元年。

年號制度發端於中國,後來朝鮮新羅在6世紀、日本在7世紀後期、越南在10世紀都因為中國的影響,開始使用年號;古代越南大韓帝國時期的朝鮮以及高麗蒙古國建國初年受到中國影響,都曾使用過年號。目前仍使用年號的是仍保持君主制日本,正在使用的年號為“令和”。

中國大陸香港澳門、台灣)、以及韓國越南由於已經廢除君主制,因此已經全面廢止年號。另外中華民國所用的民國紀年朝鮮使用的主體紀年也常被誤認為是年號

發展歷程


產生

年號發起於中國古代新君即位時為了區別上一任君主,新君重新計算在位年數之制。至西漢武帝即位,在年數之前加上有紀念意義的名號,是為中國古代年號之始。據清朝趙翼的《二十二史札記》考證,年號紀年是在漢武帝十九年首創的,年號為“建元”(前140年—前135年)。
漢書》上記載說,那年十月,漢武帝出去狩獵,捉到一隻獨角獸白麟,群臣認為這是吉祥的神物,值得紀念,建議用來記年,於是立年號為“元狩”,稱那年(前122年)為元狩元年。可是,過了六年,又在山西汾陽地方獲得一隻三個腳的寶鼎,群臣又認為這是吉祥的神物,建議用來紀年,於是改年號為“元鼎”,稱那年為元鼎元年。
後來,人們把這記錄年代的開始之年稱為“紀元”,改換年號(或帝王紀年時代改稱元年)叫做“改元”。

廢除

辛亥革命后,中華民國廢除年號紀年,而改用民國紀年。雖然在袁世凱稱帝時使用過“洪憲”的年號,而愛新覺羅·溥儀在擔任滿洲國執政皇帝時分別使用過大同康德年號,但是通常不為中國正統史書所承認,而認為中國皇帝的最後一個年號清朝末年的“宣統”。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使用西方公元紀年。而也有少數人提出為了傳承中華傳統文化,豐富世界紀年文化多樣性,保護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而恢復年號的建議。
年號,作為五千年中華帝國時代中國皇帝的專有產物,伴隨著現今文明社會,早已成為歷史,但年號的功績是不可磨滅的,它是中國歷史中的精神文化遺產。

使用規則


一般改元從下詔的第2年算起,也有一些從本年年中算起。一個皇帝在位時,也可以多次改元。明朝以前的皇帝多數都改元兩次以上,一個皇帝年號也可以有多個。例如漢武帝有11個年號武則天在位21年有18個年號。也有皇帝在即位時使用前一代皇帝年號,例如五代時期後梁的“乾化年號後晉的“天福年號後周的“顯德年號明朝以後採用一世一元制,扣除復辟政變者(如明英宗),大致上都是一個皇帝只用一個年號,因此也常常用年號來稱呼皇帝,例如嘉靖皇帝、崇禎皇帝、康熙皇帝等。
中國年號的使用情況非常複雜。同一時期並存的政權,往往各有年號。還有的政權一年之中數次改元,幾個年號重疊使用。也有政權自己不建年號,而沿用前朝或其他政權的年號。例如後晉天福年號用至九年,改為開運元年。3年後,後漢劉知遠稱帝,不自建年號,也不沿用開運年號,而是追承天福十二年。還有許多年號在不同時期重複使用。例如建元就有5個時期在使用。還有因為避諱或者其他原因,一個年號有不同寫法,例如唐殤帝唐隆年號,又寫作唐元唐安唐興
中國歷史上的一些藩屬國,通常會延用天朝年號,如朝鮮、琉球為中國藩屬時,亦用中國帝王年號,是一種對天朝效忠的表現。以古代朝鮮為例,明朝亡之後,除與清朝文書往來,內部官方文書俱用明朝年號,改用中國干支國王在位紀元,至於民間仍有堅持採用崇禎年號者,甚有直到崇禎三百餘年者,與鄭氏一直採用明朝永曆年號,極為相似。
年號被認為是帝王正統的標誌,稱為“奉正朔”。一個政權使用另一個政權的年號,被認為是藩屬、臣服的標誌之一。這種現象主要發生在中國分裂的時期。五代十國時,閩國、楚國使用後梁後唐年號吳越國使用唐朝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北宋年號。也因此,許多地方割據勢力、少數民族政權,以及人民起義也常常自立年號紀年。
年號的字數一般為兩字。有少數三字、四字乃至六字者。比如王莽的“始建國”,武則天的“萬歲通天”,西夏景宗的“天授禮法延祚”。中國歷史上的年號,據統計數目在數百以上。梁啟超的統計是316個;上海人民出版社中國歷史紀年表》的統計是500多個。
有些年號是根據兩個前朝年號合併而成,如貞元取自貞觀開元隆興取自建隆紹興淳熙取自淳化雍熙紹熙取自紹興淳熙慶元取法慶曆元祐、開禧取自開寶天禧等。

