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芳蔚
上海第三屆食療研究會理事顧問

姚芳蔚

姚芳蔚

姚芳蔚
始終掌握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的中醫特色,認為眼分陰陽,眼由臟腑精氣聚結而成:眼內各組織與內臟相應,其所表現的生理功能與病理變化,能直接或間接地反映出內髒的情況,眼病的形成,全系陰陽失調,臟腑偏勝,要正確掌握治病求本原則,強調運用現代醫學及科學檢查儀器,來彌補中醫眼科不足之處。運用現代儀器進行望診,詢問體征,結合檢查,可提供確切的診斷依據,在藥物運用上,對西醫激素類的應用,在中西醫結合過程中可能揚長避短,優勢互補,可用某些中藥來抑制激素類藥物的副作用。指出長期服用激素,舌苔多見白膩,這是假象,不可作為主要辨證依據。
三、障治內醫治外內外合治

姚芳蔚
葡萄膜炎辨證施治

姚芳蔚
內源性葡萄膜炎的辨證施治,大致可歸納以下幾個類型。
體會:
1.關於病因病機
葡萄膜炎的病因非常複雜,一般歸納為:外來的感染、內生的因素與鄰近組織炎症的影響等三方面。
2.關於治療

姚芳蔚
西醫慣用糖皮質激素治療,中醫用雷公藤、麝香、柴胡、水牛角與羚羊角、五味子、三七、附子、穿心蓮、夏枯草、虎骨、秦艽、甘草、蒲黃、生地與熟地、蜂乳。中藥與激素聯合作用,既可增加療效,可避免減少激素的副作用。
治療急性淚囊炎、外敷九一丹,內服全蠍陳皮合劑,以清熱拔毒,疏通血脈。對已成漏管者,在瘡口內,以補漏生肌散,外敷萬應膏。瘡口不收斂,為腐肉未盡,新肉不生,宜先去腐肉,然生肌,祛腐用黃色靈藥插入淚囊部,潰爛之淚囊組織即被去除,再用補漏生肌散而獲效。
用復方熊膽流射液治療老年性的內障,總的效率65.4%。
張××女32歲 主訴:患偏頭痛已二年,多次發作,發作時,頭痛,眼糊不清,時間長短不一,有時數秒鐘,有時1~2分鐘,有時更長些。近5天,連續發病,頭痛,右眼視糊較甚,且不恢復。發病前,曾與鄰居爭吵,發病後經多次治療,無好轉。
檢查:視力右眼遠0.1、近0.1,加鏡片無進步。左眼遠1.2、近1.0。右眼外眼陰性,瞳孔反應良。眼底:視乳頭色澤偏淡,邊緣不清,后極部呈乳白色混濁,視網膜動脈變細,睫狀動脈存在,該處可見紅色舌狀區,黃斑中心反射隱約。左眼陰性。
體征:右側偏頭痛,胸悶,噁心,納少,舌質紅,邊有瘀點,脈細弦。
診斷:右眼視網膜中央動脈阻塞
治則:疏肝理氣活血
另:舌下含麝香保心丸,每日3次,每次3粒。
同時配合針刺。
治療經過:經用上法治療3天後複診,訴頭痛,胸悶,噁心等癥狀明顯好轉。檢查視力,右眼遠0.2,近0.2。眼底:視網膜水腫明顯減退。繼續原方去半夏、香附,加丹參30克。停服麝香保心丸,因怕痛,亦停針刺。該方服1周后複診,檢查視力遠0.4,近0.4,眼底水腫全退,黃斑反光見。訴頭痛等癥狀全消失,乃繼續原方加減,共服30劑,右眼視力恢復到遠0.9,近1.0。眼底除視乳頭色澤偏淡,血管偏細外,余無特殊。為鞏固療效,囑服逍遙丸及杞菊地黃丸。三年隨防,未見複發,偏頭痛亦不發作。
按:本症是以視力突然喪失,視網膜動脈顯著變細、網膜出血、水腫與黃斑部顯櫻桃紅色為主症。鑒於發病驟急,視力突然消失,歸屬中醫“暴盲”範疇。其發病主要由於陰陽乖亂,脈道鬱閉,眼內組織失去氣血營養。其病好發於忿怒暴悖、思慮鬱結之中、老年人,多屬情志所傷。情志所傷,最易傷肝,肝為生氣之寓,藏血之所,而眼為肝之竅,得血而能視,肝傷則氣逆,逆傷不能載血而行,氣血鬱悶,脈道阻塞,眼失去濡養,所以突然失明。現代醫學認為本症主要由於動脈栓塞、血栓形成與血管痙攣等三方面引起。栓子多來自有損傷的心臟或附近大動脈病變;血栓形成多由於動脈管壁的損害,這二種原因在臨床較為少見,比較多見的為血管痙攣,此在中老年患者多見於血管運動神經的不穩定,而在老年人則絕大多數與動脈硬化有關。由於以上原因,導致眼內動脈阻塞,突然間,眼內組織缺血缺氧,所以視力喪失。