歷代帝王年號


西漢帝王年號

漢孺子(在位:6年—8年)
漢平帝(在位:前1年—5年)
漢哀帝(在位:前7年—前1年)
漢成帝(在位:前33年—前7年)
漢元帝(在位:前48年—前33年)
漢宣帝(在位:前74年—前49年)
漢昭帝(在位:前87年—前74年)
漢武帝(在位:前141年—前87年)
年號起訖時間使用時間備註
建元前140年—前135年六年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年號
元鼎前116年—前111年六年漢昭帝即位沿用
元平前74年元年漢宣帝即位沿用
竟寧前33年元年漢成帝即位沿用
綏和前8年—前7年二年漢哀帝即位沿用
元壽前2年—前1年二年漢平帝即位沿用

新朝王莽年號

王莽(在位:8年—23年)
年號起訖時間使用時間備註
始建國8年—13年六年
天鳳14年—19年六年
地皇20年—23年四年

更始年號

年號起訖時間使用時間備註
漢更始帝(在位:23年—25年)
更始23年—25年三年

東漢帝王年號

漢獻帝(在位:189年—220年)
漢少帝(在位:189年—189年)
漢靈帝(在位:168年—189年)
漢桓帝(在位:147年—167年)
漢質帝(在位:145年—146年)
漢沖帝(在位:144年—145年)
漢順帝(在位:125年—144年)
漢安帝(在位:106年—125年)
漢殤帝(在位:106年)
漢和帝(在位:88年—105年)
漢章帝(在位:75年—88年)
漢明帝(在位:57年—75年)
漢光武帝(在位:25年—57年)
年號起訖時間使用時間備註
建武25年—56年三十二年
建武中元56年—57年二年漢明帝即位沿用
永平58年—75年十八年漢章帝即位沿用
章和87年—88年二年漢和帝即位沿用
延平106年元年漢安帝即位沿用
延光122年—125年四年漢順帝即位沿用
建康144年元年漢沖帝即位沿用
永憙145年元年漢質帝即位沿用
本初146年元年漢桓帝即位沿用
永康167年元年漢靈帝即位沿用
中平184年—189年六年漢少帝即位沿用
光熹190年—193年四年
興平194年—195年二年
建安196年—220年二十五年
延康220年元年

曹魏帝王年號

曹奐(在位:260年—265年)
曹髦(在位:254年—260年)
曹芳(在位:239年—254年)
曹睿(在位:226年—239年)
曹丕(在位:220年—226年)
年號起訖時間使用時間備註
黃初220年—226年七年魏明帝即位沿用
太和227年—233年七年
青龍233年—237年五年
景初237年—239年三年齊王即位沿用
正始240年—249年十年
嘉平249年—254年六年
正元254年—256年三年
甘露256年—260年五年
景元260年—264年五年
咸熙264年—265年二年

蜀漢帝王年號

劉禪(在位:223年—263年)
劉備(在位:221年—223年)
年號起訖時間使用時間備註
章武221年—223年三年
建興223年—237年十五年
延熙238年—257年二十年
景耀258年—263年六年
炎興263年元年

孫吳帝王年號

孫皓(在位:264年—280年)
孫休(在位:258年—264年)
孫亮(在位:252年—258年)
孫權(在位:229年—252年)
年號起訖時間使用時間備註
黃武222年—229年八年
黃龍229年—231年三年
嘉禾232年—238年七年
赤烏238年—251年十四年
太元251年—252年二年
神鳳252年元年
建興252年—253年二年
五鳳254年—256年三年
太平256年—258年三年
永安258年—264年七年
元興264年—265年二年
甘露265年—266年二年
寶鼎266年—269年四年
建衡269年—271年三年
鳳凰272年—274年三年
天冊275年—276年二年
天璽276年元年
天紀277年—280年四年

前燕帝王年號

慕容暐(在位:360年—370年)
慕容俊(在位:348年—359年)
年號起訖時間使用時間備註
元璽352年—357年六年
光壽357年—359年三年
建熙360年—370年十一年

後燕帝王年號

慕容熙(在位:401年—407年)
慕容盛(在位:398年—401年)
慕容寶(在位:396年—398年)
慕容垂(在位:384年—396年)
年號起訖時間使用時間備註
燕元384年—386年三年
建興386年—396年十一年
永康396年—398年三年
建平398年元年
長樂399年—401年三年
光始401年—406年六年
建始407年元年

南燕帝王年號

慕容超(在位:405年—410年)
慕容德(在位:398年—405年)
年號起訖時間使用時間備註
燕平398年—399年二年
建平400年—405年六年
太上405年—410年六年

北燕帝王年號

馮弘(在位:430年—436年)
馮跋(在位:409年—430年)
慕容雲(在位:407年—409年)
年號起訖時間使用時間備註
正始407年—409年三年
太平409年—430年二十二年馮弘沿用
太興431年—436年六年

北涼帝王年號

沮渠牧犍(在位:433年—439年)
沮渠蒙遜(在位:401年—433年)
段業(在位:397年—399年)
年號起訖時間使用時間備註
神璽397年—399年三年
天璽399年—401年三年
永安401年—412年十二年
玄始412年—428年十七年
承玄428年—431年四年
義和431年—433年三年
承和433年—439年七年

西燕帝王年號

慕容永(在位:386年—394年)
慕容忠(在位:386年)
慕容瑤(在位:386年)
慕容顗(在位:386年)
段隨(在位:386年)
慕容沖(在位:385年—386年)
慕容泓(在位:384年)
年號起訖時間使用時間備註
燕興384年元年
更始385年—386年二年
昌平386年元年
建明386年元年
建平386年元年
建平386年元年
中興386年—394年九年

北周帝王年號

宇文衍(在位:579年—581年)
宇文贇(在位:578年—579年)
宇文邕(在位:560年—578年)
宇文毓(在位:557年—560年)
年號起訖時間使用時間備註
武成559年—560年二年宇文邕即位沿用
保定561年—565年
天和566年—572年七年
建德572年—578年七年
宣政578年元 年宇文贇即位沿用
大成579年元年
大象579年—580年二年
大定581年元年

隋朝帝王年號

楊侗(在位:618年—619年)
楊侑(在位:617年—618年)
隋世祖(在位:604年— 618年)
隋高祖(在位:581年—604年)
年號起訖時間使用時間備註
開皇581年—600年二十年
仁壽601年—604年四年隋世宗即位沿用
大業605年—618年十四年
義寧617年—618年二年
皇泰618年—619年二年