臨床比較常用的方劑為血府逐瘀湯,補陽還五湯等方隨證加減。這是因為這些方劑具有活血化瘀,通絡的主要作用。補陽還五湯,專治本症而伴有氣虛的體征,方由補氣與活血2個組成部分。現代研究,補氣與活血葯同用,可使氣旺血行,絡通瘀除,其效果優於單用活血化瘀葯。研究表明:該方具有擴張血管、降低血小板凝集、降低血膽固醇等作用。血府逐瘀湯專治本症伴有氣滯血瘀體征,經研究該方具有血細胞解聚、降低血液粘度、改善微循環障礙和抗血栓等作用。以上二方是由當歸、赤芍、川芎、紅花、桃仁等葯組成,這些中藥經現代研究,既能擴張血管、解除血管痙攣,又能改善微循環,加速血流、開放毛細血管網,消除血流瘀滯,且能降低血小板凝集,降低血液粘度,而這些都是本症患者的主要病理所在。
在藥物的選用上,除當歸、赤芍、川芎、紅花、桃仁等葯作為首選外,麝香按理亦應作為治療本症的首選藥物,這是因為它具有活血散結、開竅通閉的作用。它的穿透強,能迅速通過血腦屏障,進入眼內,以解除眼內血管痙攣,增高眼內組織耐缺氧能力,同時還能降低血管的通透性,消除網膜水腫。但該葯葯源緊張,所以代以麝香保心丸,該丸由麝香與其它多種活血化瘀葯組成,專治冠心病,借用以治療本症甚為對症。
丹參、葛根也為臨床常用,丹參功能活血化瘀,作用較佳,同時,經研究,其擴張血管作用明顯,且具有增加冠脈流量和抗缺氧等藥理作用。葛根原為發表葯,現代研究,認為同時具有明顯的擴張腦血管與心血管的作用。能改善視網膜微循環,促進視網膜血氧的供應,使處於抑制狀態的神經原重新興奮起來,所以提高了視功能。
一、消腫排毒飲
[方葯組成]
[適應範圍]
眼瞼瘡瘍,眼內膿瘍
[組方原理]
眼部瘡瘍是由於熱毒壅盛、氣血瘀滯而引起,治宜清熱解毒,活血行滯,本方銀花、蒲公英、紫花地丁、野菊花等葯皆有較強的清熱解毒作用,而為瘡瘍所必用;連翹、魚腥草亦治上焦諸熱,善於解毒消癰;白芷亦治瘡瘍,瘡瘍初起用之能使之消散,潰后別促進排隊;加赤芍、丹皮二葯,既能加強涼血清熱作用,又利用其具有活血散瘀的功能,以達到消腫排毒的目的。
[應用體會]
腦瞼瘡瘍包括針眼與眼丹,相當於西醫之麥粒腫與眼瞼膿瘍;眼內膿病的中醫病名為青黃牒出,相當於西醫之化膿性眼內關炎。其病因,中醫認為是熱毒,西醫認為是感染化膿性細菌,其中以感染金黃色葡萄球菌為常見,因而選用具有廣譜抗菌作用,特別對金黃色葡萄球菌較為敏感的清熱解毒與涼血化瘀組成本方。病情輕的,可用小劑量,病情重的,須用大劑量,必要時可將蒲公英、銀花、野菊花等清熱解毒藥加大劑量至45g或60g。對麥粒腫腫退而留有硬結,眼球內后炎炎症消退勿遺留機化,以及眼瞼潰瘍眼病,則非本方主治範圍,須用行氣活血、軟堅散結之劑。而眼瞼潰瘍屬於陰證症症,本方專治陽證實症,所以不能應用。
二、靈脂散血飲
[方葯組成]
[適應範圍]
血貫瞳神
[組方原理]
血貫瞳神是因黃仁(虹膜)血管破裂,血液溢於神水(房水)之中,此屬離經之血為瘀血,可用活血化瘀法治療。方中五靈脂功能散瘀止癰,蒲黃功能收斂止血、活血祛瘀,茜草善於涼血止血、行血祛瘀、赤芍、丹皮皆能清熱涼血、活血散瘀。各葯配合,既能止血,又能活血,並通過活血以達到消散瘀血之目的。
[應用體會]