唐朝帝王年號

唐朝初期帝王年號
唐睿宗(在位:684年—690年)
唐中宗(在位:683年—684年)
唐高宗(在位:649年—683年)
唐太宗(在位:626年—649年)
唐高祖(在位:618年—626年)
年號起訖時間使用時間備註
武德618年—626年九年唐太宗即位沿用
貞觀627年—649年二十三年唐高宗即位沿用
永徽650年—655年六年
顯慶656年—661年六年
龍朔661年—663年三年
麟德664年—665年二年
乾封666年—668年三年
總章668年—670年三年
咸亨670年—674年五年
上元674年—676年三年
儀鳳676年—679年四年
調露679年—680年二年
永隆680年—681年二年
開耀681年—682年二年
永淳682年—683年二年
弘道683年元年
嗣聖684年元年
文明684年元年
光宅684年元年
垂拱685年—688年四年
永昌689年元年
載初689年—690年二年
武周年號
則天皇帝(在位:690年—705年)
年號起訖時間使用時間備註
天授690年—692年三年元年改國號武周
如意692年元年用子正
長壽692年—694年三年用子正
延載694年元年用子正
證聖695年元年用子正
天冊萬歲695年元年用子正
萬歲登封696年元年用子正
萬歲通天696年—697年二年用子正
神功697年元年用子正
聖歷698年—700年三年用子正
久視700年—701年二年元年復寅正
大足701年元年
長安701年—704年四年
神龍705年元年
唐朝復辟后帝王年號
唐景宗(在位:904年—907年)
唐昭宗(在位:888年—904年)
唐僖宗(在位:873年—888年)
唐懿宗(在位:859年—873年)
唐宣宗(在位:846年—859年)
唐武宗(在位:840年— 846年)
唐文宗(在位:826年—840年)
唐敬宗(在位:824年—826年)
唐穆宗(在位:820年—824年)
唐憲宗(在位:805年—820年)
唐順宗(在位:805年)
唐德宗(在位:779年— 805年)
唐代宗(在位:762年—779年)
唐肅宗(在位:756年—762年)
唐玄宗(在位:712年—756年)
唐睿宗(在位:710年—712年)
唐中宗(在位:705年—710年)
年號起訖時間使用時間備註
神龍705年—707年三年
景龍707年—710年四年
唐隆710年元年
景雲710年—712年三年
太極712年元年
延和712年元年
先天712年—713年二年
開元713年—741年二十九年
天寶742年—756年十五年
至德756年—758年三年
乾元758年—760年三年
上元760年—761年二年
寶應762年—763年二年唐代宗即位沿用
廣德763年—764年二年
永泰765年—766年二年
大曆766年—779年十四年
建中780年—783年四年
興元784年元年
貞元785年—805年二十一年
永貞805年元年
元和806年—820年十五年唐穆宗即位沿用
長慶821年—824年四年唐敬宗即位沿用
寶曆825年—827年三年唐文宗即位沿用
大和827年—835年九年
開成836年—840年五年唐武宗即位沿用
會昌841年—846年六年唐宣宗即位沿用
大中847年—860年十四年唐懿宗即位沿用
咸通860年—874年十五年唐僖宗即位沿用
乾符874年—879年六年
廣明880年—881年二年
中和881年—885年五年
光啟885年—888年四年
文德888年元年唐昭宗即位沿用
龍紀889年元年
大順890年—891年二年
景福892年—893年二年
乾寧894年—898年五年
光化898年—901年四年
天復901年—904年四年
天祐904年—907年四年唐景宗即位沿用

後周帝王年號

後周世宗(在位:954年—959年)
後周太祖(在位:951年—954年)
年號起訖時間使用時間備註
廣順951年—953年三年
顯德954年—960年七年
後周世宗柴榮即位沿用

北宋帝王年號

宋欽宗(在位:1126年—1127年) 
宋徽宗(在位:1100年—1125年)
宋哲宗(在位:1085年—1100年)
宋神宗(在位:1067年—1085年)
宋英宗(在位:1063年—1067年)
宋仁宗(在位:1022年—1063年)
宋真宗(在位:997年—1022年)
宋太宗(在位:976年—997年)
宋太祖(在位:960年—976年)
年號起訖時間使用時間備註
建隆960年—963年四年
乾德963年—968年六年
開寶968年—976年9年宋太宗即位沿用
太平興國976年—984年九年
雍熙984年—987年四年
端拱988年— 989年二年
淳化990年—994年五年
至道995年—997年三年宋真宗即位沿用
咸平998年—1003年六年
景德1004年—1007年四年
大中祥符1008年—1016年九年
天禧1017年—1021年五年
乾興1022年元年宋仁宗即位沿用
天聖1023年—1032年十年
明道1032年—1033年二年
景祐1034年—1038年五年
寶元1038年—1040年三年
康定1040年—1041年二年
慶曆1041年—1048年八年
皇祐1049年—1054年六年
至和1054年—1056年三年
嘉祐1056年—1063年八年宋英宗即位沿用
治平1064年—1067年四年宋神宗即位沿用
熙寧1068年—1077年十年
元豐1078年—1085年八年宋哲宗即位沿用
元祐1086年—1094年九年
紹聖1094年—1098年五年
元符1098年—1100年三年宋徽宗即位沿用
建中靖國1101年元年
崇寧1102年—1106年五年
大觀1107年—1110年四年
政和1111年—1118年八年
重和1118年—1119年二年
宣和1119年—1125年七年宋欽宗即位沿用
靖康1126年—1127年二年

南宋帝王年號

趙昺(在位:1278年—1279年)
宋端宗(在位:1276年—1278年)
宋恭帝(在位:1274年—1276年)
宋度宗(在位:1264年—1274年)
宋理宗(在位:1224年—1264年)
宋寧宗(在位:1194年—1224年)
宋光宗(在位:1189年—1194年)
宋孝宗(在位:1162年—1189年)
宋高宗(在位:1127年—1162年)
年號起訖時間使用時間備註
建炎1127年—1130年四年
眀受1129年元年
紹興1131年—1162年三十二年宋孝宗即位沿用
隆興1163年—1164年二年
乾道1165年—1173年九年
淳熙1174年—1189年十六年宋光宗即位沿用
紹熙1190年—1194年五年宋寧宗即位沿用
慶元1195年—1200年六年
嘉泰1201年—1204年四年
開禧1205年—1207年三年
嘉定1208年—1224年十七年宋理宗即位沿用
寶慶1225年—1227年三年
紹定1228年—1233年六年
端平1234年—1236年三年
嘉熙1237年—1240年四年
淳祐1241年—1252年十二年
寶祐1253年—1258年六年
開慶1259年元年
景定1260年—1264年五年宋度宗即位沿用
咸淳1265年—1274年十年宋恭帝即位沿用
德祐1275年—1276年二年宋端宗即位沿用
景炎1276年—1278年三年宋少帝即位沿用
祥興1278年—1279年二年

遼朝帝王年號

遼天祚帝(在位:1101年—1125年)
遼道宗(在位:1055年—1101年)
遼興宗(在位:1031年—1055年)
遼聖宗(在位:982年—1031年)
遼景宗(在位:969年—982年)
遼穆宗(在位:951年—969年)
遼世宗(在位:947年—951年)
遼太宗(在位:927年—947年)
遼太祖(在位:916年—926年)
年號起訖時間使用時間備註
神冊916年—922年七年
天贊922年—926年五年
天顯926年—938年十三年遼太宗即位沿用
會同938年—947年十年
大同947年元年遼世宗即位沿用
天祿947年—951年五年
應歷951年—969年十九年
保寧969年—979年十一年
乾亨979年—983年五年遼聖宗即位沿用
統和983年—1012年三十年
開泰1012年—1021年十年
太平1021年—1031年十一年
景福1031年—1032年二年
重熙1032年—1055年二十四年
清寧1055年—1064年十年
咸雍1065年—1074年十年
大康1075年—1084年十年
大安1085年—1094年十年
壽昌1095年—1101年七年
乾統1101年—1110年十年
天慶1111年—1120年十年
保大1121年—1125年五年

金朝帝王年號

金末帝(在位:1234年)
金哀宗(在位:1224年— 1234年)
金宣宗(在位:1213年— 1224年)
金章宗(在位:1189年— 1208年)
金世宗(在位:1161年— 1189年)
金海陵王(在位:1150年—1161年)
金熙宗(在位:1135年—1149年)
金太宗(在位:1123年— 1135年)
金太祖(在位:1115年— 1123年)
年號起訖時間使用時間備註
收國1115年—1116年二年
天輔1117年—1123年七年
天會1123年—1137年十五年金熙宗即位沿用
天眷1138年—1140年三年
皇統1141年—1149年九年
天德1149年—1153年五年
貞元1153年—1156年四年
正隆1156年—1161年六年
大定1161年—1189年二十九年
明昌1190年—1196年七年
承安1196年—1200年五年
泰和1201年—1208年八年衛紹王完顏允濟即位沿用
完顏永濟(在位:1208年— 1213年)
大安1209年—1211年三年
崇慶1212年—1213年二年
至寧1213年元年
貞祐1213年—1217年五年
興定1217年—1222年六年
元光1222年—1223年二年
正大1224年—1231年八年
開興1232年元年
天興1232年—1234年三年
盛昌

元朝帝王年號

元惠宗(在位:1333年—1370年)
元文宗(在位:1328年—1332年)
元天順帝(在位:1328年)
元泰定帝(在位:1323年—1328年)
元英宗(在位:1320年—1323年)
元仁宗(在位:1311年—1320年)
元武宗(在位:1307年—1311年)
元成宗(在位:1294年—1307年)
元世祖(在位:1260年—1294年)
年號起訖時間使用時間備註
中統1260年—1264年五年
至元1264年—1294年三十一年
元貞1295年—1297年三年
大德1297年—1307年十一年元武宗即位沿用
至大1308年—1311年四年元仁宗即位沿用
皇慶1312年—1313年二年
延祐1314年—1320年七年元英宗即位沿用
至治1321年—1323年三年元泰定帝即位沿用
泰定1324年—1328年五年
致和1328年元年
天順1328年元年
天歷1328年—1330年三年
至順1330年—1333年四年
元統1333年—1335年三年
至元1335年—1340年六年
至正1341年—1370年三十年