血貫瞳神相當於西醫之前房積血,是因外傷或血熱等原因導致虹膜血管破裂而引起。由於血溢絡外,血之妄行,多由於熱,所以選用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中藥組成本方。方中五靈脂在《本草綱目》上提起,“專治血貫瞳神”,其它各葯也為血證所常用,特別是這些藥物皆入肝經,目為肝之竅,前房在五輪中為風輪屬肝,所以用之甚為對症,療效亦較明顯。臨床應用,對本症初起,為防止繼續出血,五靈脂、蒲黃、茜草三葯應用炒了,或炒黑成炭;病程2天以上的,因不再繼續出血,以上三種藥物應用生者,以能活血。少數病例由於前房積血量多,病患較久,可發生高眼壓,並形成角膜血染時為難治,可試用本方加紅花10g桃仁10g蘇木6g車前子(包)24g茯苓24g白蜜80g(分沖)。車前子、白蜜之味經研究,皆有降低眼壓的作用。
三、蠍蜈解痙散
[方葯組成]
全蠍、蜈蚣、蟬衣(去頭足)各等分。
各研細末,混和,每日2~3次,每次1g吞服。
[適應範圍]
老年性眼輪振跳
[組方原理]
眼輪振跳是以眼瞼不自主的頻頻振跳為之證,好發於老年人,多因血虛生風,筋脈失榮而引起,治療主以除風解痙,調和氣血,方中全蠍辛溫,功能熄風解痙;蜈蚣辛溫,善於祛風鎮痙;蟬衣甘寒,亦能熄風定涼。三者配合,則熄風鎮痙作用加強,風除痙止,眼瞼振跳因而緩解。
[應用體會]
眼輪振跳相當於西醫之眼瞼痙攣,分癥狀性與自發性二種,本方主要適應於無其它眼病引起的老年性自發性眼瞼痙攣。其原因多與眼瞼輪壓肌和三叉神經纖維興奮性增強有關,中醫則認為老年氣血不和,血虛生風,客於胞瞼筋脈,因而出現筋惕肉跳的癥狀,所以治以除風,而選用全蠍等熄風解痙葯。這三種葯皆入肝經,眼為肝竅,眼瞼筋脈由肝所主,所以服后能直達病所而發揮除風解痙的作用,現代研究,蜈蚣與全蠍皆有抗驚厥作用,蟬衣經動物實驗亦證明能阻斷神經節而起到鎮靜,降低橫紋肌緊張與肌肉顫動等作用。對本症伴有血虛或氣虛癥狀時,用時可同時服養血益氣葯。效果尤為明顯。
五輪學說在眼科臨床上的應用
摘要:五輪學說是中醫眼醫基本理論學說之一,它是為了闡明眼與內髒的關聯,來指導臨床的診斷與治療。
1、五輪學說的基本內容
五輪是指肉輪、血輪、氣輪、風輪與水輪,是構成眼的5個部分,肉輪包括上下胞瞼與內瞼:血輪包括內外二眥與位於該部位的分泌與排泄淚液的組織:氣輪包括白睛與與之緊貼的白仁:風輪包括黑睛、神膏與黃仁;水輪包括瞳神與瞳神裡面組織-黃精,神水,神光與目系等。如果對照現代醫學解剖名稱,則肉輪包括上下眼瞼皮膚、肌肉、瞼板與瞼結膜;血輪包括內外二眥部位的球結膜與淚器;氣輪包括球結膜與鞏膜前部;風輪包括角膜、前房與虹膜;水輪包括瞳孔、晶狀體、玻璃體、脈絡膜、視網膜與視神經等。
2、五輪學說的臨床應用
五輪學說之應用於眼科臨床,主要可歸納以下幾方面:
2.1生理方面:根據五髒的功能結合五行特性來說明五輪的生理功能。由於陰陽相互配合,正由於陰陽配合、調合、水火相濟,所以發揮視物的功能。
2.2.病理方面:五輪陰陽必須保持平衡,不可太亢不及,太亢不及都是發生眼病的根源。由於五輪與五臟相應,所以可以從五輪所出現的癥狀中探求是何髒髮生一些病理變化。眼為五臟六腑之精氣上注而成,它的生長發育完全依靠臟腑精氣的不斷灌輸,所以它所表現的:生理功能與病理變化,都直接或間接的反映出內髒的情況,奠定了眼與臟腑整體統一的觀點。
結合臟象學說,對五輪所出現的癥狀,可以從局部與整體的體征中,探求發病機制。
2.3辨證論治方面:五輪學說之應用於眼科臨床辨證論治,是通過眼的自覺與他覺癥狀及全身體征,來探求內髒的病理變化。對眼病必須明確的辨別病變所在部位、病情以及局部與整體的關係,從中探求何臟主病、它的發病機制,然後擬訂治療方法。
五輪學說雖然提到了輪臟相應的觀點,應用它進行辨證,是以全身體征以主要依據,特別在臟腑主病方面,如果與輪臟相應的觀點不符合時,則可以通過五行生克的關係加以聯繫。茲將個人通過實踐對常見的眼病五輪辨證作如下的概括。
(2)血輪,二眥病:二眥屬心,其病多與心經有關。
(4)風輪,角膜、虹膜病:角膜、虹膜屬肝、其病多與肝經有關。
至於眼底組織所出現的萎縮、變性,是由於臟腑氣血不足,不能營養於目的結果。