明朝帝王年號

明思宗(在位:1627年—1644年)
明熹宗(在位:1620年—1627年)
明光宗(在位:1620年)
明神宗(在位:1572年—1620年)
明穆宗(在位:1567年—1572年)
明世宗(在位:1521年—1566年)
明武宗(在位:1505年—1521年)
明孝宗(在位:1487年—1505年)
明憲宗(在位:1464年—1487年)
明英宗(在位:1457年—1464年)
明代宗(在位:1449年—1457年)
明英宗(在位:1435年—1449年)
明宣宗(在位:1425年—1435年)
明仁宗(在位:1425年)
明成祖(在位:1402年—1424年)
明惠宗(在位:1398年—1402年)
明太祖(在位:1368年—1398年)
年號起訖時間使用時間備註
洪武1368年—1398年三十一年明惠宗即位沿用
建文1399年—1402年四年明成祖即位沿用
永樂1403年—1424年二十二年明仁宗即位沿用
洪熙1425年元年明宣宗即位沿用
宣德1426年—1435年十年明英宗即位沿用
正統1436年—1449年十四年明代宗即位沿用
景泰1450年—1457年八年明英宗複位沿用
天順1457年—1464年八年明憲宗即位沿用
成化1465年—1487年二十三年明孝宗即位沿用
弘治1488年—1505年十八年明武宗即位沿用
正德1506年—1521年十六年明世宗即位沿用
嘉靖1522年—1566年四十五年明穆宗即位沿用
隆慶1567年—1572年六年明神宗即位沿用
萬曆1573年—1620年四十八年明光宗即位沿用
泰昌1620年元年明熹宗即位沿用
天啟1621年—1627年七年明思宗即位沿用
崇禎1628年—1644年十七年明順宗未即位沿用
明安宗(在位:1644年)
弘光1644年元年
明紹宗(在位:1645年-1646年)
隆武1645年-1646年二年
明文宗(在位:1646年-1647年)
紹武1646年-1647年二年
明昭宗(在位:1646年-1662年)
永曆1646年-1662年十六年駕崩台灣一直延用至永曆三十七年(1683年)十二月鄭克塽清朝

清朝帝王年號

后金帝王年號
清太宗(在位:1627年—1643年)
清太祖(在位:1616年—1626年)
年號起訖時間使用時間備註
天命1616年—1626年十一年
天聰1627年—1636年十年
清朝入關後年號
清憲宗(在位:1909年—1911年)
清德宗(在位:1874年—1908年)
清穆宗(在位:1861年—1875年)
清文宗(在位:1850年—1861年)
清宣宗(在位:1820年—1850年)
清仁宗(在位:1795年—1820年)
清高宗(在位:1735年—1796年)
清世宗(在位:1722年—1735年)
清聖祖(在位:1661年—1722年)
清世祖(在位:1643年—1661年)
清太宗(在位:1636年—1643年)
年號起訖時間使用時間備註
崇德1636年—1643年八年清世祖即位沿用
順治1644年—1661年十八年清聖祖即位沿用
康熙1662年—1722年六十一年清世宗即位沿用
雍正1723年—1735年十三年清高宗即位沿用
乾隆1736年—1795年六十年清仁宗即位沿用
嘉慶1796年—1820年二十五年清宣宗即位沿用
道光1821年—1850年三十年清文宗即位沿用
咸豐1851年—1861年十一年清穆宗即位沿用
同治1862年—1874年十三年清德宗即位沿用
光緒1875年—1908年三十四年清憲宗即位沿用
宣統1909年—1912年三年1912年01月01日中華民國成立廢除年號紀年,實行民國紀年

中華民國成立以後

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成立,廢年號紀年,改用“民國紀年
中華民國成立以後中國地區年號
年號起訖時間君主使用時間備註
通志1915年察都元年
洪憲1916年袁世凱元年
大同1932年—1934年愛新覺羅·溥儀三年
康德1934年—1945年愛新覺羅·溥儀十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